APP下载

铸魂育人 启智增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建议

2021-12-07佘荩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读本思政育人

佘荩

(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5)

2021 年秋季学期开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必修内容,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初二年级上学期、高一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上学期正式使用。国家明确规定,学校要利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讲,每册集中学习1 学期,平均每周1 课时。面对新教材新要求,教师要从学理层面认真厘清《读本》的价值意蕴,从实践层面准确把握《读本》的教学进路,坚持引领指导到位、学情分析到位、情境创设到位、创新举措到位,做到学习培训有“热度”、教学要求有“梯度”、课堂教学有“效度”、实践活动有“力度”,从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实现铸魂育人,启智增慧。

一、《读本》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1]《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

办学方向是立校之本、兴校之魂,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读本》,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关乎新时代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3]作为时代新人,要对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具有深刻认同和科学认知,要具备坚定信仰、高尚品德、扎实学识、科学思维等时代品格,而《读本》教学正是对这一新要求的积极回应。

二、《读本》的使用建议

(一)坚持引领指导到位,做到学习培训有“热度”

2021 年是《读本》首次进入必修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系统的资料可以参考。教师要坚持立教于研、教研相长,聆听专家解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家讲授指导不可或缺。《读本》凝聚了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多位高水平专家、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专家围绕《读本》的编写理念和思路、各分册《读本》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指导建议所作的精彩报告,呈现出时代和个人结合、思想和故事相融、方法和内容统一、深入和浅出相济的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厘清学习脉络。

教研团队合作融通共赢。一人拾材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读本》配套教学资源平台(https://www.pep.com.cn/dbptzy)和教师网络培训服务平台(https://px.pep.com.cn/)上,有国培课件、教学设计、示范课例等资源。同时,加强区域互通和团队合作,大到一市的整体推进,小到名师工作室的备课指导、本校教研组的单元集备,皆能促进教学资源共享,高效合作共赢。

教师学深悟透至关重要。《读本》授课教师,一要坚定政治信仰,保持政治清醒,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践行知行合一,让学生亲师信道;二要加强学理研究,读原著学原文,通过系统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著作,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要研究《读本》和统编教材的异同,在教学中细致对照、互为补充,如初中《读本》第一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应《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少年有梦》、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和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的内容,《读本》的讲述更有美感和可读性,教师可以整合讲解;四要将思想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用信念、情感、事实、学理去感染学生,探索《读本》的教法和学法,总结教学经验。

(二)坚持学情分析到位,做到教学要求有“梯度”

整套《读本》采用一体化设计,由小学两个分册,初中、高中和大学各一个分册共五个分册构成完整体系,螺旋式上升。教师要正确认识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落实有梯度的教学要求,推进学段贯通,将《读本》的不同分册内容传授给学生。

立足各自学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强调,要注重适宜实效,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课程教材内容可认知、可理解。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引导,主要通过讲故事和描述性语言,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注重体验教育,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的角度,引导小学生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初中阶段重在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相结合,主要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从“是什么”的角度,促进初中生形成基本政治判断和政治观点,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实践体认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主要运用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等形式,从“怎么做”的角度,促进高中生形成理性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形成理论思维,主要以系统学习和理论阐释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1]

关注不同学段,把握前后衔接内容。《读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线,有其系统的思想体系。教师要通读其他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的《读本》内容,把握某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要求,了解前一学段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后一学段学生要学什么、要怎样学,然后确定自己所教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小学低年级读本以“我是中国人”作为身份代入,结合爱党爱国、新时代、中国梦等具体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学高年级读本以“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总体框架,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精选理论观点和核心内容,提出具体实践要求;初中《读本》又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开始第一讲,此时初中教师可以从“梦”的字形、字义,到学生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梦想、中国梦,运用中国抗疫史上的鲜活事例,将思政教育元素、时政信息、历史知识、文字知识巧妙结合展开教学。

(三)坚持情境创设到位,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度”

情境能赋予知识和认知以情和境,让知识和认知变得具象化、生活化、生动化、问题化和思维化。《读本》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有文字资料、声像视频、小品表演、角色扮演、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等。创设合适情境,设计适切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推动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

情境创设服务于教学目标。《读本》教学的情境创设,既要围绕知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四个角度创设,更要体现思政学科的素养导向和必备能力。以高中《读本》第一讲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例,教学内容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目,教师要把握新时代之“新”,需着眼素材的真实性、启发性和情感价值,选择能够促进核心认知发展的支撑性素材(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辉煌成就),或对主要观点进行印证和延伸的辅助性素材(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材料),创设结构优良、意义凸显的教学情境,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经验和学习能力,创设本地区或本校有趣有味、有温度的教学情境。以高中《读本》第二讲第一课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地区及学校的实际,预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会怎么想、能怎样参与,指导学生采访班主任、科任教师、保安、校医的梦想,用录制视频等方式讲故事,从身边人的梦想到“我的梦”,让学生“入境”进而“生情”。

结合情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要以问题为支架,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把在情境中所产生的感性认识及时上升为理性认识,培育学生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以高中《读本》第四讲第一课时“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和使命”为例,教师播放“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奇迹”视频,以“中国奇迹发生的原因”“中国奇迹说明党与人民有何关系”的问题导入,接着呈现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和中南海新华门内“为人民服务”影壁的图片,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设置此故事的启示类问题,最后,学生结合《读本》的“延伸阅读”栏目中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以“黄文秀是如何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主题展开小组探究,进而理解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坚定政治认同。

(四)坚持创新举措到位,做到实践活动有“力度”

《读本》的使用评价,可以采取撰写心得体会、作品展示、调研交流等多种方式。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能让《读本》教学更有“力度”。

积极开发优化资源。中宣部建设的“学习强国”APP 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设置了“新思想”专栏,内有“重要活动”“重要文章”“习近平文汇”“人民心中的习近平”“学习金句”等13 个栏目,供教师免费阅读下载。一些学校开发《读本》教学资源,录制《读本》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感悟思想的伟力。

创造性用好校内资源。教师可以探索多样化的《读本》学习活动,如组织全体学生同上“开学思政第一课”,以“导论”方式讲解《读本》的重要内容,带读每讲的导语和结语,开设思政专家辅导讲座,让学生知晓《读本》的“坐标系”;在公众号上开辟《读本》学习栏目,由学生朗读、线上播报;开通微思政广播,开辟“学生讲堂”,组织“图说时政”活动;开展“习近平金句”书法比赛。这些创新举措,吸引了学生主动学、融入学。

充分发掘利用校外资源。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让《读本》教学“接地气”“深入心”。如组织学生开展“难忘下党,不忘初心”“走近船政文化”研学等主题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政府、社区、企业、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组织“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家长开设讲座,走进不同家长的工作单位,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埋下未来职业规划的种子。

三、《读本》的教学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读本》的教学机制

各学校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落实书记和校长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读本》教学领导小组;要强化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整合涵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等各种思政资源,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要建立评价机制,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方式,构建推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机制。

(二)注重系统谋划,构建《读本》的育人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全局视域构建《读本》的课程育人体系,明确各学段《读本》教学的侧重点;构建《读本》的教学育人体系,系统构思各学段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读本》的方法育人体系,精准把握各学段学生的思想特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育人优势。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的思政素养

思政教师是《读本》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读本》教学的关键。强化队伍建设,要着力增强思政教师的政治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练就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把《读本》上成深受学生喜爱的金课,切实发挥《读本》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读本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雏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