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高校视角的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究

2021-12-06崔宁波王胜男于尊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领军三农高校学生

崔宁波 王胜男 于尊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引言

随着近年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地区转移,部分农村土地撂荒、空心化等现象严重,农村“386199”部队问题普遍存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加之中国当前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务农人员资源配备紧张,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人才供应不足的瓶颈。为有效应对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农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尤其缺乏具备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优势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发展工作的关注以及国家政策性的扶持资金投入力度,传统农民的职业技术属性正随着职业农民的培育逐渐回归。《“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水平提升教育工程计划写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鼓励高等农业院校大力投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创新教育培养工作模式,面向我国现代农业社会培养“领军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高校大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经营管理优势,这些特征不仅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更有“敢创新”、“懂管理”的领头人特征。因此,依托农业高校培育一批大学生成为更有引领能力的领军型职业农民群体,不仅能够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实现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继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能够从宏观角度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尤其是农业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农业“后继无人”、“无人种田”的难题,面向现代农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1],成为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的中坚力量[2]。

国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必要性探究[3]、意义特征分析[4,5]以及培育模式与路径探索方面[6,7]。对于我国农业高校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仍缺乏全局性和深度。农业高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培育过程中不仅仅是优秀农业师资技术力量的贡献方,还是“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孵化器,现有在当前农业高校主体视角下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研究内容主要分为高校主体参与以及高校内部孵化2个方面,高校主体参与多为将高校主体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等培训的重要基地进而深入分析高校内部资源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潜在优势和发展瓶颈,一些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高校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现状、模式、经验及应用效果评价[8-11],还有一些研究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校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宏观发展背景、功能与意义[12,13]、存在的问题[14,15]以及应用途径[16,17]。对于高校内部孵化,部分学者提出要培育、引导农林类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农业硕士研究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18-20],并对高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1-24],研究显示,包括农林类院校在内的高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的比例均未超过半数,其中,专业类别、薪资待遇、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三农”的认知以及农村生活环境等因素对于农业高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还有少数部分学者对于高校内部孵化“领军型”职业农民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庞学光提出农业院校的学历教育本身就担负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任务,应该持续不断地从在校生中遴选一些优秀学生作为培育对象,按照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制定特别的培育计划,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育[2]。

综上所述,农业高校学生是培养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的潜在生源,现有研究多从农业高校学生角度进行从事职业农民工作的意愿出发探究农业高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鲜有研究农业高校视角下对于培养“领军型”职业农民的瓶颈及相应路径改善。研究通过总结农业高校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以及分析现阶段农业高校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培育路径,以期为农业高等院校不断调整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人才、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输送更多农业人才提供决策参考。

1 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1.1 契合政策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要求[25],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后多年中央文件和行动指南中均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作出重要部署:2013年农业部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服务试点;2014—2016年连续3a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不断强化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农业人才培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队伍,并对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提供重点支持,对于高等学校教育,不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采用多种措施及途径培育高素质农民。近年来,传统的农民培养模式也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正从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转型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培育模式,而逐渐复杂化的农业技能需要更加专业、更懂技术、更会经营的农民。长期以来,以农业高校为主体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培育对象大部分都是知识水平有限的传统农民,在适应长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接受度低、技术能力欠缺等不足,因此依托农业高校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将进一步契合国家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与此同时,面对我国日渐严峻的就业挑战,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亟待解决,而选择从事农民职业队伍对农科类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较为理性的职业选择,目前而言,充分利用好高校现有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农业高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提升农业高校学生从事“领军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契合农业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的现实选择及政策导向。

1.2 深化农情认知,加强队伍建设

现有研究表明,对“三农”工作的认知是农业高校学生选择从事农民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年来,高校的农情教育始终没有达到较高的深入程度,农业高校学生对于“三农”的了解仍停留在传统认知,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择业时多将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域,对于家乡的热爱并不能直接影响其做出投身农村创业或者从事涉农事业的选择,这是由于大部分农业高校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在当前新的改革背景下,农村正在逐渐向好发展,为新一代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于农业高校的“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可以带动农业高校学生在专业团队的指引及教育下,不断加深和增进对农业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明确作为农科类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为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提升责任感与自豪感,进而改变农业高校学生对于三农工作认知不足的困境。与此同时,农业高校学生作为“领军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在其学历教学过程中,农业高校提供完善的专业课程培养与创业创新项目孵化和工作岗位锻炼,其各项专业能力及农业实践将受到权威的指导,能够系统掌握农业理论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因此,以农业高校学生为主体的“领军型”职业农民从知识储备、综合素养,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等各个方面都比传统农民更具从业优势和潜力。

