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文学时代”文学的美丽与忧伤

2021-12-06任文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丽

任文汇

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文科式微,文学已死”的声音甚嚣尘上。即便盛景不再,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无论当下还是将来,文学的地位永远不可替代。文学忧伤而美丽。

关键词:后文学时代 美丽 忧伤

“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近期一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央行工作论文,重新挑起了古老的文理之争,这是重拾旧题的原因之一。

之二,今年3月,沉寂8年的著名作家余华推出了长篇新作《文城》,不久,受邀参加了一个教育机构举办的演讲,主题是“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其实是为某教育机构站台。

其三,2020年,以莫言为首的十位“茅奖”得主参加了茅台举办的一次高端定制软文大赛,每人创作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散文,用于茅台酒的宣传。莫言的软文标题是《莫言:对于茅台酒而言,任何的形容都显得单调》。阿来则写了一篇《香茅的茅,高台的台》,他建议从中国的诗歌传统深度挖掘“茅台”两字,还提议从24节气深度挖掘生产流程的文化。

必须说,央行那篇论文充其量只是政策建议,并不具有权威性,但也正应了一句网络名言: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余华教作文,莫言卖茅台,纯文学作家遭遇商业化困境,中国文学的脊梁成了品牌代言人和软文写手,文学与功利之间竟然形成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有人因此哀叹:文科式微,文学已死。

一.从风光无限到盛景不再

80年代曾经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中国大陆被毁坏的文学体制得以重建,人们的文学激情得到全面解放。那个年代,大学中文系炙手可热,校园广告栏上都是和文学有关的讲座,大小社团也都文艺腔,如果被人问以后打算去大公司做吗,你会反思是不是自己气质特庸俗。那些年,是风流之徒的最好年华,他们用诗歌为自己担保,使得对里尔克动情的女生后来都有一段和校园诗人的莫名恋情。专业作家如雨后春笋,余华莫言以外,还有贾平凹、阎连科、王安忆、严歌苓、苏童、刘震云、北岛、韩少功、张炜等中青年。他们在80年代崭露头角,90年代不断深入创作,新世纪后愈显成熟。海外评论家曾评价说,像中国这样拥有一批50岁左右的一流作家的现象,在世界文坛实属罕见。但是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理想、激情消退,想象力折翼,这时期的文学美丽不再,俨然已成明日黄花。

后工业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已经盛景难再。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深刻变革使文学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侵害。首先是市场经济下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导致高等教育功利主义盛行,教育和个人物质利益高度捆绑。在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思想指导下,人文专业大幅缩减,技术性课程取代经典人文课程,学生选择专业“利”字当先,跟热门工作跟高薪关系相对不太紧密的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学科被严重边缘化,非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学教育中学以后几乎宣告终结;第二,市场经济下,因为严肃文学对文化产业而言无利可圖,所以被严重挤压;第三重危机则来自阅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甚而至于文字阅读干脆让位于各种视频,人坐在电视或电脑前,轻按遥控器或鼠标,就能获得更强大的外部刺激。文学所寄居的书本注定无法与电子屏幕抗衡;第四,文学的神殿也被人文学科从内部瓦解。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模糊了,文学经典在学院内的自我解构中失去了往日的威仪;第五,文学的忧伤还在于,它所需要的那种审美能力已在当代大众中间变得日益稀缺。文学的生产和阅读原本就是缓慢的技艺,需要恒久的耐心与专注,而这种耐心与专注正是当下最不可多得的资源。总之,滋养文学的土壤似乎日趋贫瘠,“后文学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文学无用”的声音甚嚣尘上。那么今时今日,文学真成了一无所用的“废物”了吗?真的就只剩哀愁与忧伤了吗?其实未必。

