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独特价值及应用

2021-12-06唐军栋

关键词:形势医学生抗疫

魏 勃,唐军栋

(1.华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二十字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并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0年下辑)》强调,要“用好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然而医学生普遍存在对于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1]。抗疫精神集中诠释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价值,是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宝贵教学资源。通过在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尝试融入抗疫精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授课实际,对其进行探讨。

一、深刻认识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独特价值

(一)抗疫精神的“生命至上”与培养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精神相结合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生存权和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权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生命健康,并果断采取各项强有力的护佑人民的措施。上到100多岁的老人,下到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均得到悉心呵护。由此铸就了全民族“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医学生誓言中的首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医学生献身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郑重承诺。因此,抗疫精神的“生命至上”与医学生誓言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思想上具有一致性。

(二)抗疫精神的“举国同心”与培养医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结合

十四亿中国人民同疫情的较量,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新时代爱国画卷。医护人员冲锋陷阵经受生死考验,普通群众努力克服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个人、集体与国家融为一体,铸就了“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新时代的医学生,是肩负国家卫生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代青年。年轻的医学生在抗疫中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积极参与,展现出他们青春激昂的爱国风采。因此,弘扬抗疫精神的“举国同心”应与医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结合。

(三)抗疫精神的“舍生忘死”与培养医学生的奉献精神相结合

危急时刻,抗疫勇士以生命赴使命,普通民众同样挺身而出,受疫情困扰的中华大地又见遍地英雄。面对生死,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铸就了“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2]。“舍生忘死”是医护人员行医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是医疗行业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也是医学事业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因此,抗疫精神的“舍生忘死”集中体现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应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

(四)抗疫精神的“尊重科学”与培养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专业素质相结合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国家抗疫措施的顶层设计,还是医学行业的诊疗方案,都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开展科学救治。强建方舱医院、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全员健康码识别,所有这些疫情防控措施,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尊重科学”正是对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专业要求。因此,在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对医学生“尊重科学”的专业精神培养。

(五)抗疫精神的“命运与共”与培养医学生树立“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相结合

疫情在全球的大规模迅速蔓延,让我们认识到,抗疫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抗疫精神的“命运与共”,是中国对“天下一家”理念的秉承,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旨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全球治理观[3]。新时代的医学生,应站在时代潮头放眼世界,树立“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一己之力形成民族合力,从而为维护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贡献力量。

二、抗疫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施与效果

(一)教学实施全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从五个维度深刻认识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课堂教学以“抗疫精神与医学生使命”为专题展开,教学目标为引导医学生从专业角度理解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从而厚植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全体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实况视频,并上交一条自己在网络看到的感触最深的抗疫短视频。教师委派学生采访小组对我校附属医院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进行采访,并拍摄视频,作为课堂教学资料。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与互动相结合、PPT展示与视频相结合等。第一学时,教师通过PPT展示,带领同学们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抗疫大战的全过程,重点讲授二十字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将抗疫精神与医学生的内在联系讲透,期间穿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视频。第二学时,首先,教师课堂展示由学生课前提交的抗疫短视频中的精彩作品,并请同学分享观看感受。然后,教师播放采访我校附属医院抗疫医护人员的视频资料。最后,全体学生起立,由教师领誓《医学生誓言》。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即每位学生完成“致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的一封信”。教师选取优秀作业在学院展示,并适时邮寄。该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最后成绩由课前表现、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和50%。

(二)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

1.教学效果调研的基本情况

融入抗疫精神“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以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院2020级全体在校本科生为教学实施对象。该年级共有17个教学班级,412名学生,其中,临床医学专业170人,麻醉学专业92人,医学影像学专业93人,医学检验专业57人,均在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开设2学时“形势与政策”课。对上述调查对象进行融入抗疫精神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自行编制《形势与政策课“抗疫精神”专题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问卷由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价两部分组成。发放问卷412份,回收412份,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99.5%)。其中女生216人,占52.7%,男生194人,占47.3%;农村生源209人,占51.0%,城镇生源201人,占49.0%;中共党员2人,占0.5%,共青团员人398,占97.1%。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统计数据分析中,医学生的一般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是否党团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医学生对“抗疫精神”专题教学的接受度很高