2 农业高校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的直接供给载体,深入分析其内在认知行为、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农科大学生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人才过程中存在的外部制约因素,是农业高校探索精准培养农科大学生在返乡扎根、服务乡村中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1 农业高校对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认知有待提高

农业高校在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主动参与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农业高校在多数情况下只是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农民进行培训,而少有自主发挥在校生优势将其作为培育对象,将学历教育与“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相结合的选择,这也是导致农业院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不高的主要因素,高校未能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高校教师既承担较重的科研压力,又要面对在某些考核等环节并不被高校给予重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这导致教师参与职业农民培育热情不高,且传统农民对于一些前沿知识与技术掌握能力有限,出现知识荷载超标情况,这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减弱,间接弱化其参与培育的主观能动性。

2.2 农业高校对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的各类职业农民人才培育工作大多由某一部门或协会直接承担,从学校全局性的角度考虑,该项工作未能有效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而“领军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工作落点到普通高校学生的学历教育中,是一个长线性的工程,长期以来,该发展进程中各高校涉农相关专业的课程计划设置及培训内容大都还是在延续传统的培育计划,这与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及其它相关涉农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的专业人才储备需求相差甚远,教材设置及专业课程内容未能根据农村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改进,这使得学生毕业后对于农村实际生产的认知仍停留在书本知识中,不能够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此外,有些涉农院校学生很少实际参与到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缺乏感性认知与农业实践工作经历。

2.3 农业高校对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外部制约因素

农业高校对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从事“三农”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三农”的了解较为片面,现有相关政策的激励程度较低,各参与要素协同合作不足等,这些外部因素严重制约了高校对于“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因此相关农业高校必须顺应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的趋势,结合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和学生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激励机制、创业与实践培训等环节不断创新,以适应“领军型”职业农民人才的培养需求。

3 基于农业高校视角的“领军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3.1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农业高校在“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政策激励体系。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农业高校学生从事农民职业,除此之外,对于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对其进行各项职称评定工作中,应对其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业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按照实际培育效果表彰优秀代表,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鼓励推荐相关教师申报农业科技推广类科研项目等。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团队建设以及学生参与农业实践的积极性,应加速引导并提供专业教师到农业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教师团队带动学生参与农业实践,不断强化实践技能在“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高校参与“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观能动性,并进一步改善学生对于“三农”工作的传统认知。

3.2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农业高校应坚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学生的“三农”认知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摒弃以往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加大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力度,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农”认知;对于职业农民行业的宣传应进一步加大,在学生群体中应进行多方面引导,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前对学生开展“学农、知农、爱农”的思想教育,增设农业相关公选课程,以期增进学生对“三农”的了解;以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服务农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肯定自身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价值,激发农业高校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以及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的自信。

3.3 完善课程设置,实施针对性教育

高校要积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访谈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兴趣专长等实际情况,邀请知名农村实践项目团队、高校服务“三农”典型成功案例校友等人员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制定、实施中来,以授课、专题报告等方式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日常学习,尤其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农业实践指导。同时应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新农村农业建设实际需要,设置并不断调整涉农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教材、课程目标与我国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之间的适应性,使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相对接,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能够满足农业技术生产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4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目前,很多院校开设的创业培训课程中理论内容过多,地域特色不够显著,对学生创业帮助甚微。对此,建议采用“榜样的力量”、“创业明星进课堂”等形式将创业成功的典范人物、典型事例采用远程经验交流的途径在学生学习中进行分享与指导,增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升创业信心。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结合国家形式通过农村创业实践训练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就业服务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国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组织中开展创业就业实习;根据各校的毕业生源配置情况及其所在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沙龙、专题讲座等,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更多有志服务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有意愿留在我国农村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3.5 丰富实践训练内容

高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领军型”职业农民人才。充分利用寒暑假“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农科类学生的农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高校应全面深入调研当前我国农业对各类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利用自身的农业学科教学特色,调整涉农专业人才结构,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强化农业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参加校内实践活动训练外,学校还应积极与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沟通合作,打造学生农业实践基地,使农业高校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不断锻炼自主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更多农业知识,为成为“领军型”职业农民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领军三农高校学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新领军格兰仕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