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腕带在援潜救生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6王芬芬吴建国王佳燕魏巍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腕带伤病员伤员

王芬芬,吴建国,王佳燕,魏巍

援潜救生是潜艇战斗力再生的重要环节,其卫勤保障工作是所有援潜保障的基础,通常以打捞救生船为平台展开,对艇员脱险、伤病员救治、潜水作业等提供保障[1]。为满足海上援潜卫勤任务的实际需求,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自主研发了《援潜救生医疗队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 从而实现援潜救生卫勤保障行动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脱险艇员没有随身携带可供身份识别的设备,缺乏有效的伤员身份识别手段,而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及各种危急重患者的安全管理中[2]。因此,笔者将临床住院患者腕带应用到援潜救生批量伤员救治演练中,并与《信息系统》做好接口,实现了伤病员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利用医院现有的普通腕带(住院患者的腕带,分红色和蓝色,红色用于急危重症,蓝色用于一般病症),正规厂家生产, 由无毒、防过敏、防水的软塑料制成,表面光滑,腕带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钮扣, 腕带规格:25 cm×2.5 cm,用于填写患者信息。腕带材料投入成本低,经济实惠。另需配备专用的腕带条码打印机1台及相关耗材。

1.2 信息平台对接

《信息系统》是基于医疗队员位于打捞救生船上开展援潜救生医疗作业而设计的小型应用系统,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为检伤分类组(A 点)、收容处置组(B点)、手术治疗组(C 点)、重伤救治组(D 点)和后送医疗组[3-4]。将腕带打印软件接入《信息系统》,在检伤分类伤员登记模块中增加腕带打印按钮,系统自动分配一个编号(ID)给伤员,打印时直接提取系统中伤员登记信息,生成条码和ID号打印在腕带上,利用腕带实现伤员和《信息系统》的绑定,并贯穿整个援潜救治过程。

1.3 使用方法

一是预置腕带,准备迎接伤员。批量伤员通过时,短时间内患者信息不易掌握,反复询问、查对还会耽误抢救时间,容易出现差错,分类组必须准确分类,快速转移伤员,系统自动生成ID号,并打印腕带备用(在不知道伤员基本信息的情况下,腕带只能显示一个ID号)。二是判断伤情,完善腕带信息。伤员运送到分类组,经过问询了解情况后由检伤分类护士将带有编号的预置腕带快速与患者进行一一对应,并在腕带上手工填写简单信息(姓名、年龄、单位等),快速确认伤员身份,待事后再完善信息录入系统;在伤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将采集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血压、脉搏、呼吸、意识、诊断等)录入系统后再打印腕带,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三是佩戴腕带,交待注意事项。由检伤分类护士将腕带佩戴在患者的手腕部,佩戴时要松紧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并注意观察腕带部位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皮疹、手部血运是否良好等,避开伤口、皮疹等患处皮肤,防止腕带脱落或勒伤、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发生。患者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随意拆除或损毁,特殊原因确需拆除腕带的,需重新填写并确认无误后再次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剪下并妥善处理。

2 结果

本次演练,医疗队员xx名,救生船的医疗力量xx名,展开床位xx张,编设指挥组、分类组、收容处置组、重伤救治组、手术组和医疗保障组等6个组室(见图1~2)。预置不同伤情的脱险艇员10名,按要求检伤分类伤员批量通过,快速准确的转送到各治疗组,达到预期的效果。

2.1 分类转运速度加快

在检伤分类环节,所有脱险艇员在佩戴检伤分类标识牌基础上均佩戴了腕带,使用腕带标识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轻症伤员通过时间为1′17″,重症伤员通过时间为1′34″。而以往援潜医疗队在救生艇上开展演练,经过多次分组练习及合练,考核时间基本为:轻症伤员通过时间为1′19″,重症伤员通过时间为1′35″。本次演练虽然增加了佩带腕带环节,但也缩短了时间,且队员使用依从性好,分类转运秩序良好。

2.2 伤员信息实时共享

10名伤员去向分别为:4例去收容处置组、2例去手术组、2例去检查组、2例去重伤救治组进行再加压治疗。各组室在接到伤员前,已通过《信息系统》预先掌握伤员基本信息和伤情,为抢救治疗做好准备。

2.3 身份核对快捷方便

各组接收伤员后,只需将腕带ID与《信息系统》进行核对,系统迅速识别,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接,无一例发生身份识别错误,为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较好地解决了伤员转送及治疗中身份识别问题。

