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员工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演进

2021-12-06蒋继春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消极幸福感

陈 萍 蒋继春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 201800;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经历惨烈的企业竞争压力及机器取代员工的过程中,带有心灵创伤的员工消极心态无法快速得到痊愈。企业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员工心灵治疗的重要学科,它的研究重点在于治愈员工个人心理疾病,因而出现了大量对于员工心态提升的研究。企业员工负面情绪调查中,就有约超过90%的员工存在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然而心理学中有不同人性观和人性论管理的阐释和解读,员工心理既有绝望、焦虑、悲观、向恶等心理存在,同时又存在积极、向善、快乐、幸福、满意、士气、正向等心理状态。员工性格特质迥异,但可大致分为乐观和悲观心态类型。鉴于员工既有生物属性即屈从于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因素,同时又具备人所特有的正性情感-改造和征服自然而建立的积极心理因素。因此,员工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转换成为企业管理探索的内在要素。

一、员工消极情绪的产生渊源

消极心理(pathology psychology)是人基本心理属性之一,它在心理学界与积极心理形成永远的对立面。实际上,企业员工的心理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积极只是在理想条件,脱离了环境的情况下才能成立,而一旦进入到具体环境中,人的心理则会顺应企业环境,进而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鉴于许多发达国家在科技带动下加入了掠夺人力资源的行列,员工面对的是弱肉强食的生态及科学技术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取向的尖锐对立显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学,孕育了现代企业心理学发展的深刻危机。科学取向的企业心理学一直是现代企业心理学的主流,但并未弥合与人文取向企业心理学之间的鸿沟,并未使心理学走向成熟和统一。尤其是在二战以后,面对机器带来的失业等压力,员工的颓废心态蔓延世界,心理病态、心理变态、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成为工作常态,紧张、焦虑、离婚、抑郁、虐待和恐惧成为员工的普遍企业心理行为之一。因此,消极的企业心理学始终占据工业心理学研究主流,而积极理念、积极情绪、积极人性观等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徘徊在企业心理学研究的边缘。消极的企业心理与人类所处的企业人文环境或企业自然环境恶化是分开的,人们为了占据更多或更好的资源而竞争上岗,然而最终获得却达不到心理期待。因此消极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体系,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有人都身在其中。消极心理学是人类无法应对环境对自己的冲击而产生的心理变化,这就是把环境刺激及生物反应等生物属性映射到人类心理生活当中。实际上,消极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拖入病理刺激和变态反应等生物属性泥潭。消极心理学强调和放大了人们内心冲突的不可协调性,忽视了人们潜在的自我完善的修复、适应及调节能力。

二、员工消极情绪的解构及积极心理的培养

1、员工积极情绪体验分析

体验不但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术语,而且是心理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心理过程。体验哲学原初是指狄尔泰的体验哲学,即最真实的东西是一种活生生的实在存在,不能单凭理性知识去把握,而要靠“体验”来理解环境和生活,企业强调的企业幸福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动态地观察员工的身心变化及对企业文化的体验效果,心智体验、无意识体验、身体体验是其重要的考察维度。

体验渗透了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的每一步骤,企业管理文化与体验哲学的融合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虽然员工可能在屈服于生产环境和情景时产生悲观、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消极心态,但是对幸福快乐的企业诉求依旧是员工在企业生存的主要心理动机之一。因此,员工永远需要阳光和正性心理能量体验,积极心理学凸显了员工个人体验、培养性格及理论建构这三方面的探讨。首要研究维度是以员工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体验的方向和考察重点,包括主观幸福感,适宜的体验,乐观主义,快乐等等。其次是培养积极向上的员工人格品质,企业环境内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中建构健康的员工人格,打造一个具有幸福体验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能够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形成身心俱佳、心灵改善、身体调优的企业氛围之中。只有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才能逐步消解消极心理对员工的心理侵蚀作用,建立起员工忠于企业、热爱企业和提升企业的核心企业主旨。快乐体验会在生理层面激活员工相关的脑神经形成内在快乐的心灵体验,激发员工的精神斗志;在物理层面激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或研发行为,提高量产效率和研发效率;在企业层面有利于生产、科研及经营活动形成共识,形成上下一心融洽氛围,避免了员工与领导的分歧和矛盾。

2、员工积极性人格的培育

积极的员工人格特质培育是积极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它满足了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自我控制的企业持续发展诉求。企业员工的上述心理机能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管理的最大诉求,因为它是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法宝。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人格特质是能够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得到培育和发展的,当激发和培育在不断强化下变成一种习惯性心理取向时,员工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员工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认知和情感策略,形成自我决定性(self-determination)人格类型,故而逐步建构出自信、乐观、成功抵御不良心态机制,员工心理自我决定论和自信是企业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培养这些性格特质有效路径是增强员工个体的积极情绪培育和消极情绪的有效抵御。随着积极心理学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渗入和发展,员工人格特质的研究路径也将不断清洗和明确,研究范畴不断拓宽。积极心理学从三个维度研究了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不断更新、积极进取的个性决定了其发展脉络;这些个性因素必须与社会价值观及企业环境相融合,进而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和认知取向;员工积极性心理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中心的充分认可、鼓励和满足。具体而言,员工3 种基本的心理诉求需要管理层面的思考:创造性积极心态、胜任本职工作产生的愉悦感和员工与领导的愉快交流。员工创造力与积极心理学的关联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企业管理与积极心理学的不断互涉和渗透,关于员工创造力培养的相关课题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青睐,企业员工创造力是由多种心理资源构成,主要集中在3 个维度,员工积极心理下缔造的创造性员工个性特质,企业员工整体创造性思维链条的架构与企业文化所培育建造的创造性人文环境。企业员工积极心理的培养及企业规模存在差异,小微企业拥有几十个员工,而超大型企业拥有数万职员,大企业的积极心理培育机制更显重要。尽管员工性格各异,企业管理者尊重差异、发挥各自之所长,规避各自之短板,若能够在积极心理学的关照下,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自我适应的企业心理范式,必将为企业在科研、管理和生产上形成创造合力,必将使企业具有“勃勃生机”的生产经营景象。

