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06毛勇婷蒋群梁钰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校企合作

毛勇婷 蒋群 梁钰滢

摘要:中国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指导校企合作教学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势在鼓励全国高等院校的人才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改革开发后,市场经济发生大变革,国家随即提出科技面向经济,经济依托科学的战略思想,校企合作教育迈向了新征程,双方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发展对策

一、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发展的现状

校企合作基地的出现,打破了高校多年来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的局面。学生将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巩固,使学生能够将实习的内容与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将来当学生去工作时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校企合作教育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但是,许多高校在校企合作项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少数成功案例外,效果甚微,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企业参与方面,许多企业没有积极参与,尤其是知名企业没有积极参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培训的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推动不力,企业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只能是一种形式和认知的实践,许多校企合作项目已成为“一头热”现象。

在提供实习岗位方面,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大多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劳动导向”型岗位,而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一定实用型的“技术导向”的岗位则很少或从不提供,导致许多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和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对称,实践并未起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在校企合作时间方面,校企合作的期限通常比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深入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且校企合作大多时候是“单边”合作的一种情况,甚至是只停留在协议而并没有提供实质性活动的情况,所以目前的校企合作教育急需要制定一套能够长期稳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战略体系。

在实践体验教学方面,缺乏真正的实践指导老师,在实践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实习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仅有一个粗浅的概念,很难对自己所实习的岗位有一个深度的认识,这种深入浅出的实践方式在实际意义上并未起到多大价值。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校企合作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东部地区的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状况较为紧密,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情况欠发达,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相对更薄弱。我国目前的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工作的状况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可以说是还处在一个比较低层次的水平,各方面教学工作还亟待提升。

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工作经过多年以来的努力和发展,校企合作不仅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回顾成果的同时,在其中也发现了许多还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限制了校企合作往后的发展。

1.校企合作目的不清晰

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和社会定向地提供其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应当是服务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是一项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过程。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以及个人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当中的实践生产相结合,从而定向的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在这其中,人才是奠定双方合作的基础,但在培养人才上双方并没有清晰明澈的目标。企业的性质属于经济部门,通常以经济效益为优先考虑,以实现利润价值为目标,或多或少在人才培养上欠缺思考,或是根本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他们只负责使用人才。而在学校,由于一些学校属于民办高校,加上一些高校或是民办高校本质上还需以盈利为主,通常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服务社会意识欠缺,进而演变成只关心学生的数量,忽略学生的质量。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一致,达不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标准,这使得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热情进一步减少。因为学校和企业都只着眼于自己的利益,合作的合力并不紧密,表面上看,双方签订了协议,但实际上看起来更像是貌合神离。

2.校企合作模式不广泛

当下,大多数校企合作之间的联系依旧停留在双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上,其并没有实际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从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合作是一种临时和短期性的松散结合,是政策迫使下的产物,且校企合作的人员流动性较为频繁,校企双方有针对性的项目非常少,建立不起长期、稳点、制度化的共同利益。大部分合作仍然单一且不广泛,合作模式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动手实践”层面,合作的内容与文化融合不完善,缺乏灵活的学术体系,由于以合作的形式建立,大多限于设立于一些校外实践基地或是一些产业中心为主,没有准确的合作地点和合作目标。

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高校本身由于缺少正确的合作激励机制,科研转化方面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科研体制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科研产物转化意识低。首先,市场需求不清晰,市场调查不深刻,主要体现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科研成果的价值衡量没有确切的标准,仅依靠国家资助的数额大少、人员的学术地位,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模式仅能反映的是科研成功的“技术价值”,并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使得科研成果无法占据市场领导地位,难以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经济利润。其次,科研成果缺乏专业的推广人才,好的科研成果没有办法及时得到市场的认可。目前,主要推广人员依旧依靠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团队进行推广。由于这些人员和团队并没有很充裕的资金和市场经验,且对市场的相关政策不了解,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非常低,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调,这显然阻碍了校企合作之间接下来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提升校企合作层次,首先要提升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建成一个情感稳定性强,积极参与性高的合作基础。高校和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大局价值观,有意识地将人才培养作为支撑校企合作长远发展地基础性工作,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工作的联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院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有效地交流和规划,积极表达企业对高校的建议和需求,进而拓展新专业、新课程、新教学模式,培养一批真正适合企业,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最后,校企合作之间还应不断强化服务市场地意识,以“服务社会需求”为目标,清晰办学方针,创新办学方法,明确社会责任。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称。有意识地主动吸纳社会各界与企业各方面的合理建议,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内容,增强办学活力,使之达到校企合作更上一层楼的好景象。

2.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为了有效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少不了政府层面的支持,政府应该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优缺点,合理制定能够有效推动当地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指导性意见,成立能够推进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小组,沟通协调当地区域各方面政府职能部门,激励和正确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对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予以表彰和奖励,制定一系列激励和合理的约束条件,使校企合作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与支持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3.共建校企实训基地

目前,共同组建校企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当下新环境、新背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企业与高校通过共同组建实训基地可以共享科研成果。其次,对于高校而言,这种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的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校的科研基地的需要。最后,这种方式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使其培养的人才与科研成果更能贴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科研转化率。

4.创建多元化发展的孵化器模式

当前,我国企业孵化器建设与运作大多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创建渠道和方式过于单一,建设和发展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从宏观角度讲,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通过自身达到可持续性发展。那么这种方式单一的发展模式势必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企业可以由单一的政府支持,逐步过渡到与当地高校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校企之间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校企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青.中职學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3(85):167-168.

[2]张琼.民办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6,030(005):281-284.

[3]张琼,等.民办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6,04(v.12;No.45):57-60.

[4]夏雪婷,方晨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00(025):130-131.

作者简介:

毛勇婷(2000.09-),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行政管理。

蒋 群(1998.12-),男,汉族,湖南耒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工商管理。

梁钰滢(2000.01-),女,汉族,广东佛山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预防未成年性侵及救助公益行》(项目编号:S202012303002);2019年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学原理》(认定)(湘教通〔2019〕266号);2020年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管理学原理》(湘教通〔2020〕9号);2020年省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管理学原理》(湘教通〔2020〕233号);2020年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湘教通〔2020〕301号);2020年省教改项目“工商管理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体系的建设研究”(湘教通〔2020〕232号);2021年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管理学原理》(湘教通〔2021〕123号);2021省教改项目“基于VBSE平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21〕)。特别感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易想和副教授对本文的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校企合作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