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依据、路径: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员自律的百年进程
2021-12-06田芝健
王 雪,田芝健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马克思这一早期伦理启蒙思想揭示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携带着自律的精神萌芽,自律作为人这一社会性主体的内在道德需要,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心的道德修养,确立起内生的、强大的自觉意识。人类社会的自律精神对党员思想建设,对全面从严治党彰显了时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2]
一、加强共产党员自律是实现强党目标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3]这一论述表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从抓好党员这一微观主体上下功夫,培育党员自律意识、增强党员自律能力、落实党员自律责任,筑牢共产党人精神防线。
(一)培育党员自律意识是对百年政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
百年党史也是一段共产党员严以修身的自律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能否自律直接影响党的形象,是赢得民心,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谈到唯有听从民心,坚持民主才能跳出朝代更迭的历史周期律,艰苦革命年代共产党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使无人监督,也能约束自身一言一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纪律严明的政党与严格自律的党员团结党内外一切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自律体现在反思自省,及时纠偏,把稳社会主义事业正确前进的船舵。列宁曾指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4]紧要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论断,明确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5]事实证明,只有常抓不懈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活跃、个人自由扩大、人际交往频繁,“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不少党员领导干部管不住自己和身边人,滥用权力、漠视规则,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党的执政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勇于推进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顽障痼疾和突出问题。
反思总结百年政党执政经验,培育党员自律意识有其深厚的历史依据,它实际上是对“共产党员要发挥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自觉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不良现象重大责任”、[6]“党员要理解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7]“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8]等几代党的领袖关于共产党员论述的深化延伸,正是依靠忠诚自守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才能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在若干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伟业。
(二)增强党员自律能力是推进党内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治国必先治党,政党治理成为构建现代化体系中不可逾越的重要进程,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对党内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党内治理同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一样,需要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一方面,党内法规日益完善,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再从“两学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批兼具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党员队伍。然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阶段性成就并不代表着党内深层次矛盾得到解决,当前仍存在党员干部荒于自律,疏于监管,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因缺乏正确权力观造成的权力“灯下黑”现象、仍存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究其根本原因,“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9]外在的规范只有内化为党员内在自觉的意识时,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党执政最大的风险和考验来自内部,自律能力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艰巨任务,要持续通过德治与法治协同并举增强党员自律能力,优化党员质量,列宁曾在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内开展两次清党运动,势必要清除那些“混进执政党里面的人”,严肃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10]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九千万党员的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11]要加强党员自律能力建设,使党员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三)党员自律责任是有效实现管党治党“三责一体”的关键支撑
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新形势下,落实党员自律责任内在的蕴含双重规定。一方面,基于党员主体规定,党员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微观责任主体。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是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尽管明确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关系,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责任明确不具体,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自律责任从微观主体出发,有效突破责任明确、责任追究的困境。另一方面,基于责任客体规定,自律责任在责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党委纪委领导班子由党员构成,党委纪委履行好对他人的领导和监督责任离不开党员干部个体自律责任,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首当做到自我负责,自我监督。
落实党员自律责任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之需。首先,构建“三责一体”责任体系,打造责任共同体。提出党员自律责任并不是对已有“两个责任”的弱化、遮蔽与忽视,落实党员自律责任能有效降低落实“两个责任”成本,实现由不能腐、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转变,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内,党委、纪委、党员个体独立履行各自职能,也辩证统一地发挥了治党责任共同体的整体功能,进而降低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性成本。其次,党员自律责任与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具有不可分割性。党员自律责任体现的是主体认识外在规范合理性之后的自我约束,党委、纪委对他人的领导与监督构成了党员干部自我完善的确证,党委纪委班子成员自律才保障了对他人领导和监督责任的践行,两者相辅相成。最后,落实党员自律责任是解决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员个体先进性建设不平衡矛盾的重要举措。党员是政党肌体的细胞,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履行自律责任与政党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自律责任补充管党治党责任,以个体的自律意识培养、自律能力建设与自律责任履行永葆党员先进性,充实党的先进性建设。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员自律的理论依据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2]要推动党员干部加强自律,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加强共产党员自律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与现实需求。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中国化运用
内外因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大命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3]内外因的辨证原理是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哲学依据,全面从严治党下加强共产党员自律坚持了内外因关系的辩证统一。其一,外因是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极为重视外部事物对变化主体事物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当前不敢腐的目标已经实现,不能腐的制度已经建立健全,实现了党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其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效避免了权力的滥用,但是除了外在的监督,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有力保证,制度规范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但毕竟是一种外在力量,只有内化为人的自律意识和习惯,才能发挥有效制约作用,真正实现不想腐。最后,内外因的作用是相互的,要坚持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任何忽视党和国家外在制度规范或党员思想道德建设都是形而上的,而从严管党治党既要重视外在力量对党员干部的约束监督,又要重视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历史之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主导性传统文化尤其注重伦理本位和道德至上,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之辩到宋明理学时期的格物致知都体现出传统伦理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内在自觉,并将修身自律作为道德的主要维持手段。“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一方面,统治阶级实行德治仁政首先要求君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主只有做到自律修身,在其位,谋其政,才能保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尤为重视君子气节,讲究慎独精神,“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14]就是要求人们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体现出高度自觉的修养精神和内求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中修身律己,诚心正意的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将这一传统道德思想应用于管党治党政治实践中。当前党员干部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仍存在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漠,不信马列信鬼神;价值观出现偏差使手中的权力成为敛财的工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观察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外在监督落实不到位,不少党员干部都是在无人监督的细微小节之处放松了警惕,丢掉了原则,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重典治乱,更要利用好传统伦理道德资源来正义修身、涵养人格。蔡元培在《修身教科书》中提到:“人之本务,本非由外界之驱迫,不得已而为之,乃其本分所当然耳。彼安而行之者,正足以见德性之成立”,[15]共产党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观念,将传统慎独慎微的自我约束精神转化为共产党人应有的一种修养境界,最终实现“不得已而为之”向“安而行之”的转变与升华。