3、企业文化环境内员工积极心理的培育

首先企业的积极心理学集中研究在员工的性格、积极情绪和感觉的关系上,继而拓展到积极情绪对员工生理健康及智力的影响上。爱、幸福、快乐、乐观等成为积极情绪中热点词汇,它们从自我感觉渐渐扩张到与其他员工相处时的感觉,积极心理的维度也从单一变换成多维。在现代生产经营中,员工自我正性情绪特征必须与他人密切合作时的积极情绪特征相结合。如何化解员工之间、工人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宽恕对方,让爱、快乐和幸福感代替仇恨、冲突和报复,也是企业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又一热点。科学技术促使了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的加剧,员工幸福指数未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提高。因此,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积极心态的培养成为倡导员工更好融入新时代的研究对象,由此衍生的临床心理学、企业心理、心理咨询、健康心理纷纷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分支,也是企业文化为员工服务应该培养的研究分支。由于心理学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积极心理学促进了企业文化远离消极、趋向积极的转向,消解消极心理因素对人们的束缚及错误导向,恢复心理学本有的功能,使企业文化成为良性循环的体系。同时,它抑制了科学技术对企业员工心理层面的过度压榨和掌控,使心理学与企业文化形成更加和谐、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临床心理学、企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健康心理等心理学分支对提升个人表现及团队表现都具有推动作用,它对人事管理、企业管理等学科的革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可以以实证为基础的(evidence-based)。企业实施的积极心理学采用员工心理跟踪调查和多样数据调查等方式,然后再进行数据归纳和分析。因此,企业积极心理学理论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基层员工个体,以深入细腻的生理数据作为研究基础的。伴随着当代脑电、核磁和近红外技术的崛起,脑神经实证测量手段能够提供有效稳定的生理-心理测量手段和试验方法,继而从生理层面表征了员工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语言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实时管理参考,而企业实施积极企业心理培训提供了数据依据和保障。

其次,积极心理学与企业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正向因果效应,企业心理学强调员工的发展和成长及自我实现,正面本性和价值是其企业管理核心和认知取向。员工的价值需要积极和正性企业心理来熏陶、培养和实现,员工的生产效率与员工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员工的创造性贡献需要积极性心态环境来激发和引导。积极心理学是对20 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有效补充和后续延展。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消极心理学的存在意义,甚至承认消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只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及后续发展方面,积极心理在生产效率上具有对消极心理学的先天优势,它更能够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主人公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进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出心理方面的隐性贡献。

再次,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三个层次幸福感:1.主观幸福感;2.社会(企业)幸福感;3.心理幸福感。这三种幸福体验是由内到外的幸福感扩张,它们展示的积极情绪体验意在提升至一种思维或行为方式,然后变成一种心态资源,达到人和企业得以改变的效果。员工个人心理生活的改变到企业文化的构建,形成了企业心理文化的隐性资源,及企业文化发展的参照准则。企业心理能够抵御、解构员工的心灵创伤,催生企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正是积极心理学与企业心理学的完美结合之一。主观幸福感、企业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机融合成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潜在因素,也是企业管理成功的标识之一。

另外,在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外独资企业中,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员工的企业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指数产生很大影响。在生长在强调所谓西方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中,员工自己有主观幸福指数或企业满意度时,西方员工会不自觉地依照西方文化的标准对幸福加以诉求。相反,在中国本土企业这样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氛围下,中国员工则倾向于参照国内标准来衡量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但是幸福指数同时不能避免家庭的认知影响。因此,合资企业的中方与外方员工因文化不同而对企业满意度及幸福指数存在认知差异,本土文化、异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发展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考量维度。

企业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演进研究内涵丰厚,具有现代企业革新的战略意义。从跨学科的维度,积极心理的培育拓展了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路,使企业文化与积极心理学产生了共鸣。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提升了全体企业所有职员的认知高度,它是从员工范畴到管理层面范畴的全员提升。企业员工消极心理的消解和积极心理的维护研究既可以强调企业管理手段的策略性,又可以使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具体验证。企业员工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演进研究,从企业实践中捋顺了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内在关系。企业心理学积极心理培育诉求是企业管理生态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协调性和系统性,期待员工积极心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协调和共存。另外,企业积极心理性研究消解了机械和单一的企业管理研究方法,为积极心理学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消极幸福感
消极的后果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让自己发光
幸福感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