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21-12-07胡小媛张子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大学生

胡小媛,张子振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1]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当前,“00后”大批量进入高校,成为大学的“千禧一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关注、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号召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等。然而在微时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政治觉悟不高,甚至出现政治冷漠等问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势在必行。

一、“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现状

政治素养是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一个人在接受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应的政治行为能力。[2]笔者以安徽某三所高校为调查地,采用网络在线填写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共设23个项目,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是否了解相关政治常识,是否关注时事新闻,是否利用网络发表个人观点,所采用的政治表达渠道等。设计问卷最大份数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8份,其中男生214人,占43%;女生284人,占57%。涉及到文理科的四个年级。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有着很大的影响,“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现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关心国家政治生活,但缺乏深入了解

“00后”大学生思考着国家、民族发展和未来。调研数据显示,84%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说明当前的大学生普遍有这个意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理应有了解政治,关注政治的义务。81%以上的同学表示平时会关注时事政治,显示他们能够积极关心国家政治生活。但我们也看到,大学生关注的时政更多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选择就业问题的占70.76%,对于国家的制度理论、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在笔者与学生交流中,部分同学被“今年是建党多少周年”“两会是哪两会”这样的问题难住了。

(二)政治认知不成熟,政治参与少

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对政治的认知不够成熟,思想易受外界影响。通过与一些同学的交流、谈话,很多同学对政治的认识少,认为政治只是“大人物”的事,离我们生活远。同时,问卷结果显示,上网能够主动关注时政新闻的只占12%,而上网娱乐的占多数。针对有无发表过自己的政治意愿、观点,68.77%的同学表示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政治意愿或观点,说明大学生政治参与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现象。

(三)政治品德良好,但政治觉悟不高

“00后”大学生大部分自小便接触了网络,将网络作为学习、交流的途径和主要的平台。“00后”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五六个小时。针对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时事政治的这一问题,68%的同学选择了移动网络,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来获取信息。在“是否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这个问题上,大家纷纷都答“是”,显示政治品德良好。但针对一些敏感问题,觉悟不够,政治情感不稳定。

(四)政治涉猎范围较窄,政治态度偏务实性与理想性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只涉猎对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政治信息,对感兴趣的政治新闻会进一步了解。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动机和效果倾向于入党、就业等。此外,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存在较强的理想性。他们希望扩大自己的政治参与范围,希望参加某项政策的投票,期望按照理想的模式设计、影响国家的政策。

二、移动互联网对“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影响“00后”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参与热情、政治表达的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政治素养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积极作用

1.拓展政治认知度

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政治认知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以前的大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获取政治新闻,成本和代价高,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时事新闻,聆听报告。尤其是疫情发生后,举国一致抗疫,打开网页就会看到,大学生想不去关注都难,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去了解、去挖掘更多的政治信息。

2.提高政治参与热情

近两年的“两会”备受关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十四五”规划等成为学生的热题。问卷调查中也显示,85%以上的同学希望自己能够参与政治,同时针对如果政府要对某项政策或选举进行网络调查或选举这个问题,69%的同学表示会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存在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减少了政治冷漠现象。

3.塑造独立的政治人格

一方面,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了解时事新闻,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感,他们可登录国家、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与管理者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人民网、新华网等正规网站的评论,大学生可以多角度看待问题。移动互联网可促使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增强他们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感。

4.激励政治表达等政治行为

以往大学生政治表达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集体演讲、投票等。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选择的政治表达方式有网络舆论表达、手机短信、网上投票、网上检举、博客撰写、跟帖留言甚至和领导人交流等。大学生的政治表达渠道得到了大大的拓展,政治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调研数据亦显示当前大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舆论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归于移动互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

(二)移动互联网对“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负面影响

1.不良信息易导致错误政治认知

互联网传播的政治信息纷繁复杂,价值多元化,有不少虚假信息,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假新闻,歪曲事实。而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心理和情感还不稳定,且普遍存有从众心理,缺乏对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极易受其中不良思想的影响。针对“在参与政治问题讨论时依据的网络上的信息经过考证吗?觉得可靠吗?”的问题,只有33.89%的同学选择了信息来自权威网站,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可见,大部分学生把未经考证的消息拿来讨论政治,易导致政治认知错误。

