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节令诗中别样情致探析

2021-12-06熊仁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杜甫

熊仁珍

内容摘要:杜诗不仅记事,且记历。其节令诗中除了展现唐代的风俗民情,流淌于诗句之间的还有这些节日里杜甫的别样情致。轻欢、狂欢、狂醉、感伤组成了属于杜甫的节日情绪,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杜甫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志向有关。解读杜甫节令诗的别样情致,走进诗圣真实的内心,发现其对传统节令诗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杜甫 节令诗 别样情致

杜诗是唐诗这座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表现内容上也十分丰富。杜甫将其笔触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节令诗就是他创作的一大亮点。从元日到除夕,四时八节都在其书写的范围之内。他笔下的节令诗,记录了唐代丰富的节令习俗活动,真切地还原了唐人节日生活的原貌,是非常珍贵的民俗资料。这也是近些年研究者对杜甫节令诗进行研究的重点。但杜甫的节令诗不仅是人们岁时节日的生活写照,也反映了诗人欢歌悲吟的别样情致。在杜甫的节令诗中,有着年少的狂欢、失意时的沉郁、受重用时的欣喜、年华渐逝的悲痛。这种种情致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诗圣,除了忧国忧民之外,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悲与喜。这些悲喜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杜甫的生活经历与人生志向有关。是杜甫节令诗区别于其他人的节令诗的独特与创新之处。

一.欣喜狂欢与沉郁愁苦表现别样情致

以节令为题材入诗,在魏晋时期开始兴起。但是当时的节令诗多写文人宴饮的享乐生活,极少有深入描写普通民众节令生活习俗及节令风情的诗作。诗作中往往也缺乏较为深邃的思想感情。到了唐代,节令习俗备受诗人的关注,以节令习俗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越来越多。既和上层文人打过交道,也与普通民众有来往的杜甫对节令的描写则显得更为深刻。在杜甫的节令诗中,有对不同节日里不同习俗的展现,也有杜甫个人在这些节日中的感受与体验:年少的欢喜与轻狂,个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心系天下苍生而生忧虑之感,年华渐逝的感伤。这些流淌在杜甫节令诗中悲与喜的别样情致,是杜甫的心路历程,亦是其节令诗的独特之处。

常人说起老杜,常以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歌内容多描写民生疾苦。实则杜甫也有年少轻狂之时,他曾写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样意气风发的诗句。在他的节令诗中,也有着独属于杜甫的那一份快乐。那份快乐就是属于杜甫的别样情致。除夕是传统的中国节日,杜甫在这一天写下了《今夕行》一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他写到了自己这一天所做的一件事:杜甫在客栈中与其他人相与博塞。小赌怡情,可以从中看出他在除夕那天心情颇佳。“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玩到兴奋之时杜甫袒胸赤脚且大呼大叫。这与人们心目中忧国忧民、心虑天下苍生的儒士杜甫大相径庭,却让人们看到了杜甫身上天真可爱的一面。杜甫不仅仅是人们心中所定义的圣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心跳、有呼吸的普通人。

时至腊日,寻常诗人大多会写到当日的习俗,或是岁末将至时萧索的心境。但观杜甫《腊日》一诗,诗人因喜霑恩赐而作,诗中对皇帝的赏赐感激涕零,更透露出向往安定生活的乐观情绪。一扫冬日的寒气,只见一片喜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1]杜甫在这一天写下了《端午日赐衣》,和其他人在端午节的诗作不同,他没有细致地去描写那天有怎样的风俗,而是写到了皇帝赐衣给臣子的这一件事情。杜甫当时正任左拾遗,他一心想为国家效力。能够在端午节收到皇帝赐的衣,他觉得无比荣幸。正如钟惺所言:此诗虽是近臣谢表,语风趣而典。诗中虽无直接情绪化的用词,但杜甫在这一天的喜悦不言而喻。也从年轻时一触即发的狂喜渐渐转为藏匿于诗句里的欣喜。

除了欢快明亮的情绪,杜甫的节令诗中更多的是绵延不断的愁绪与悲歌。和《今夕行》写于同一个节日的《杜位宅守岁》少了狂欢色彩,多了几分惆怅之意。“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诗人沉醉在酒杯之中,希望可以从中获得自由与希望。在中秋节这个本该家人团聚的时日,杜甫却常年漂泊在外,也因此勾起杜甫的愁思。关于中秋的诗歌,杜甫流传下来的有五首。人们所熟知的《月夜》及大历二年所作的《八月十五夜月两首》、《十六夜玩月》和《十七夜对月》,无论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还是“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均表现了诗人中秋希望家人团圆的心理和对自己孤独一人的悲叹。杜甫关于重阳节的诗歌多达有十七首,天宝、乾元、宝应、广德、永泰及大历年间均有九日诗作。“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九日菡萏已衰,茱萸虽好却无人同插。秋天已过一半,万物离凋零又近了一步。“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自己日渐衰老,却依旧一事无成。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力改变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局面。杜甫作于冬至、寒食等节令里的诗歌,也饱含着愁苦。“年年至日常为客,忽忽穷泥愁杀人”“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从诗句中可以明显感知杜甫的悲苦之情。这些混合着泪与愁的节令诗,是杜甫内心最真挚情感的体现。

