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闽西革命老区资源的高中党史教育实践探索

2021-12-07傅国兴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闽西党史革命

傅国兴

(上杭县第一中学,福建 上杭 364200)

加强党史教育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学校开展的党史教育属于革命文化教育范畴,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有利于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闽西地区通常指古代汀州府管辖的八个县(今福建省龙岩市大部分县区和三明市部分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我军建设与成长的见证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光辉足迹。闽西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因而,这里的党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既有革命和建设的遗址遗存、纪念馆、博物馆等物质类课程资源,也有伟大著作、革命回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等大量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们利用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优势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学校的课程实施是主渠道;通过研学活动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重要途经;通过校内外的系列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与做,是必经之途。

一、课堂中的教与学——党史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创造者,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学校围绕党史教育的课程规划、课程开发、学科教学和开展系列自主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成为党史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的课程规划与建设应贯彻党史教育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高中教育的课程方案要体现“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要求,因而将党史教育列入学校的校本必修课程体系,使其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学校组织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在认真学习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研制党史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纲要和课程实施原则与方法,规定学生修习党史的课时,建设课程实施团队,从而为有效开展党史教育提供课程实施保障。如革命老区的某中学将“红色土地、红军故乡、红旗不倒”的“三红课程”列入学校的必选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当地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资源,开发党史教育的校本选修课程。高中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共同构成高中的课程体系。开发党史教育的选修课程,如利用当地资源开发“闽西开国将军”“长征中的闽西子弟兵”“闽西著名革命遗址大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史”“建国以来闽西各条战线英模”等校本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取之于当地素材,先辈的光荣史能给予学生强烈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党史教育应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功能。人文学科中除了历史课外,语文、思想政治、地理、外语等学科教学都具有明显的党史教育实施条件。譬如,语文课中择机切入党史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以党史内容为经典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地理课中的红色旅游地理,外语课中“外国人看中国”(如指导阅读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等都是学科教学渗透党史教育的契机。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设计党史素材为内容的情景。

此外,结合学校的课程实施过程,举办学习党史的读书和观影活动,是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党史著作有学术专著、通俗读本、革命人物和英模的回忆录或传记。而关于党史的影视作品也十分丰富,如近年来创作的电影《古田军号》、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纪录片《闽西·红色记忆》《永恒的血脉》、歌剧《松毛岭之恋》、闽西汉剧《伯公灯》、龙岩山歌戏《羊角花》《红嫲》等,都是反映闽西革命光辉历程的优秀作品,这为革命老区学校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大量直观而生动的素材。

二、探究中的感与悟——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

开展党史教育需要摒弃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简单灌输形式,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党史的真实境况中去了解、感受、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及其伟大成就,感受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胜信心,确立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远大抱负。因而,开展探究活动是学校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人物访谈、党史沙龙或论坛等都是其可选择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探究学习方式。在党史教育中倡导研究性学习,革命老区的高中具有显性的资源优势,遍布各县区的纪念馆、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立提供了发现问题的真实情景,学生在接受党史教育的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开展合作式的或个性化的课题研究,在具有探究活动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我教育目标,其教育效果更真切、实在、有效。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兴起的一种走出学校去体验、探究、感悟的教育方式。高中党史教育中的研学旅行,由学校根据所在地域或临近地域的红色教育特色资源,以集体旅行方式走出校园,拓展学习视野,丰富课本外的知识,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这也是传统游学的继承和发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的传承。革命老区高中所在地建设了一大批以红色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紧邻革命遗址,并普遍建设了红色教育题材的专题纪念馆或博物馆,陈列了大量革命史实物。如闽西地区所拥有的“古田会议”“红军长征”“才溪乡调查”等相关主题的研学基地,为本地区高中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在真实历史场景中的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中开展的探究活动,既是学生印证课本知识的方式,更是其切身感受革命历史、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

