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的经验总结及成果巩固策略探析

2021-12-06陈萍萍刘海军

关键词:农村基层群体贫困户

陈萍萍,刘海军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精准扶贫的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指在农村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这是农村党组织的历史使命”。[1]也就明确了农村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在基层党组织的帮扶下,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在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扶贫时期的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们正在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总结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经验,明确2020年后扶贫重点和推进策略尤为重要。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

扶贫工作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不同时期扶贫的特点以及扶贫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扶贫工作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六个阶段:(1)计划经济体制下救济式扶贫政策阶段;(2)农村经济改革与区域性小规模扶贫阶段;(3)国务院扶贫办及其领导下的初期有组织开发式扶贫阶段;(4)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的体制性扶贫阶段;(5)整村推进与参与式、产业化扶贫阶段;(6)精准扶贫阶段。精准扶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正式提出的扶贫理念,但是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表述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总的来说,“精准扶贫”是指依据一定程序,针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使扶贫资源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并助其脱贫的贫困治理方式。“精准扶贫”与以往的扶贫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扶贫的“针对性”,即目标明确、措施精准、管理有效,同时又更加注重将扶贫的“输血功能”和“造血功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经验总结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的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总结扶贫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丰富扶贫开发基本理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宣传和总结,展现脱贫攻坚实践成果。”新时代以来,扶贫工作与基层党组织紧密相连,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结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精准识贫是基础

坚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就的前提和基础,农村脱贫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贵在“精准”。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准识贫的工作,在多个场合对精准识贫作出战略部署,并强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凝聚力,必须讲核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的凝聚力的强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找准精准识别的靶心,从根本上消除致使贫困的各种障碍,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努力做好扶贫工作,保证在“识贫”、“荐贫”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识贫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能够认真领会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高效精准执行扶贫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遵循贫困户认定的既定程序,在民主评议环节保证贫困认定的民主性、公平性,切实履行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职责。另一方面,精准识贫需要找准致贫原因,在了解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实现对贫困户的有效帮扶。找准原因是精准识贫的关键要素,要将致贫原因把握清楚离不开有效的组织执行,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于农村,具有强大的组织力、政策执行力,能够集中自身力量挖掘致使贫困户贫困的源头,并将找准原因这项工作与其他精准识贫工作有效衔接,使贫困农民的帮扶靶向更加精准。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认真把握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深度了解贫困对象的具体状况,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精准识别方法,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契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提高贫困人口识别质量。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农村基层党组织完成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脱贫工作上的奇迹。可以说,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尤为重要,倘若精准识别脱离靶心,将会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后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精准识贫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颗扣子”,是达到扶贫成效的根本要义,贫困识别“准不准”,意味着扶贫工作做得“实不实”。

(二)做好服务是核心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命脉,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认真落实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众享有获得感。这些具体的减贫措施使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和具体落实路径的聚焦。

一方面,在扶贫中满足贫困群体的需要,将扶贫供给与群众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使扶贫措施真正惠及困难家庭,保证精准扶贫事业顺利进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农村基层党组织将激发困难群众的脱贫信心作为实现脱贫的重要路径,将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是党的扶贫工作的重要宣传者,既包括对扶贫政策的宣传,也包括对具体实施措施,如脱贫技术、脱贫经验、脱贫典型等的宣传,始终牢记扶贫为民,推进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以民为重。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依靠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联系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能够形成“动员体制”,集中调动脱贫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此,减贫成效才能得到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做好为贫困群体服务的工作,并通过发动群众的力量,为农村发展创造活力。社会组织、团体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能够有效缓解扶贫工作给各级部门带来的压力,汇集社会扶贫资源,实现扶贫资源与农村贫困户需求的有效衔接,增加扶贫资源有效供给和配置。在产业扶贫中,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产业扶贫有效开展,在动员社会帮扶力量的同时注重内生动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

