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经验与当代启示

2021-12-06张如意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张如意

(运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山西 运城 044000)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伴随党百年历程的,是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高度的重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系统回顾和总结百年来党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历史经验,实现历史经验的现代性转换,对提高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青年观

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群体是近代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天然而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群体。在近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都会把青年工作当作推动社会变革与前进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将青年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抓,并形成了自己的青年观。

(一)高度肯定青年的特殊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无产阶级理论与实践斗争中,看到了青年在政治力量发展和社会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教育。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实践者,不断继承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在看待青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上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一致的观点。马克思青年时期撰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成为后世许多青年在择业时的重要参照。列宁更是非常重视青年群体在革命进程中的作用,他指出:“要相信青年一定能够顺利地成长起来,到未来世界革命成熟的时候就能够完全胜任自己的任务。”[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是一个年轻的政党,中共一大的代表绝大多数都是青年人。就是这样一个由青年人组成的政党,与成千上万的全国青年一道走上了艰难凶险的救亡图存之路,党对青年的信任和寄予的厚望是天然形成的。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指出:“苟已成白首之民族、白首之国家焉,吾辈青年之谋所以致之回春为之再造者,又应以何等信力与愿力从事,而克以著效?”[2]毛泽东更是直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3]此后,中央历代领导人无不将青年视作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生力军。邓小平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4]254江泽民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5]胡锦涛指出:“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6]54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他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7]跨越百年历程,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青年群体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执政党所具有的政治智慧。

(二)高度关心青年的培养方向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是青年工作的根本问题,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掌握在什么样的人手里,因此历任党的领导人都将青年的培养方向作为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来看待。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提出,“模范青年应是永远奋斗的模范”[8];1953年,他在接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时候,又对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9]的成长希望。改革开放以后,党对青年的培养有了逐步明确和具体的目标。邓小平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并在1980年对少年儿童提出了“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10]的要求,其后这一要求被《人民日报》社论延伸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一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培养和选拔优秀青年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北大90周年校庆时提出“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斗的统一”[11]。胡锦涛在2007年又对全国青年提出“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1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提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提出了侧重点不同且富有时代特色的期望,但对于理想信念、科学文化、高尚品德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三)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路径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仅明确了青年的培养方向,还非常重视青年的成长路径和思想教育,即怎样把青年培养成为党和人民期望的人。毛泽东在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现在全国广大地方的学校,革命理论不多,生产运动也不讲。只有我们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们根本不同,他们真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13]568,号召广大青年与工农运动相结合。1957年,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要结合建设祖国的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4]277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江泽民在纪念五四青年运动报告会上要求青年在考虑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祖国的需要,要把个人才智运用到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14]129胡锦涛则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了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的具体要求。[6]587-589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在多个场合对青年工作提出指导,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7]的六点希望。虽然根据不同时代发展主题的需要,培养方向和成长路径有所不同,但党对青年一代的希冀仍主要集中于勤奋学习、投身实践、严于律己、敢于创新等方面。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为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独特优势运用于青年群体的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服务中心,围绕大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必须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毕竟是从属于能动作用范畴而非决定作用范畴,因此,必须恰当估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奋斗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忽视、漠视它的作用,也不能过分拔高和人为泛化它的重要性。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法,时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例如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党在青年军人中的影响力,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以黄埔军校为基地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党的早期领导人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的带领下,在军队内部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引导青年军人思考当时的国内局势和重大政治事件,为此后的北伐战争和在军队内部建立党团组织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到了抗战时期,伴随着革命任务的变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转变为为抗战服务。毛泽东指出:“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得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15]在根据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抗日救国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抗日军政大学就开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民运工作”等课程,帮助解放区的青年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国内的抗战形势。其后,伴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由夺取全国政权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变,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使青年的发展目标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同向、同行。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虽然青年的特殊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然存在“考虑不周的行动,冲动的热情,不管怎样也要立刻参与解决国家前途的愿望”[16]等弱点。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关口,青年如果没有被有效动员起来,那么蕴藏在青年当中的蓬勃的力量就会处于一种分散、无序、无组织的状态,青年运动就不可能由自发状态发展为自觉状态。1921年,中国共产党甫一诞生即着手准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子化、分散的青年力量第一次被整合进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之中。此后,青年团虽然在抗战期间根据统一战线的需要被改造,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等青年组织依然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造、组织着青年。1949年前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再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成立。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中,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党团关系、团的工作方式等问题,为新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提供了理论支持。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共青团进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我革新,召开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制定了1949年以来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革新与发展,以青年组织团结、发展先进青年分子的方式不断影响着广大青年,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正本清源,坚决斗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