3 讨论

3.1 作用和效能

在多次援潜救生批量伤员救治演练中,使用信息腕带,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

3.1.1 有助于伤员安全管理 在伤员救治过程中,医疗安全与伤员安全息息相关。通过腕带读取伤员信息,杜绝了伤员身份信息张冠李戴现象,也提高了医疗队员对伤员身份标识的核对意识[5],在伤员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伤员安全感。

3.1.2 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 在伤员紧急转运交接过程中,为防止伤员信息不准确或发生混乱,信息腕带能准确识别伤员身份及关联的诊疗信息,提高伤员转运和交接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医疗差错,维护了良好的医疗秩序,提高了伤病员满意度。

3.1.3 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急危重伤员救治过程中,抢救时效性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率。一些急危重症特别是溺水、重症减压病、战创伤、多器官衰竭的伤病员对于抢救的时间窗要求非常严格,信息腕带快速核对识别伤员信息,争取更多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3.1.4 有助于规范医疗救治作业流程[6]信息腕带根据伤员流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也规范了援潜救生作业流程,有利于提高援潜救生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3.2 存在的问题

本应用虽然解决了伤病员身份识别问题,身份核对快捷方便,加快了检伤分类和转运速度,达到伤员信息在各医疗模块间共享,杜绝了医疗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系统软硬件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条码腕带信息量少。目前使用的一维条码存储容量小,字数有限,只能记录字符和数字,且信息安全性低。二是腕带功能尚待进一步开发。目前腕带虽可用于伤员身份识别,但在用药安全管理、检验标本管理、床旁数据采集等与伤员救治密切相关的信息尚未可知。三是腕带信息与医院信息系统不兼容。《信息系统》是医院卫勤保障工作向舰船保障延伸的有效应用,该系统还未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数据结构和标准不统一,伤员后送信息不能共享。

3.3 改进和展望

由于打捞救生船环境特殊,医疗队员只能在救生船狭窄的左右两舷进行检伤分类,要做到及时、迅速、准确地对脱险艇员进行紧急救治,还需进一步加快腕带“信息化”进程, 使用更加快速、高效的数据采集手段, 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智能化,以适应海上卫勤保障需要。

3.3.1 《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一是利用二维码技术。二维码可大大提升腕带存储容量,不但可存储伤员姓名、ID号、身份等基本信息,还可存储医疗相关信息,在没有连接数据库的环境下,医疗人员使用手持读码设备,仍可获得伤病员的丰富信息。二是用手环替代腕带。手环植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可读写的优点,通过读写器在《信息系统》中读取数据,再通过读写器将这些信息写入手环芯片,实现数据实时统一。三是引入语音识别技术。伤员基本信息及生命体征的采集,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利用数据快速填充的程序,智能识别填入《信息系统》,解决分类组员来不及录入信息的难题, 使各医疗组能及时掌握伤病员动态,加快检伤分类通过速度。四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在使用RFID手环的基础上,通过专用掌上电脑(PDA)摄像头,把伤员图像数据录入到系统(客户端,后期上传至服务器端)中,包括全身照、标识牌、面部信息等,提高信息采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五是对接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信息系统》可与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进行数据对接,直接读取保障标识牌数据,实现伤员转运后送医疗信息共享。

3.3.2 腕带功能拓展应用 一是可用于用药安全管理。护士在给药或治疗时,需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利用信息腕带的自动给药系统,扫描腕带二维码读取数据库中患者信息并对关联数据进行比对,帮助护士轻松完成“三查七对”,同时对不正确给药、过敏风险、 配伍禁忌等问题,系统将发出智能提醒,护士及时处理,降低了用药安全风险。 二是可用于检验样本管理。使用信息腕带,可完成伤病员床边采集样本并实现信息自动关联,还可查阅并核对各项检验检查内容,实时处理医嘱,提高检验样本智能管理水平,减少医疗差错。 三是可实现医疗数据实时存取。在医疗过程中,使用手持PDA,实时读取腕带信息,同时存入实时数据到数据库中,如操作者信息、治疗时间等,还可对生命体征等信息自动采集,减少医疗人员手工录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

3.3.3 《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后方医院要快速接收伤员后送信息,必须实现伤员医疗信息共享。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快系统研发,统一数据结构和标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伤员后送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卫勤保障效率。

猜你喜欢

腕带伤病员伤员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电腕带”遏制购物欲
惠爱医院
Misfit×Swarovski
Misfit EKOCUCLE腕带
“电人”腕带
红色地都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