(三)规范管理是保证

规范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在扶贫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规范监督、规范管理的思路,本质上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脱贫,达到脱贫成效,使每个贫困户都能获取公平的扶贫资源,确保每个贫困群体都享有获得扶贫资金的机会;其核心要义是遵循规范的管理和监督理念,促进农村贫困户的发展。我国在精准扶贫中专门针对贫困户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其价值在于促进农村贫困户的进步,实现协调发展。

实现精准扶贫,离不开对扶贫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将扶贫工作中将每一个项程序、每一个数字都透明化、公开化。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工作内容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别是在扶贫资金上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每一项扶贫监督工作也有人负责完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在不同阶段根据实际进展不断协调扶贫资源分配,增强扶贫政策的瞄准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根据扶贫政策和实际情况,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实现精准扶贫理论和具体实施情况的有机融合。如何使用扶贫资金以及如何落实好扶贫政策影响着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扶贫资金透明化管理,能使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加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化扶贫资产管理流程、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效率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在保证扶贫资产完整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同时,能够形成促进贫困农户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扶贫资产效力,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管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价值、智慧和力量。

此外,实现精准扶贫需要对扶贫绩效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规范精准扶贫流程,对精准扶贫成果进行科学考核,并利用扶贫信息系统,加强对贫困户脱贫状况的动态监测,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有效的考核和退出机制,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更加精准,让贫困户稳定实现脱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将每项扶贫信息落脚在细微之处,严格把控各个扶贫环节,做好精准考核这道重要关口,这是保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可缺少的工作。

三、基层党组织的扶贫重点及推进策略

2020年,我国如期消除绝对贫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目标打好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农村贫困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更为复杂,次生贫困、相对贫困等贫困相关问题依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巩固脱贫攻坚的基本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防止返贫,做好相对贫困的治理工作,将扶贫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建设美丽新农村。

(一)基层党组织的扶贫重点

根据当前贫困治理的现状,基层党组织应继续发挥在贫困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将扶贫重点转向“相对贫困治理”、“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这三个方面。

1.相对贫困治理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贫困治理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在当前特定的经济、社会等条件下,个人或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但基本生存条件之外的其他需求还难以满足的贫困状态。目前我国对相对贫困线的划定标准表述不一,按照收入标准来看,人均收入的40%-60%为相对贫困线,就农村来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可称为相对贫困,以此看来,约有0.6亿的农村人口为相对贫困人口。[4]可见,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规模大,任务艰巨。根据相对贫困治理的群体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易致贫群体”、“文化贫困群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5]后扶贫时代,正常而必要的家庭收支并不会使农村贫困人口陷入绝对贫困,但深度贫困、文化贫困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2.防止返贫

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是贫困主体的整体水平仍然低下,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贫困群众自身因素的影响,多数已经摘帽贫困县和在减贫成绩单上已经出列的贫困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贫困户已经脱贫,但是他们的脱贫质量不高,遇到突发性的风险仍然会陷入再次贫困,脱贫的稳定性不强。二是一些处于贫困边缘的贫困群体,他们刚脱离了绝对贫困的状态,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使他们经受不住外界的打击,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边脱贫、边返贫”和“边扶贫、边增贫”的现象,返贫与新增贫困侵蚀着来之不易的扶贫工作成果。

3.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表示,“2021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要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党组织作为各地区的战斗堡垒,当前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就是有效地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基层党组织扶贫的推进策略

基层党组织有着带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事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职责,是组织开展农村脱贫工作的“主抓手”,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脱贫工作的成效。2020年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更为复杂,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继续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可以依据三种劳动力类型对扶贫实行分类定标、分类指导和分类施策。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易致贫群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对其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按照贫困群体的劳动能力可以将深度贫困地区的易致贫群体分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三种类型,对于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予以社会保障,将其作为扶贫的兜底措施,使贫困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对于“有劳动能力”或者“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加强对外出务工、创新创业的宣传,鼓励他们积极就业,用劳动致富,提高贫困地区百姓抗击风险的能力。