列宁的“灌输论”认为,社会主义学说不可能从受压迫的工人阶级中自发地产生,而应该由掌握了先进的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群体灌注、输送给工人阶级,否则“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17]。毛泽东曾于1952年对青年团的同志指出:“青年的特点是:英勇积极,知识不足,前途远大。”[18]青年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正确的指导思想,在面对不同立场的思潮时容易受到影响,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灌输”和教育是必要的。百年来,党始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指导青年,例如在延安时期,通过整风运动、开办讲座、领导人亲自授课等方式,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并开设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党的先进性教育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1937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来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抗大等学校讲授他的《大众哲学》,影响了不止一代的延安青年。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极具迷惑性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和斗争。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毛泽东思想,宣传自由主义和全盘西化理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青年群体中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1989年,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讲话时指出:“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19]在同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指出:“对于不明真相而有过某些错误言行的青年学生和群众,要帮助他们总结教训,提高认识。”[14]58百年来,党在对青年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思想教育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一方面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有力武器,不断与各个时期不利于青年成长的杂音、噪音做坚决的斗争,廓清各种“非马”“伪马”思潮对青年的不良影响。

(四)讲求方式,注重方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色

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是必要的,但是“灌输”是作为原则层面存在的,在具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上,则不能进行生硬的“灌输”。中国共产党在青年教育的百年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方法方式,有效配合了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例如,党非常注意并善于运用各种宣传鼓动的方式对青年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了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的红军剧社,是如何通过一个名为《侵略》的短剧唤起了在场青年战士的抗日热情,斯诺感慨道:“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20]树立榜样、塑造典型也是党常用于调动青年积极性的方式,通过宣传张思德、雷锋的形象来宣传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通过宣传赵占魁的事迹来调动陕甘宁边区青年参与大生产运动的积极性。党还十分提倡“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青年教育思想,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一些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思想,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21]。此外,“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区别对待”等方法都是党在教育青年的实践中摸索并逐渐成熟的教育方法,这些共同构成了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经验,是当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的资源宝库,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当代价值,并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和应用,以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充分认识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

青年作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他们固然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共通点,但要想充分认识他们,还必须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不能将青年当作“固有的抽象物”和永恒不变的群体。只有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之后,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满足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预期。当代青年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原住民”,长期受到以竞争意识和逐利意识为导向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务实特征。相比于父辈,当代青年更加关注物质性的需求,关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位置,对所谓阶层固化、阶层滑落有着较为强烈的担忧,这就要求在面对青年时要将解决其思想困惑与解决其后顾之忧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青年现实的职业规划和工作实践中。相比上一代,今天的青年成长在国家实力、民族地位稳步提升的年代,他们对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自信心总体上更为强烈,但对于具体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却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既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也对教育者是否能够唤起青年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提出了挑战。如今的青年一代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进入社会的时间也普遍晚于上一代,心理成熟较晚,因而在他们身上逆反性与自主性并存,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应更多地采用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完成对青年一代价值观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时代优势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当代青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化生存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绕过这样时代优势视而不见,必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2]。首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技术,观察和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关注青年人关注的网络热点、用词用语,体察热点背后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明确的着力点。例如,剖析青年人何以自嘲为“打工人”“前浪”“后浪”,背后透露出怎样的情感共鸣。这种对青年思想动态直观掌握的时效性是前互联网时代所不曾有过的。其次,还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内容的私人订制,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持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最后,要注意使用青年人能够接受的互联网话语方式,生硬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式的教育方式早已过时。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中,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坚定引领“四个自信”并在青年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机构和个人,无不是十分熟悉青年群体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的,能够将主流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充分学习互联网时代话语方式的结果。如共青团中央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账号都具有较大的关注量,并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性和传播方式定制平台内容,打造话语风格,塑造传播形象,从而有效扩大了在青年群体中的舆论影响力和价值引领力。

(三)精准融合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7]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代主题充分融合,并引导青年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充分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青年的成长需要。要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将奋斗目标脱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低层次的需求,勇担强国之任、兴国之责。要引导青年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要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当作服务自身发展、获得成才资本的重要渠道,在学习中强化个人能力,练就时代需要的本领。还要引导青年走出书斋,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共筑“中国梦”。毛泽东曾指出,看一个青年是否是革命的,就要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13]566。当代青年同样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既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在社会大学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国情、世情、党情的认识,在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成为新时代大有可为的中国青年。

(四)有力回应纷繁复杂的时代思潮

青年总是站在每个时代的前沿,并受到这个时代最新思潮的影响。在这些新思潮中,有的与主流意识形态同向而行,有的却与之背道而驰,有的则是经过了巧妙的伪装,极具迷惑性,容易对青年产生误导。今天的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国内建设的各种情况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各种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青年工作必须有能力回应冲撞在舆论场上的民粹主义、消费主义、逆全球化、历史虚无主义等极端思潮,引导青年接受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面对不和谐的杂音,首先应具有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的勇气。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3]敢于斗争的底气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奋斗历程。其次,还应具备揭露伪装、直指错误的本领。社会思潮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客观现实,但有时候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这就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拥有足够的分析、研判能力,能拨开迷雾,剖析、戳破错误思潮的本质,从而自觉抵制。最后,面对错误思潮坚持批判性的同时还要突出建设性。批判不是目的,而是要在批判的同时明确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过程中的建设性,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唯一正确性。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