2.互联网虚拟性易造成非理性政治行为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可以自由、自主、不受束缚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00后”大学生因个人境遇、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渴望自主选择,这必然导致一些人忽视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发表一些偏激、非理性的言论。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还可能引发群体性的事件。非理性的政治行为不仅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权威构成挑战,也影响高校大学生政治行为规范的形成与遵守。

3.过度依赖互联网消弱政治表达能力

当前大学生更习惯运用虚拟对话替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以屏幕或手机为界面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治生活,长此以来对网络形成依赖。首先,经常浏览别人的政治表达意愿,易让他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对互联网的依赖使得大学生对现实的政治生活缺乏关注,减少现实的政治表达机会。在与部分同学的交谈中,他们在自己所在村的村委会选举中就从未投过票,但在网络上就某个事件鼠标一点就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了。可见,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会消弱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表达能力。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路径

良好的政治认知,正确的政治立场,稳定的政治情感,坚强的政治意志,坚定的政治信仰,外加积极、健康、有效的政治行为,这些不仅是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提高政治素养的路径。针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现状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培育、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化的信息与虚拟性,加上大学生缺乏鉴别能力等情况,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我国基本的政治理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4]。从“三全育人”的角度,高校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教育管理者、家庭乃至朋辈的作用,让政治理论深入到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当中;二要把理论学习教育贯穿大学的全过程,从大一的理想信念的树立,到大四毕业前的榜样教育,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深入了解当中;三要通过多种途径,除了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熏陶,还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他们掌握整合思想教育网站资源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以适应网络不断发展的形势。还可以完善党团组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其次,倡导爱国、爱党、爱校的理念,使学生不至于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结合重大节日,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红歌比赛,建国建党周年征文比赛,微电影、摄影展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学校周年庆祝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校训故事编写、校歌排唱、校史馆参观等,让他们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国家的伟大,感受校园的美好,一个爱国、爱党、爱校的大学生,必然有着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发挥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政治行为,积极参与政治

调查表明,大学生政治参与还不多,热情还不够高。达一半的同学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自己的政治见解或评论,因而我们还要做好宣传,积极发挥网络快捷、迅速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现实中的政治选举、投票等,使网络和现实的政治表达达到协调发展。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校园网、高校社区、贴吧等平台,将时事政治和与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到网上,辅以QQ群、微信、微博等沟通工具,以学生爱点的抖音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政治表达。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各个社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组织等的作用,抓好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学校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或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政治生活就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政治行为随时存在,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减少政治冷漠的现象。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心态调适,使其拥有稳定的政治情感

所谓政治心理是指人们对政治过程和政治生活的一种感性的主观反映,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目的、政治态度等。[5]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和重要的节假日活动,但部分大学生由于政治敏锐性不够强,政治鉴别力不够高,易受网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不当评论的误导,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政治冷漠。结合这种情况,学校可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参与政治问题的讨论,亦可举办一些时事新闻的辩论赛、演讲赛,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深度思考,从而提供抒发的窗口。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适时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心态进行疏解,可以让学生下载中宣部开发的“学习强国”软件,加强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和对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及优秀人物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理解能力,以拥有稳定的政治情感。

(四)增加大学生政治实践机会,提高政治行为能力

“00后”学生面对繁杂的信息会迷惑,甚至失去冷静的思考能力,更严重的还会被有心人利用,发表不当的政治言论等。提高大学生政治行为能力,政府可以在相关及下属网站上,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正确、前沿的思想,指导其对时政新闻的准确把握,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学校可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可靠平台,采取实习考察、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大学生接触现实中的政治生活,增强政治参与的能力;家庭在参与社区、村委会等选举时,让孩子参与投票,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五)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养培育效果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力量,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就强调了教师的作用。首先,打铁必须自身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先受教育,拥有较强的政治意识,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其次,要开拓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再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与学生最为亲密,接触最多,其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对自己所带的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招聘辅导员以及对辅导员的培训中,要强调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辅导员网络舆情监管能力,以对学生的政治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作为广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必须是健康有序的,而不是充斥着谣言、暴力、恶意攻击的。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促使网络行为规范化。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网络文明规定,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同时,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尤其是对于本校学生影响较大的校园网、校园论坛等网站,学校主管部门要健全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和监控体系,在源头上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重任,他们的政治素养影响着我们国家政治民主的发展进程,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安全。在完善相关法律、培育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多渠道多方力量提高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的环境下,使“00后”大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政治认知,正确的政治立场,稳定的政治情感,坚强的政治意志,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健康、有效的政治行为。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