(三)现实之需:全面从严治吏下他治与自治的并进式协调
党要管党,关键是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吏在从严治党中具有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下党管干部要实现他治和自治的良性协调,同向发力。
一方面,坚持制度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修订《党章》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出台《准则》、《条例》、《规定》等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严格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纪党规和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坚持思想建党,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平年代一些领导干部在长期从政的过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外界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往往会在人情往来最细微的地方疏忽,在最小节处滑坡,在小恩小惠前丢掉原则,放松警惕,究其根本还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内启党员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同时,党员干部要加强“四自能力”修炼,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儒法并用,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社会治理方式......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16]这一论述形象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治吏要外在约束和内在启发相配合。
三、新时代加强共产党员自律的基本路径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党员自律要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五项建设细化到党员个体身上,从提高政治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组织生活培育、继承优良作风、严守党纪党规五个方面下苦功夫、真功夫、细功夫。
(一)守好立身之本,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升政治三力
在领导干部中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一个缺乏政治能力的共产党员不能明辨政治是非,抵御政治风险,在是非风险面前做到自省自警更无从谈起。党员要通过修身律己以求达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目的,要在找准方向、把握全局、认清大势下加强个人自律能力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培育践行自律精神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与“两个维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全新论断,“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领袖是一件长期艰难的事,但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意志的统一就是一句空话。”[17]培育无产阶级意志就是要求党员要维护政党领袖的核心与权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二,明确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得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员干部自律精神的培养就是要求在行使手中权力时,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树立“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监、权为民造福”的正确权力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其三,加快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顺利前行,党员干部要清醒明辨是非、有效抵御风险;融会贯通党的理论与各项方针政策;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慎终如始,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改善党内政治生活宽、松、软的局面。
(二)筑牢思想之基,坚定理想信念,用文化培育自律观念
党员干部做到自律要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做到思想自律。理想信念不能凭空产生,党员保持思想自律,具备崇高觉悟,要把握好以下三点:首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我们深刻把握“两个大局”这一历史机遇期,认清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用科学的理论指引前进方向,推动实践创新。其次,读原著,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来提升理论修养。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8]最后,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文化滋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精神、红色革命文化中的严于律己品格、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高尚道德情操都与党员个体自律具有内在关联性,要从中汲取文化因子,吸取文化养分,由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思想自律的良好成效。
(三)强化组织保证,实现党组织他律与党员自律的有机统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用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组织生活来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组织他律与党员自律双向互动保证了党组织更强的内聚力。马克思主义的自律观明确表明自律不是主观自生的,需要组织生活培育,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他律正向激励自律,要紧紧把握好以下三点:其一,严格执行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创新提出的根本领导制度与组织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好集中集体领导与党员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保持党内团结统一,又要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于律己,以上率下,起到标杆表率作用。其二,在从严选拔任用的基础上管理培养好党员干部。他律是自律的基础,“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19]党员干部的自律能力建设需要外在规范的制约,党员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参与组织生活,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健全严密的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党全面领导的重要条件,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还是社会各领域,都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全党要坚决两个“维护”,把地方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员个体要提高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组织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继承优良作风,做好全社会自律表率,厚植群众基础
党员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优良作风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人格力量,一个政党是否作风优良要看党员是否能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够言行一致,具有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做好人民公仆。加强党员自律要狠抓作风建设,一方面,党员能够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为人民服务就是党员慎独自律的现实表现。另一方面,党员继承优良作风,发挥光荣传统,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进而带动全社会营造良好风气,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过去一段时间内,党员干部缺乏自我约束,管不住自己和身边人,党内出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风气,存在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现象,这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严重不符的,要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作风建设。狠抓作风建设,要牢牢把握以下三点:其一,坚持不懈反对“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党内仍然存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服不良风气没有一蹴而就,不能一劳永逸,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其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执政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自身工作作风的衡量标准。其三,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十八大以来,党内连续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活动解决了党员队伍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问题,党员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抵抗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对党员思想和政党肌体的侵蚀,赓续党内优良作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用好治本之策,严守党纪党规,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十九大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彰显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我们党重视纪律建设就是通过外在纪律监督和约束,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就是通过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把遵守纪律变为一种内在自觉,乃至变成一种自律修养,严明党的纪律。自律能力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员干部在严守党纪党规的基础上,将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其一,以党内法规等成文的规矩进行监督约束。首先,树立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党员要“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20]其次,自觉遵守党内条例、准则、规定,扎好党员干部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笼子。其二,以党在长期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纪律进行学习教育。以“两学一做”为主要抓手,在学习党纪党规的基础上,学习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学习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其三,增强政治纪律、维护组织纪律有效发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功能。牢固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用铁的纪律维护党内集中统一。其四,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防微杜渐。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一大创新,用抓早抓小,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腐败贪污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着力加强共产党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