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英语口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12-06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母语主语英语口语

张 一

(国家开放大学外语教学部,北京市 100039)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习得母语之后再学习其他任何语言的行为,其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第二语言习得对人们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对其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负迁移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学习和应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并探究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一、母语负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现象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对其新学语言造成的影响。“母语迁移”现象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随之产生“母语迁移”理论。“母语迁移”理论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受母语使用习惯为其带来的正面促进或负面干扰的作用:将由母语与外语有相似之处,从而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将由母语与外语有相异之处,从而阻碍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叫做负迁移。在成人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及时归纳总结母语负迁移对教学不同层面带来的影响,研究分析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将经验心得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习者增强抗干扰能力,使其更好地学习外语并能自然表达,显著提升教学成效。

二、成人英语学习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较强,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要求更高,但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大多数学习者觉得自己英语表达不够流利,存在怕开口、怕丢面子的心理。

2.成年人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辨能力更强,因此有着较强的学习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记忆力下降,学习的遗忘率更高。

3.英语听说基础差。2001 年以前,英语听力不纳入高考科目。因此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学校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考核集中在词汇、语法和写作上,忽视语言的实用性。受此影响,多数成年人的英语听说基础较差。

4.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成人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生活经验,在英语学习的时候,社会背景和生活经验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的丰富资源,但另一方面,成人往往难以保证学习时间,造成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强。

三、母语负迁移对成人英语口语的影响

成人在接触英语前,因其母语概念已成体系,其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已成定势。因此,在英语习得过程中,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运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英语,而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学习和使用母语的固有经验的迁移干扰了新语言知识的获得,这就不可避免形成了负迁移。英语学习的实践证明,这种负迁移已经对成人英语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Grauberg(1971),George(1972),Tran -Chi -Chau(1975)等人的研究表明,母语负迁移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是客观存在的。Tran-Chi-Chau 更曾指出,在母语是汉语的成年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源自汉语的干扰可造成51%的错误。从影响范围来讲,母语负迁移对成人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方面。

1.语音层面的负迁移

从语系角度划分,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故二者的语素是不同的。从发音角度来看,汉语有21 个声母和29 个韵母,英语有20 个元音和28 个辅音,故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相似又有所不同。成人学习者会下意识地借用汉语里相同或相似的音素发音习惯来进行英语音素的发音,这会给英语发音带来障碍。主要表现在:(1)发音部位迁移。如,英汉近似音如/i/和/u/,在普通话里发音的舌位靠前,英语则更靠后,但成人学习者惯于使用汉语的发音舌位处理英文发音。(2)相似音迁移。在汉语发音中没有对应英语中[θ][e]的发音体,仅是汉语中的s、z 与其相似,以致于成人易将[s]代替[θ],[z]代替[e],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发为,把these[ei:z]发为[zi:z]。(3)方言迁移。因为地域的影响,南方学生的英语发音常受其地域方言的影响,易混淆/n/ 和/l/,把light 读成night,slow 读成snow。(4)增减音素。汉语读音通常不以辅音结尾,且无辅音连缀现象,所有的辅音都会与元音配对组成音节,因此很多学习者在处理轻辅音/p//t//k/等结尾的单词时,会加上元音因素,例如:it 读成iter,work 读成worker。另外,当碰到一些辅音连缀时,如:/pl//bl//gr/,学习者也习惯在其中加入元音,如:place 念成pelace。(5)语音语调迁移。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其声调,而英语被认为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实词才重读,虚词被弱化。重读音节调值较高,发音较清晰,发音时间较长。目前,在成人英语口语中,语音出现的“长短不分”“轻重不分”的现象,主要源于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语法层面上的负迁移

汉语类属于意合的语言,语句靠内在结构和语义实现连接,而英语类属于形合的语言,语句通过连接词,如: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实现有形连接,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句法规则。(1)语序的负迁移。汉语句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英语句型则主要有主语+谓语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结构和主语+谓语+间宾+直宾结构五大类。这两种语言在句法规则和句子成分上,以及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使用顺序上都有所不同,极易产生汉语英语的负迁移。例如,英语习惯把状语置于句子结尾,汉语则不然。当我们表述“我每天早上6:30 跑步”时,在中文里,动词是放在状语之后的,但按照英语的句法规则,动词前置,状语后置,要翻译成:I go running at 6:30 every morning.(2)时态的负迁移。在汉语表达中,通常使用“已经、正在、将要”等时间副词来表示时间的变化,而英语表达中,时态的变化往往借助动词的变化来实现,动词原形、动词过去式、动词过去分词、动词现在分词体现了不同的时态变化。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很容易产生语言错误。(3)语态的负迁移。汉语的语法关系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表示。而英语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体现。英语中有名词的单复数、谓语动词同主语人称一致、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等。学习者受汉语语法的影响,在讲英语时尝尝忘记英语的形态变化,例如:汉语中的“他喜欢读书”,在英语中应表述为“He likes reading”,而非“He like reading”。(4)省略主语的负迁移。“英语句子的主语是不能省略(只在祈使句、人物对话、技术说明书或个人简历中有时可以省略);汉语句子的主语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省略,因此,汉语有大量的无主句”。汉语更注重“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因此,汉语经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成人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时,往往也自动省略主语的表达。如:要尊师重教,容易被错误地译为“respect teachers and value education.”虽然意义也很清楚,但不符合英语表述的要求,处理这类无主句时,要摒弃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一般加上主语或译为被动句,即把汉语中原来的宾语处理成英文被动句的主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We should respect teachers and value education.”或者“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valued.”