以人物访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与老一辈革命战争年代健在的英雄人物、共和国建设的各类杰出贡献者、新时代各条战线的先进楷模对话,学生可亲身感悟可歌可泣和不断走向辉煌的百年党史,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开展人物专访要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访问对象,事先了解和熟悉其光荣而先进的事迹,认真梳理和准备访谈话题并编写对话大纲,视访谈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话题,撰写访谈报告和心得体会,最后在同学中交流访谈成果以达成共同成长的目标。人物访谈活动可以是学生个人单独参与,也可以是依不同访谈对象成立的小组甚至班级共同参加。这一形式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接受党史教育的积极性,其探究活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或访谈条件)也具有普遍的可获得性。

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组织(如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的策划下,开办主题党史论坛或沙龙,也是基于党史教育的一种探究活动。因为这一活动需要参与者在相对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党史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并将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通过论坛或沙龙形式与同学们分享。如闽西地区的高中可以指导学生设立“我心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苏区模范乡的今昔与展望”“对共和国同龄人的访谈与思考”“闽西红土地变迁的当代启示”等主题的论坛,参与活动的同学可定期通过论坛发表党史学习的心得或创见,分享学习成果,共享学习资源,展开有益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分享。这一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增进学生对党史的感悟及党的优秀精神文化的认同,还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和陈述己见的表达力。

三、实践中的学与做——党史教育的必经之途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其知识理解到知识运用并实现必备素养培育的必经之途。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学校的党史教育活动中一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校党史教育的实践活动,应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主观能动性表现强等特点。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校党史教育所培养起来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其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百年党史,在实践中升华对党和人民的真情实感,这对其未来人生规划的制定和理想抱负的树立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党史教育实践中的学与做合一,可采用成立党史宣讲团、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行动等形式。

学校成立旨在学好党史、讲好党史的党史宣讲团,将党史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味十足,是学与做合一的理念体现。宣讲团的规模,可以是大型的百人团队,也可以是各有分工的宣讲小分队。宣讲团应有学校教师参与组织和指导的内容规划、任务分工、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等活动环节的规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地有序开展。如闽西某高中在县委宣传部、教育局、社科联等部门联合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百人百讲庆百年,明史明志创明天”系列党史宣讲活动,受到校内外的一致好评。其宣讲的内容范围既有百年党史中的大事,也有反映当地先进共产党人的故事、战争年代革命史的故事和各时期人民英雄的故事。这不仅使参与的同学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学习和感悟党史,更重要的是,参与宣讲团的同学可以将自己从党史教育中获得的精神力量,通过宣讲形式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党史宣讲的团队中来,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

学生社团活动于课余开展,可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这其中离不开学校的条件创造和正确引导。这是学校党史教育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又一有效途径。闽西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中的文艺资源相当丰富,保留至今的大量红歌如《哥哥出门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风吹竹叶响叮当》等(汇编于《中央苏区(闽西)红歌精选》)都是不可多得的党史教育资源。沿着这个思路,学校可指导学生组建“闽西红歌演唱团”“客家山歌演唱团”“长征组歌合唱团”“革命歌曲合唱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合唱团”“毛泽东诗词朗诵团”等,以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形式,使“红歌”唱响校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

志愿服务是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围绕开展党史教育的志愿服务,是以确立“为人民服务”意识为前提的实践活动。百年党史证明了我们的党之所以能不断地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心中装着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体现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使命担当。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闽西人民之所以能始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前赴后继,甘于奉献,勇于牺牲,正是因为党的光辉形象已深刻地嵌入他们的心中。以这一正确认识为出发点,学校组织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志愿活动,可以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街道、厂矿、农村(如革命基点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政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响应党中央开展学习党史活动的号召,对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素养发展关键塑造期的高中生而言,大力开展党史教育其意义尤为突出。闽西革命老区的党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在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探索上,仍需继续努力。我们将加强党中央精神的领会与贯彻,重视党史教育活动开展的规划与设计,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党史学习的热情,将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闽西党史革命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中国的出行革命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