二.人生经历与社会环境构筑别样情致

在杜甫的节令诗中,展现了他年少时的狂欢、受重用时的欣喜、失意时的沉郁、年华渐逝的悲痛及孤身一人的愁苦。种种情致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人生志向有关。杜甫生于大唐的盛世,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志向,希望自己可以在圣明君主的统治下有一番作为。于是在他最初的节令诗有着年轻人的激情,充满希望且勇于尝试。于是整体情感色彩偏明亮,诗句里激荡着满腔热血。官场远没有之前想象中的简单,杜甫的仕途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又是一年的除夕,他的节令诗里不再是简单的狂欢,也没有从前那般自由洒脱,开始有了忧思和愁绪。

杜甫看到了達官贵人荒淫无度的生活,内心无比反感这样的局面,但自己有心无力。虽然又是一年佳节时,心里的愁苦是有增无减。幻化到诗句里,则与凄清的景色、苦涩的清酒分不开。怀有报国之志的杜甫苦苦寻觅,终于等到了皇帝对他的赏识。任命他为左拾遗。于是《腊日》与《端午日赐衣》两首节令诗又开始洋溢着喜悦之情。但欢愉之时总是稍纵即逝,杜甫没有继续得到皇上的重用,内心又重新被苦闷堆积。功业上无所建树,年岁却不断增长,两鬓渐添微霜。在接下来的节令诗中,悲愁二字时常可见。贯穿他一生的忧虑也是其节令诗的主要情感色彩。

梁启超说:“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必轻轻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2]这是杜甫能在节令诗中表现出如此多样的情致更为主要的原因:杜甫是一个情感细腻的诗人,并且善于将这种种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无论是悲是喜,幻化到诗句里成了独属杜甫的别样情致。

三.升华节令诗主旨、丰盈杜甫个人形象

节令是回忆的手段,也是情绪复现的契机,节令诗在隋唐以前就受到文人雅士们的关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专为一组庆祝“上巳节”宴会诗集所作。唐以来,中国诗歌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节令诗也备受文人关注,《全唐诗》中大部分初盛唐诗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有涉及到节令题材。对于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的文人士大夫们来说,他们更重视节令日带给他们精神和文化上的体验。节令日中的活动有时是几种文化行为的集合体,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这种独特的节日氛围让他们平日里压抑的感情夸大化、鲜明化,并找到了喷薄的出口。有的表现出格外的兴奋与激动,在喜庆的节日里展现出了年轻、希望与活力。有的则让我们看到了与节日氛围不甚协调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看来眼前的快乐不过是片刻的欢愉,欢愉过后终究找不到自己的归处。在他激越的政治热情中潜涌着无处不在的哀痛,急切的恋主思报中流露出时不我待的悲辛,愈是主观地执著于政治,愈是感觉到时光无多、死之将至。而当诗人执著于政治而政治又同时给诗人哪怕些许希望时,死亡与时光的流逝的痛苦则不会占据、弥漫诗人的心灵。[3]

有着诗歌集大成美誉的杜甫,除了在诗歌体式上有所创新,在诗歌内容上他也无所不涉。大部分节令里,杜甫皆有诗作。相比于其他前代或同时代的诗人而言,情感细腻的杜甫用他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创作出了一首首带有狂欢、轻欢、狂醉、愁苦等情致的诗作。这些诗作展现了不同节令里不一样的风俗民情,也展现了杜甫在这些节令里不一样的情致。在这些节令诗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人们惯常思维所以为的不一样的杜甫。惯常思维里的杜甫形象是扁平化的:一位只知忧国忧民甚少个人情绪的诗人。而细读杜甫的节令诗,可以看到许多属于杜甫的个人情致。他有著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同时又把这种个人情致进行升华,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便是杜甫节令诗的高明之处。

这些别样情致使杜甫的形象更为立体丰满,这对于分析杜甫的思想、心理有重要意义。从杜甫的节令诗中体味他的别样情致,分析他当时的所思所想。可以使我们以独特的视角,走进诗圣真实的内心,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更周详的解读。

参考文献

[1]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2]梁启超.杜甫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沙先一.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论杜甫的夔州回忆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高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