93.0%(381人)的医学生认为在“抗疫精神与医学生使命”专题形势与政策课上有很强的课堂获得感,这表明医学生在课堂上情绪投入、精神集中并从中有很多收获,这也是对融入抗疫精神的这堂专题形势与政策课的高度认可。90.5%(371人)的医学生是第一次了解抗疫精神的概念。这说明虽然网络关于抗疫的信息不可计数,但医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价值的信息却缺乏选择性吸收的能力。94.9%(389人)的医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思路清晰,80.0%(328人)的医学生认为已理解或基本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和实质,97.8%(401人)的医学生表示从抗疫精神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这说明医学生对本次专题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吸收。当被问到是否对有医学特色的思政课授课方式感兴趣时,60.2%(247人)的医学生表示很感兴趣,25.2%医学生表示感兴趣,只有14.6%(60人)的医学生表示不很感兴趣。这为教师深入开展有医学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充分的信心。但有22.0%(90人)的医学生表示课前与课后投入的精力过多。作为一门必修课,课程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但这一反馈促使教师从缓解学生课业压力角度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3.专题教学有效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动力

本次调查对象全部是医学新生,其中20人曾有转专业意愿,但课后调查显示有19人表示放弃转专业。当被问道是否愿意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时,全部被调查学生表示愿意。这说明,“抗疫精神与医学生使命”的专题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提升了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责任感。在回答“疫情使病毒知识已普及化,这是否给你带来压力”时,6.1%(25人)的医学生认为无压力无感觉,61.2%(251人)的医学生认为无形中有压力但也是动力,32.7%(134人)的医学生认为很有压力须努力具备更多专业知识。这表明本课程使大多数医学生增加了学习动力。93.0%(381人)的医学生认为尊重医学规律为抗疫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是抗疫胜利的重要因素。100%的医学生表示看到身边医护工作者的抗疫言行很真切更受触动。这表明,融入抗疫精神的思政课对医学生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培育有积极效果。

三、抗疫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改进与展望

医学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未来守护者,肩负着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使命,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医学生应当加强学习习近平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研究应当回应医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只有教学相长,才能有效提升新时代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和医学生兴趣的有效结合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一般采取传统授课方式,加之授课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缺乏融合,从而导致医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普遍不感兴趣[5]。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医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深刻、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各高校应以全民抗疫为契机及时跟进,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和医学生兴趣的有效结合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各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采访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自己制作学习视频资料和PPT展示,这些都是思政课教师主导下对医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隐形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将曾经乏味的思政课,变成医学生“爱国情”的强心剂,“强国志”的营养剂和“报国行”的兴奋剂。

(二)充分发挥抗疫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更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思政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挖掘思政理论中蕴含的专业元素,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调[6]。在抗疫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教学尝试基础上,逐渐推广到其它四门医学生思政理论课中,充分发挥抗疫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解读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精准把握中共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文件要求,认真贯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和《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7]。

(三)建立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校医学生都是“00后”的青年一代,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希望。培育医学生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精神,应从两个着力点入手建立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在思政课中为医学生“讲透”抗疫精神。要想达到“讲透”抗疫精神的目的,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八个统一”方法论。特别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五个维度对抗疫精神进行学理分析,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回应医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医学生,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二是在医学专业课中为医学生“讲活”抗疫精神[8]。要想达到“讲活”抗疫精神的目的,就需要各门思政课的课堂设计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话语鲜活,这是思政课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抗疫精神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价值,应得到思政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能提高医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高校应进一步挖掘思政课和医学生兴趣的有效结合点,充分发挥抗疫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建立抗疫精神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形势医学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