二.文学与人生都不是拿来用的

有人说,文学之美在于它的“无用之用”。这世上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拿来用的,人生不是,文学更不是,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有用论”教育给我们注入了一种固若金汤的功利思想,做任何事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发问“有什么用?”研读诘屈聱牙的古文能助我找到理想的工作吗?读小说能给我带来高薪吗?好像我们每天都必须为下一步人生准备好生存的武器。红尘中人确实很难摆脱实用主义思维,但金钱或者“有用”并非衡量一切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思维呢?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直奔名利的匆匆足印,疲惫的双眼,焦灼的面孔,在这个功利思想盛行的世界,追逐着物质催生的感官刺激,内心深处却麻木空虚,毫无幸福感,至死都不能明白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纪伯伦有诗云: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知识,文明,尊严,正义,自由,爱情,但这些才是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灰暗时刻拯救你我的恰恰是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没用”的东西,其实它们才是人生的珍宝,才值得我们不懈地恒久地追求。

丰子恺有“人生三层楼”之说,他以为人的生活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后两层就是不甘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借用周作人的一段话: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其实“装点”未必“无用”,至少它能让我们免于粗鄙。文学“无用之用”的含义正在于此。

三.无用更有用

“无用之用”的说法或许过于高蹈,我们追求星辰大海,也不排斥烟尘人间,其实文学在当下并非没有确定的社会效用,换句话说,它的美也是可以落到实处的。

(一)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上大学的文化意义,在于社会人格的养成。一个孩子到了大学,专业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是精神层面,他们面临精神成人这个关口。文学是人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体现,它能够把持住一些人类精神现象,这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无法替代的,它通过悄悄地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完成对人的精神维度的无形塑造。这种塑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可以帮助我们以更感性的方式认识各种不同的人格,阅读文学作品,接触真实或虚构的丰富多彩的人格,其实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完成对人的认知。文学中的人格认知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实中理解接受各类人格,从而以积极的姿态去应对生命中遭遇的一切人格。其次,文学有助于培养全球化时代各国公民的共情能力,让我们在阅读他人的故事时更好地思考自我,在研究分析不同的艺术人格之后,完成自我品格的分析与完善。调查发现,人们的小说阅读量越大,在共情能力方面和对他人的理解方面就表现得越出色。2015年,《纽约书评》刊登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小说家玛丽莲·罗宾逊之间的一次对话。奥巴马这样说道:我为这份公民要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系列理念,同时也是我认为我从小说中所学到的最为重要的东西,那便是共情。大千世界里的人们参差多态,但人与人之间仍有可能建立联系。换句话说,道德的反思和学习,以及集体意向性,是可以通过文学阅读来提升的。通过阅读和思考某些类型的小说,我们能够更好地借助自己的想象力理解他人。再次,以文学伦理学为例,有学者认为,读者在文学家创造的虚构世界里,可以获得关于现实生活的“爱的知识”——阅读的过程就是让主体学会复杂的伦理判断,从而以更好的姿态投入生活。第四,文学赋予人类超越困境的智慧。叶嘉莹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文学阅读确实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二)除了对个体的精神塑造之外,文学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重建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学是一种鲜活的交谈,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作者和所有曾经的读者、当下的读者以及将来的读者的对话,也是和作品评论者的对话,而因为有人不断加入,所以这种对话是开放式的,永远没有结论,它在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和批判精神,提供了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不会因科技进步而遭淘汰,因而显得愈发宝贵。可见,“后文学时代”文学依然动人,是因为它能与我们携手把私人和公共空间的交往、对话变得更好,把教育变得更好。在这个充满喧嚣、自大、偏见、仇恨的“后真相”时代,或许没有什么行动比通过文学重建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有意义的了。

(三)最后想说的是,在更直接和更实用的领域,人文学科包括文学也并非一无是处。美国的科技公司很多年都不招文科生,但2010~2013年之间,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文科生反超工科生10%,这是因为科技公司终于明白,文科能让学生学到成功的职业生涯所需的一切:写作、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语言沟通。曾经“没那么有用、不那么赚钱”的文科正在反击,有些非实用学科专业甚至要比看似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更能让毕业生获得长远发展。当然,最佳路线是把文科教育和新技术结合起来,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举例说明:文学创造力+互联网=社交网络经理……

罗宾·威廉姆斯的《死亡诗社》中曾有一段名言: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优美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生灵。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崇高的追求,维持着生活所必需,但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之所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种超越自己的可能,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愿你我都能享受文学阅读的“无用”时刻,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成为一个有趣、灵动、懂生活的完整的人。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
飞来的美丽
美丽新选
美丽
美丽的冬天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