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研究述评*

2021-12-07亮,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者科技研究

陈 亮,周 师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对于科技创新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强起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内学者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某些不足。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进行述评,廓清研究现状,剖析短板不足并进而指明深化研究的方向,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意义研究

对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意义,学者们主要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进行审视的。

从国际维度看,有学者认为,进行科技创新是应对“国际的严峻考验”[1]10的需要,因为,发达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科技“给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2]8带来巨大挑战,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是为了应对国际挑战而提出的思想体系。有学者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创伤,只有“占领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制高点”[3]14,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正好为科技驱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还有学者目光长远,认为下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一触即发”[4]10,为了抢夺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必须树立战略思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是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意义所在。

从国内维度看,有学者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认为,无论是“历史教训”抑或“新常态”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1]13,如果有了习近平科技创新理论的指导,那么实践更容易成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对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敏锐地发现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对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如下:促进科技文化发展;推广重视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科技普及和群众创新;推动绿色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确立科技伦理[6]。还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机制体制改革方面、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指导作用[7]。有的学者从伦理意蕴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价值,能够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健康发展[8]。有学者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认为,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14。还有学者带着“问题意识”认为,我国的科技虽然高速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居于世界前列,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供给不足”“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成果转化率低下”“高端科技人才稀缺”[4]11-14等,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为补足这些“短板”提供理论指导。

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意义研究,尽管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视野开阔,学者们能够着眼于国际和国内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乏真知灼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由于科技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在发展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就显著,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对于应对来自国际的科技挑战和克服国内科技创新短板会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二、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研究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技术创新思想[9]是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最主要的思想渊源。学术界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有学者往前追溯,补充认为,习近平汲取“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理论”[10]的思想精华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观。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也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理念”[11]的传承。除了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之外,有学者还提出,习近平借鉴“欧美国家科技发展理念”[12]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观。

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实践基础,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实践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3]的伟大实践。也有很多学者认为,习近平在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经历及中央工作调研经历是其科技创新观的实践基础[14]。

由是观之,学者们从“中”“西”“马”三个维度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思想渊源,提出了科学全面的观点,这对于厘清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渊源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为习近平对于科技创新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

三、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内容研究

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战略观、科技创新伦理观、科技创新对策观。

(一)科技创新战略观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首位的战略地位,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核心,以建设科技强国为战略目标[15]。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分别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机衔接起来,全面突破的战略目标,还有“三个主攻方向”的战略方向[16]。有学者观察到古今各国因科技先进而崛起,因科技落后而衰落,从而得出“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创新是民族崛起的灵魂”[17]的论断。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在战略上可以分为五个维度,即全面创新的创新理念、积极主动的创新态度、无惧失败的创新勇气、科技强国的创新宏图、鼓励创新的创新号召[13]。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来布局科技创新,全面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为制度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核心力量[18]。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战略构想不仅理论性强,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提出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完成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最终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提供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战略措施[19]。

(二)科技创新伦理观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也有伦理方面的意蕴,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和发展绿色科技。

1.以人为本。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终极目标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11],科技成果应当与国家、人民、市场三者紧密结合。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是人民的物质需要,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民,强调做好相应保障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20]。有学者认为,要加强科研人员伦理道德建设,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8]。

2.发展绿色科技。有学者认为,应当发展绿色科技,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研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方面的增长,还要重视生态文明价值[21]。有学者认为,为了可持续发展,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还要由政府领导全社会共同创建绿色生态环境[22]。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创新观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生态方面的要求,要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绿色发展,要符合可持续发展[23]。

(三)科技创新对策观

如何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是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内学术界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对策观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走自主创新道路。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要求在自主创新中要求创新自信,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24]。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仰仗的两个优势[25]。

2.重视科技普及。有学者指出,科技普及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这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26]。有学者认为,在科技界宣传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7]。

