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命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2021-12-07王恩奇
王恩奇
(福州第十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21 世纪以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人们精神世界却相对匮乏,青少年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为数不少。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青少年的网瘾、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剧增。如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课题。
福州第十一中学,1927 年建校,原名“私立福建新时代中学”,初以招收在“收回教育权”的学潮中被反动当局开除的进步学生为己任。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福建光复,1929 年学校更名为“私立福建光复中学”,校董事会成员有同盟会会员及黄花岗起义生还义士,学校规定凡黄花岗起义烈士和福建光复烈士的后代均可免费入学。接着,学校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福州地下组织活动与后来迎接福州解放的一个据点。校园里民主氛围浓厚,敢为人先的精神代代相传。革命烈士的牺牲与付出、进步学生的奋起与反抗,都是为了全体中国人民能够享有平等的生命权与受教育权。
秉承着光荣的校史和先辈的遗志,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以“体验式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体验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验生命意义,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生命价值,实现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爱生命,学校提升生命质量的目标。
一、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实施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正处于易波动、较脆弱的阶段。繁重的课业、激烈的竞争、过高的家庭期望等,使他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多家长更多重视对其学业水平的评价,希望通过不断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来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共情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的培养,造成了许多中学生青春期的迷茫,对自我认知的不清晰,对生命意义的忽视。
体验式生命教育强调的是学校要创设一种环境、搭建各种平台、建设系列课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营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积极思考并进行生命感悟的氛围。这种“体验”能够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不易,健康的不易,进而更加积极地培养健康生活好习惯,提高生命的质量。
(一)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宝贵,学会敬畏生命
人和其他生物都有生命,而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命的地方在于人类具有生命意识。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起点,应该是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意识应该包含对生命的敬畏,也就是人类能够感知这个世界所展现的勃勃生机,体验到作为一个生命的高贵和美丽。因此,学校在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时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不可逆转性,进而对生命产生敬畏,并学习、掌握各种生命急救的技能。
(二)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学会感恩与分享
生命意义是每一个人在感知、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生命的认知与观点。认识到生命是有意义的,才能够珍惜生命的价值,同时就理解了生命的诞生、延续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个体无法完全独立地存在,需要其他个体的帮助,故而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并且感恩的品质。
(三)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和生活
生命对于人不可能重来,虽然人类被赋予了生存的权利,但是学会生存、学会自理、学会运用智慧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立足是生命延续的必修课。悦纳真实的自己,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家人、朋友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回馈所爱的人,回馈社会,进而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提高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二、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拾益”课程体系,筑好体验式生命教育之基
1.基础课程:起固生命
生命教育相关的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广泛涉及能够构筑文化基础的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由该学科所积淀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来认识生命、滋养生命、润泽生命。生物、体育等学科,则以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与求知态度,在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形成理性思维;运用理性思维独立思考、判断、分析问题,进而科学地认识健康,起固生命。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在介绍细胞的生命历程时,将人类的衰老与疾病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历程,直面生与死的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课,学生通过对价值与价值观的学习,能够对“生命”的价值产生自己明确的认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蒙田的《热爱生命》,教师借此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表现即为日常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活,生命是否可爱,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对生命的正确理解与态度。
学科教学中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的思维碰撞与心灵沟通,引发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共鸣。
2.拓展课程:涵育生命
学校开设“体验式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通过校本拓展课程涵育生命。例如,撰写《启智润生命,体验助成长》校本课程材料,该课程包含认识生命、卫生健康、心理健康、安全避险四个章节。全书以生命教育为主线,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撰写《遇见、未来、自己——生涯规划指导手册》,该课程汇集高中三个年级的生涯规划内容,包含遇见规划、现在影响未来、未来取决现在、提升生涯智慧、高考指南等五个篇章,九个章节。全书以生涯规划为主线,通过团辅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增加生命的长度、广度和厚度。