3.语用层面上的负迁移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英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能力等方面与汉语词汇差别很大,成人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词汇时直接沿用母语的思维规律,会导致母语负迁移。(1)语义迁移。成人学习者往往习惯于把英语中学到的新词汇和母语中的已有词汇等同起来,而忽视词汇的内涵意义。例如:成人学习者会用“wrap dumplings”来描述汉语中的“包饺子”,但英语的“wrap”并不能表达制作的意思,因此,“make dumplings”更能贴切表达“包饺子”的含义。(2)搭配迁移。语言学界对搭配的研究主要分为2 种,一种是把搭配定义为结伴关系,即习惯搭配。另一种是词汇搭配,即一种习惯性的词与词之间的意义选择关系。这种选择关系在中文和英文中也会有所差异,但很多成人学习者缺乏“词汇搭配”的观念,他们在英语搭配时惯性套用汉语的词汇搭配习惯,因而出现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式英语现象。例如:“吃药”在英文中的准确表述是“take medicine”,而非“eat medicine”;“喝汤”的准确表述是“eat soup”,而非“drink soup”;“学习知识”的准确表述是“acquire/gain knowledge”,而非“learn knowledge”;“生活水平”的准确表述是“living standard”,而非“living level”;“红茶”的准确表述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等。(3)文化迁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交际使用中,会因为文化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尤其是和本土文化相关、又流传甚广的谚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使成人学习者往往以本土思维处理二语问题。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人学习者会下意识地翻译为“Fish and beer are hard to get at the same time.”但事实上,西方人不像中国人善于用抽象笼统的概念来表达主题含义,他们通常直截了当、开门 见山,“Fish and beer are hard to get at the same time.”这样的表达会让他们一头雾水,因此,他们的文化背景促使他们选择“You can'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 too.”这种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四、母语负迁移的教学应对策略

1.加大听力课程比重,重视语言输入量

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方式是造成成人学习者中式英语的关键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听是获取语言知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是打好语言基础、进行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在语言交际中,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语言输出都来自于足够的语言输入,因此,要想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大量的语料输入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听力学习提到尤为重要的地位,切实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加大听力课程比重,提高听力成绩和口语成绩在英语综合成绩的比重。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听懂、掌握、模仿单词的正确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节奏,教会学生通过个人录音与原音对比,逐步纠正口语中的语音负迁移。需要注意的是,听力课堂的教学要重视课程设计,不应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反复的听,而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听力活动加强听力练习,对所听的内容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2.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会激发成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潜能。要想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创建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多用英语,少用母语,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多数成人学习者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课堂上往往有表达意愿但不敢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也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意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到英语语言习得的规律,教师也可通过英语影片配音、英语话剧展示、英语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英语口语表达。同时,教师也要同步调整教学目标、考核模式与考核标准,改变学生重视卷面成绩,忽视口语表达的现状,真正有效地减少母语负迁移的产生。

3.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强化学生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的建立,是从训练“耳朵”,进行“语言输入”开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人学习者在进行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母语的思维方式总会或多或少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在教学中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语言习惯等,帮助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以及这种差异对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用西方思维进行语言表达,同时,还要注重对本国文化的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学好了本国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才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减少或避免口语中的“文化错误”。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灵活性

在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课下练习时,重视听力练习,在听的过程中,既要多进行精听练习,同时,也要进行泛听练习。在进行精听练习时,要达到逐字逐句都能听明白,甚至能够准确地写出来并复述;进行泛听练习时,可以不求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只是希望大致听懂基本内容,了解段落基本思想就可以,尽可能地多听多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原著,通过大量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地道的语言输入,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克服母语负迁移现象。

五、结语

在成人英语口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会对英语语音、语法和语用的学习产生影响,为避免母语负迁移影响,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加大听力课程比重,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同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重视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英语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效规避母语负迁移影响,切实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母语主语英语口语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学习方法探索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