3.注重引进转化与体制改革。有学者提出,我们必须通过引进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且进行改造、升级,使之变为能为我所用的技术,还要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题项目立项,不断取得战略性的成果[28]。还有学者认为,为使科技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稳定有序地发展,应当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督功能[29]。

4.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有学者提出,首先创造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其次,让高端人才拥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30]。有学者还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人才,并给人才足够的物质条件[29]。还有学者提议,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可以诞生更多优秀人才,完善人才人事制度和人才奖励制度,可以吸引足够多的人才[31]。

5.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机结合。有学者提出,科技成果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成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牢牢抓住民生和经济命脉相关的重点产业[32]。有学者认为应该让市场成为分配资源的主要力量,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要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31]。

6.大力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核心内容就是非对称赶超战略,并为如何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提指出了三个办法,一是准确分析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设计非对称赶超形势;二是巩固和强化已有的优势;三是优先提高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33]。

四、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特征研究

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特征研究,观点如下:

(一) 时代性

有学者认为,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要求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34]。有学者认为,习近平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趋势做出了重大预判[35]。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要求发展科技创新遵循着科技发展的规律,还要顺应时代要求[36]。

(二) 系统性

有学者认为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中,“创新驱动”“自主创新”“创新人才”与“创新环境”这些理论循序渐进,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37]。有学者认为,习近平为科技创新所提出的方针,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道路”“深化体制改革”“重视人才”的论述形成一个互相影响、完整统一的思想体系[38]。

(三) 自主性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政治、军事方面的竞争力,无不需要自主创新。并且指出了自主创新的途径[39]。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结了几千年的经验教训而得出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并且要求在“国计民生”“当代主要需求”以及“基础研究”[40]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四) 全局性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立足国家发展全局指出,科技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国家的一切工作要围绕科技进行[41]。有学者分析,习近平能够全面地看待科技创新问题,既探讨了科技创新的具体要素,也有顶层设计[42]。有学者认为,习近平从全球视野来设计和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一来,从全球范围内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二来,通过科技创新赢得国际竞争[43]。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提出在科技创新中,理论、制度和文化这三者的创新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44]。

(五) 前瞻性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强调发展科技创新事业要为未来做准备,要能够预测出科技发展的方向,从而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45]。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对如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进行了系统阐述,也对如何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进行了系统指导,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快速发展[46]。

五、研究不足与深化方向

尽管国内学者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在主要内容和意义价值方面,但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

(一)科技创新观的方法论研究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者们投入到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然而,通过对“知网”上相关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现存的研究成果大多只是停留在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进行文义解读,然后总结归纳其观点,鲜有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提出自己的方法论。

(二)科技创新观的伦理学研究不足

学者们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地研究,在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特征特点和价值意义这几个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却较少伦理学方面研究,比如科技伦理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问题、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问题、科技与民生的问题等。

(三)科技创新观的比较研究不足

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时,都是将其当做一个“孤岛”来研究,缺乏比较视角与方法的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比较研究的切入点是较为丰富的。一方面,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党中央历代领导人等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科技思想的精华,并且融入了自己对科技创新的理念,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前后进行比较,展现特定历史背后的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习近平的科技创新观同西方思想家或政治家的科技创新观有何异同,同样值得探讨。

现状不足即努力方向。首先,习近平所提出的科技创新观给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指定了大政方针,在人才观、道路观、改革观方面提供了指导方向,今后,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的学者从具体的方法论的视角加强研究。

其次,学者们也应当加强对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伦理学研究,使我国科技主体在从事科技创新时不逾矩,从而让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在既定的伦理轨道上稳定有序发展,让我国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其中,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产出科技成果。

最后,学者们不仅要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科技创新观进行纵向比较研究,除了一脉相承之外,还要比较出各自理论的价值与特色;还要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与同时代西方各国相关人物的科技思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比较他们在科技创新的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有何异同之处。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揭示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深刻内涵以及独特的价值意义和理论特色。

猜你喜欢

学者科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