3.实践课程:润泽生命
各学段的社会实践与研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帮助学生在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形成生命价值观。
七年级的实践课程以“热爱劳动、学会感恩”为主题,让孩子体验劳动、磨炼意志、学会合作。八年级的实践课程以“团队协作、习惯养成”为主题,让孩子在一个有共同的有爱的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高一与高二的研学课程以“忆苦思甜、感恩生命”为主题,让孩子牢记前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整个社会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实践课程活动让学生体验快乐、满足、成就感与失望、痛苦和挫折感。不论正面还是负面的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学会自重自爱,到懂得如何自我克服挫折感与无助感,在实践中一点点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同伴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生命的质量,让自己更有社会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
(二)发挥活动的实践功能,拓宽体验式生命教育之路
1.主题活动:站稳德育主阵地,将思想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体验式生命教育在培根铸魂上的主阵地是班会课。丰富多彩的班会课能增强班级同学的向心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班风。学校德育课程规划注重系统性,将班会课与关键时间节点有机结合,以《习以为常——福州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为载体,围绕“体验式生命教育”主题,开设系列主题班会,滋养生命。例如,疫情返校的开学式,学校设计了以“弘扬抗疫精神、普及防疫知识”为主题的《成长的力量——复学第一课》,把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调整健康、理性、平和的心态渗透到班会的主题中,引导同学们重视生命健康。“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以“慎终追远敬英雄,移风易俗悼逝者”为主题,学习英烈先进事迹,让同学明白生命的意义有重有轻,引导同学们重视生命价值。“高三成人礼”以“十八而志,承责感恩”为主题,体验父母、师长、同伴一路的陪伴,引导同学们认识生命的不易。除此之外,在学雷锋纪念日、禁毒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关键节点,我们都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多种形式体验生命的价值。
2.社区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将志愿服务融入生命教育
学校与社会、社区是生命共同体,学校与河东社区、开元社区和海西慈善总会、红十字会长期合作,开展各类活动。例如,“拗九节”,学生志愿者走入开元社区的老人院开展孝老爱亲活动;与河东社区共同开展“浓浓拗九粥·深深敬老情”赠粥活动;与福州市慈善总会合作开展“慈善1+1”和“春风助学”等活动;与福建省红十字会合作,对全体学生进行“救护员培训”,让学生学会“应急包扎”与“心肺复苏”技能,与海榕社工合作,组织学生进行“防艾”“法治”宣传,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防艾小讲师”合“普法小讲师”,通过这些“小讲师”的带头作用,影响身边的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己。
3.家校联动:依托心理健康工作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的基础是健康,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学校的“拾益心苑”,每年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并进行心理普查,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一生一档”,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委员”及时将心理知识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搭建班校心育沟通桥梁。通过开展《压力与动力》等心理调适辅导讲座、“激发潜能·挑战梦想”等心理团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个体辅导为学生减压助力,引导学生学会增强生命的韧性。
家庭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让“5+2>5”,学校“拾益心苑”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心育助航”专栏,每月推出心育文章;面向部分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训练营”,协助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改善家庭心理环境,让家校共同关照生命。
(三)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营造体验式生命教育环境
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学校以“让校园成为立体教科书”为校园环境建设目标,创设了树木繁荫、四季飘香、优美清新又富有现代气息的育人环境;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凝炼出“进德修业,惟实唯一”的校训;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播放各种与之相适应的警策、激励的标语或视频;利用板报、广播等途径,弘扬学生中的闪光点;将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融入校园的文化长廊建设中,给学生树立自己身边的典型;“最美教室”的建设等环境的创设,让学生生命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滋养。
三、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成效及不足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和活动体系,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落实于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被省市红十字会、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示范校”“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基地”。学校完成了《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汇编》《生命教育助力立德树人德育校本汇编》等材料汇编,通过送教下乡、帮扶薄弱校等形式,将该办学特色的教育理念传播给对口帮扶学校,彰显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成效。
然而,体验式生命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后勤管理保障不到位。因“体验式”生命教育还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而固有的体系,所以体验式生命教育多结合校园的各项教育教学德育活动共同进行,没有获得专门的经费支持,如体验式生命教育教育资源开发不足。体验式生命教育不仅在学校拥有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资源,还有校内和校外的许多隐形的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其中,心理发展和生涯规划的取向,缺乏独立的实践载体,而仅仅作为其他德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来开展。
总之,“体验式”生命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故而,学校在构建体验式生命教育的综合平台的同时,更应该培训一支相对固定、有生命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追加保障机制,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功能,丰富体验式生命教育的评价方式,不断调整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