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修辞手法赏析

2021-12-06罗瑜珍李文春王玫武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客家人土楼楹联

罗瑜珍, 李文春,王玫武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21)

楹联又称对联。 “楹”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楹,柱也。从木盈声。”[1]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学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运用范围广,于2005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 年永定土楼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2011 年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也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楹联爱好者的关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大体分为两类,一类镌刻于楼门石质门框上和楼内厅堂、 廊道等的石柱上,这是固定的、永久的;另一类写在纸上,张贴在土楼门框或柱子上,其内容是可以变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因此,在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多元文化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核心思想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地位平等,没有优劣之分,因此不能说某一种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 同时,多元文化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文化虽然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但是不应对非主流文化进行排斥, 主张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 应该采取客观、 平等的态度,了解、尊重、欣赏甚至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2]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解读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从其他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在多种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理念,用开放、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眼光从其他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与智慧,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主要受到三种文化的影响:首先,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留下了儒道释文化的印记;其次,在闽粤赣山区, 客家人在与土著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的客家文化,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最后,明末清初闽粤客家人开始大量向东南亚各地迁徙[4],海外文化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内容上也有所反映。

修辞是加强语句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和技巧。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修辞好比衣服”“至于修辞格, 只好比在领子上或袖口上滚上一道边,或在胸口前别个纪念章什么的, 是具有锦上添花性质的”[5]。 可以说,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辅助手段,可以使语言富有美感和表现力,增强表达效果。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常引经据典,熟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内容深奥,理解难度较大,因此,理解土楼楹联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有助于理解和挖掘土楼楹联蕴含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和利用价值,进而领悟土楼文化和客家文化[6]。 从多元文化角度解读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修辞知识, 掌握楹联创作的修辞技巧,还可以使读者领略楹联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从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下文分别探讨儒道释文化、 客家文化和海外文化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影响, 举例分析修辞手法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的运用。

一、儒道释文化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影响

自东汉末年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经多次迁徙,辗转奔波来到闽粤赣交界, 与当地土著融合逐渐形成客家民系,他们基本保留了中原正统儒家文化,如突出家国情怀,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儒家思想对客家人影响深远,并在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振成楼楹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经”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这说明土楼人家对儒家思想是非常尊重的; 又如 “振纲立纪, 成德达材”“文章须报国, 忠厚可传家”“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等都很好地诠释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 此外,客家先民还从中原带来了道教和佛教,注重修身养性,认为种下善因,必结善果,提倡积德行善,以期好报,如楹联“言法行则,福果善根”即带有佛家因果循环的意味[7]。 这些楹联运用了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见例1、例2。

例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湖坑奎聚楼)

例1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引用是指在楹联中夹插成语、故事、诗词、格言、警句等,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出自《荀子·子道》,意思是“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厉行节俭来培养高尚情操;在家要勤于精进努力学习,在外要结交贤良的人做朋友”。 此联诠释了儒家、道家的思想精髓,表达了土楼人家修身养性、克勤克俭的精神追求, 以及交友的原则, 时至今日仍具有教育意义。从其引用名句用意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家道兴旺在于人,不禁让人感叹土楼主人劝学家教的良苦用心。

例2 微尘非小,世界非大;椿树不寿,昙花不殇。 (湖坑振成楼)

例2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阐明事物大小长短的辩证关系,深刻隽永,富有哲理。 对比,亦称对照,是将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手法,楹联中运用对比可以突出正反,揭示对立,强化主旨[8]。微尘很小, 但相对于更小得多的物质, 又不知大多少倍了,故曰“微尘非小”;世界很大,可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又显得微小了,故曰“世界非大”。 《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椿树是长寿的,但相对于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也不过是一瞬之间,故曰“椿树不寿”。 昙花一现,固然短暂,可若与一闪而过的电闪之类相比,又显得很长命了,故曰“昙花不殇”[7]。 此联以“微尘”和“世界”对比,“昙花”和“椿树”对比,阐明了渺小与博大、短暂与久远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短小精炼,却蕴含着玄妙的禅理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反映了撰联者独到的人生见解和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 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楹联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启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客家文化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影响

客家是一个崇尚文化、耕读传家的民系。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交融中, 客家人把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造就了典型的客家人的文化素质、精神素养与价值追求,如客家人崇文重教,特别强调“耕读”的重要性。永定客家土楼楹联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内核, 寄托着客家先民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导、 殷切希冀和美好愿望,大多以劝勉人生自强不息、勤奋求学、勤俭持家、进取有为、造福社会为宗旨,折射出浓厚的耕读传家精神。 如高头承启楼门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子孙耕与读”,希望后人继承祖辈勤俭节约的好品德,引导子孙好好耕田读书。 客家人通过土楼大门、厅堂、柱子上的楹联传递其教育思想,激励与教育后代如何做人做事,对后代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9]这些楹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见例3、例4。

例3 光宗效前贤,还须多种书中粟;福祉垂后嗣,不外力耕心上田。 (西陂光福堂)