第二,针对文化贫困的群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入手,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扶贫政策”、“先进扶贫典型经验”的相关学习活动,让努力脱贫,勤劳致富的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要从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着手,对其进行帮扶。如可以创办“爱心公益超市”,让困难群众能够凭借所做的“遵守社会公德”、“参加公益活动”等事情来换取积分,从潜移默化中改善文化贫困群众的思想,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第三,加强对返贫困的机制监测,根据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所提供的信息第一时间发现返贫家庭,充分利用脱贫信息的科学性,基于监测结果进行后续的帮扶工作。2020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要加强返贫监测,以“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的家庭”、“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群体”为监测对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意对贫困群体劳动能力、文化素养、增收能力等的监测,其中,劳动能力监测可以通过监测对象的劳动技能表现出来,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往往更有机会获得稳定的劳动收入;文化素养监测可以考察监测对象接受知识技能培训的时间;增收能力监测可以通过对贫困群体收入结构的监测表现出来,如果他们的收入类型多元化,工资收入稳定,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越强,意味着脱贫效果就越显著。在这里,村级扶贫信息员还应该专门负责返贫困因素的监测工作,依据“全国扶贫信息开发系统”,整理收集脱贫效果监测的数据信息,并定期对扶贫监测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反复核对和更新,将符合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系统,使新出现的致贫隐患化解在萌芽中,保证反贫困事业的准确性。

第四,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突发性的风险和挑战是致使农民重新走向贫困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与传统贫困因素的交织之下,已经暂时脱离贫困的百姓也即将面临返贫的风险,2020年后的脱贫巩固任务仍然繁重。可见,我国农村地区致贫因素仍然还存在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贫困主体思想有待提高,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基础薄弱,返贫现象值得注意。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提升贫困风险预判的能力,进而降低贫困风险,实现高质量脱贫。借助农村贫苦户建档立卡信息,把握贫苦户在就业、经营、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贫困的兆头,一旦发现这样的兆头就要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第五,着力弥补贫困边缘群体政策扶持的短板。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上下功夫,提高贫困政策落实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集中力量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对于缺乏政策支持的边缘群体要予以保护,通过政策保护的形式帮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使得贫困群众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也随之稳定增长,避免在外来风险的侵入下重新陷入贫困,进而减少新增贫困人口的数量。

第六,因地制宜地推动经济和产业的绿色发展。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起来,培养一支产业扶贫工作队伍,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防止返贫。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注重找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汇集思路、规避不足之处,树立品牌意识,将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可以将“新基建”纳入产业脱贫的内容之中。“新基建”项目是为了促进“非农”领域经济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些项目包括“5G基站”、“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对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基层党组织必须意识到“新基建”的推进必然产生新的就业岗位,新岗位将对贫困农民实现稳固脱贫发挥重大作用。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创新脱贫致富模式,创新扶贫模式,打造区域优势。

第七,“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坚守‘初心和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上级党组织支持、群众拥护的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构建,打造‘一核多元’(以村党支部作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6]。《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通过农村基层民主协商等形式赢得乡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团结社会组织团体有序参与到乡村扶贫工作、乡村治理工作中来,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

第八,注重发掘党员群体的潜力以及释放乡村群众的活力,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宣传工作,培养能为群众干实事、谋好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让党员切实服务于乡村、服务于村民,将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干部真心实意为乡村谋振兴为村民谋发展,村民愿意相信村干部”的良好局面,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结语

扶贫开发事业不仅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项目,而且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构建“精准识贫、做好服务、规范监管”的贫困治理方式,我国精准扶贫在2020年实现了首次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农村党组织是党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根植于农村社会的基本治理单位,为确保扶贫事业全面完成扣好了“第一颗扣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贫困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不断做好扶贫政策、扶贫措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调试,使各个贫困地区的扶贫程序安排结合实际,扶贫运行机制富有特色,扶贫分工责任得到明确,克服了贫困治理中的重重困难并在脱贫攻坚上争取各主体的力量,形成脱贫合力。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将大量的扶贫资源和扶贫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贫困治理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优势,有效重塑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结构,进一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传播体系和生态文明体系建构的相互协作和系统调节,为农村地区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过硬的组织基础。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发挥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群体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