例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即用某一个具体、浅显的事物或情境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个抽象、深奥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能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8]。此联大意为要光宗耀祖,使子孙受益,主要靠读书和耕田,其中“种书中粟”“耕心上田”为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古竹郑田德馨楼“德种心田里,馨香桂苑中”,南溪吴银石峰楼“石室唯种德,峰高在锄经”,抚市福盛楼内文馆(学堂)门联的横批“锄月耕云”,抚市福盛楼内书楼(左围楼)门联的横批“礼耕义种”等[10],巧比妙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传递出浓厚的耕读传家思想,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4 春托风生,兰知领未? 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湖坑振成楼)

例4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可增强叙述的形象性,主要包括有感情生命的事物拟人化、 无感情生命的事物拟人化和抽象概念拟人化等三种情况[8]。 此联以“兰”衬“竹”,重点写“竹”。 兰花在春天生长开花,风姿清雅,品味高洁,得益于温暖的土壤、湿润的春雨、和煦的春风,这一切都拜大自然所赐,体现了外界的帮助。而翠竹“值霜雪而不凋, 历四时而常茂”( 淏清代陈 子 《花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始终挺拔葱茏,无论是被种植在名园还是在静僻荒野,依旧“欣然”。闽西客家的许多活动往往带有浓厚的山水气息, 永定土楼的撰联者常常把自然景物拟人化, 表现出客家人热爱和亲近自然的情感[11]。 此联中,撰联者托物言志,赋予“兰”“竹”以人的思想、感情、神态和动作,流露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娴静超然的隐士情怀。 在撰联者的笔下,植物也有了独特的性灵之美,客家人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读来亲切可喜[7]。

三、海外文化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影响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还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 例如,永定洪坑的日新学堂(位于今洪川小学内)是一座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近代学堂, 其大门和窗户仿古罗马的风格。 大门横额上有时任汀州府知府张星炳的题字“林氏蒙学堂”,下书日新学堂的英语名称“The Daily New School”,这在地处内陆山区的百年建筑中难得一见,显得特别醒目。 清朝光绪年间,当地村民林仁山跟随父亲经营烟刀生意而发家, 但不久,林家父子的烟刀生意受到了更为先进的日本烟刀的冲击, 这让他们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林家父子倾其所有在洪坑村兴建了这所新式学校,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学习先进的知识,使客家文脉得以兴盛绵延。 日新学堂门联为“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 足见他们的胸怀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12]。 此外,永定是著名的侨乡,是众多下南洋华侨的祖居地。 很多华侨在南洋事业有成后, 仍心怀故土,捐资兴学、铺桥修路,造福乡梓,从他们所建土楼的楹联中可感受到华侨们的拳拳赤子心。 这些楹联采用了嵌字、用典的修辞手法,见例5、例6。

例5 仰承父志大振家声南岛启鸿图稛载荣旋兴百堵, 华萼相辉奂轮并美北堂来燕贺规模丕展壮千秋。 (下洋仰华楼)

例5 运用了嵌字和用典两种修辞手法。嵌字,又称嵌名,是把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嵌入联中一定位置,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的修辞手法,讲究嵌入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文意贯通,浑然一体[8]。明末清初,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一批又一批的客家人到东南亚一带谋生,成为“下南洋”拓荒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披荆斩棘,勇于闯世界,但也不忘反哺家乡。例5 为藏头嵌字联,暗含了“仰华楼”的楼名。“仰华”既指缅甸仰光华侨盖的土楼,同时也彰显了楼主时刻不忘华夏、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用典是运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的修辞手法, 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情文并茂,熠然生辉[8]。 “华”,亦作“ 华”。《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曰:“ 华相光饰,嘤鸣悦同响。”吕延济注:“ 华,喻兄弟也。”例5 借用典故,生动反映了兄长在南洋出资,弟弟在家兴建土楼的时代特征[9]。

例6 思齐贤哲承仰济,安处桑麻报侨恩。 (下洋思安楼)

例6 运用了嵌字的修辞手法。 此联为永定下洋镇翁坑美村思安楼厅口联。 该楼为旅缅甸仰光华侨张济贤所建,对联嵌楼名“思安楼”。 上联有多重含义, 既指学习遵循圣贤哲人教诲, 又指思念张济贤(他在缅甸毛淡棉埠办学,当过董事长,也开药店悬壶济世), 下联指家人应安心耕读传家报答侨资恩惠。 上下联暗嵌仰光华侨和感恩张济贤之意。

综上所述,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价值,诠释了儒道释思想,体现了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客家精神,同时带有海外文化的时代烙印。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在激励客家人奋发有为、报效家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今天更为广阔的多元文化空间里,锐意进取的客家人将赋予土楼楹联新的思想内容,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多元文化角度对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进行研究,让青少年学生学习、欣赏、研究、创作楹联,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充分发挥土楼楹联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作用。

猜你喜欢

客家人土楼楹联
“美味”的土楼
客家人
逛土楼
“红美人”的故事
孔府的年节楹联
永定客家土楼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