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微课创新模式研究

2021-12-06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教学

刘 慧

(湛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12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互联网峰会上,发表了主旨为“强调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互联网及“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正式提了出来。为了实施这一战略,2016 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强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资源扩展教学”,并且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对实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以及能力,对课题教学进行设计以及实施时科学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此后,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使用微课等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优势日益明显。但微课毕竟是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的微课主要是以精品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各高校的官网,而这些精品课程主要出于项目研究和网页建设的需要,尚未形成系统,并未真正应用于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受到学时、教学场所的限制,一些优秀的精品课程资源并无机会和平台推送给学生。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大班上课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学英语课堂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没有真正做到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认为英语课不实用且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难以发挥,学习效果因此不够理想。面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师生都在思考,都希望大学英语走出一条教与学的新路。

当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出现的时候,承担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仿佛眼前一亮,顿时有了豁然开朗之感,好像看到了希望。当下,有些大学采用微课教学,教学面貌为之一新,学生也很欢迎。尽管时间不长,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已经凸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前景令人鼓舞。

二、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微课(Micro-lecture)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微课是一般以大约10 分钟为单位的短小视频或音频来呈现某个单一、严格定义主题的微型课程,适宜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相结合,给人们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

国内外有学者、专家和教育一线的高校教师对微课作了研究。如: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勒罗伊·A·麦格鲁(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 秒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Kee 教授提出的1 分钟演讲。2008 年美国圣胡安学院大卫.彭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提出:微课不仅可以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

国内,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将“优秀课例片段”演化提升为“微课”,并重新定义微课的概念为“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的半结构化、网页化、开发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教学应用环境。”卢海燕(2014)指出,微课教学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视频教学,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必须辅以教学讨论、测试、专家点评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赵国栋(2015)认为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虽能够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外,但却无法清楚地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也成为此模式的局限性。

三、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电脑操作和应用能力;学生大多为90 后、00 后,身边都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终端,对于新事物很感兴趣,个性化增强,非常有表现力。这些为微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大学英语微课创新模式的构建

“微课创新模式”是指学生借助微课,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观看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然后课堂上再互动交流,完成相关练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实现口头与笔头的有效输出。在此模式下,老师通过微课搭建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微课有机结合,以教材为基础,以微课为教学内容外延的平台,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笔者认为微课创新模式的构建分如下三个步骤:第一,学习交流平台的创设;第二,微课主体的设计与制作;第三,“微课+互动式教学+网上沟通、反馈”教学模式的形成。其中,微课主体的设计、制作、开发和应用对推进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原本课堂中的信息输入重心移至课前,而课堂成为了知识检验和巩固的场所。新模式的便捷性、开放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学习交流平台的创设

目前网上能够免费下载使用的学习交流平台有Moodle 平台、移动云班课等;也有老师尝试使用QQ 群、微信群作为交流平台。例如,广东某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整合Moodle 平台与微信公众号作为英语微课的学习平台。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是云班课平台。

2.微课主体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不仅要体现一个“微”字,而且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与学科、专业、实践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准备两种微课,一种是创设情境的导入微课,用于课前;另一种是根据课前同学们观看导入微课的反馈意见,将本单元中的语法、词汇重点难点录制成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复杂知识点的讲解。视频的录制一般10 分钟为宜,主题鲜明,交互性强,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不受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可分为5 个步骤:教学内容的选择、概括、分析—整合相关资源—制作课件—录制微视频—应用教学。

教师安排好微课教学视频的内容,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同时把握好课堂的结构,确保整个课堂既有系统又层次分明。每次课的课件末尾都要布置开放性的思考问题,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反思和总结所学内容,而且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录制视频时,教师既可以运用camtasia studio 等录屏软件,也可用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交互式白板写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下载精彩视频,根据实际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合成、后期加工制作。微课视频技术参数如下:

视频编码为H.264/AVC,画面比例为16:9(像素1:1),25 帧/秒,画面尺寸为1280*720;音频编码为H.264/AAC,采样率44.1KHz,双声道;文件格式为MP4.

3.微课+互动式教学+网上沟通、反馈

课前,教师把精心制作的微课放在云班课等学习平台上,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登录学习平台,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学习平台或论坛上,学生可以在线讨论或提出疑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对于浅显易懂的知识点可以快进,但对于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可以无限次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实现个性化教育。

“互动式教学”中又包括了教师面授讲解和课堂讨论交流。在微课创新模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和教学设计者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解答学生们学习微课时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并且补充学生们遗漏的知识点。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包括词汇应用、语法练习、篇章理解。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主题任务,围绕主题任务进行学习、讨论,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网上沟通、反馈是指课后,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就所学知识进行网上沟通和反馈。通过反馈,教师总结和分析学生在课前和课堂的表现,然后合理调整、补充微课及课件,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在平台上发布分享。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五、实验实施及具体教学案例

以下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的第六单元《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如何做好防地震准备》这篇课文,来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微课+互动式教学+网上沟通、反馈”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过程。

1.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预防地震”,而课文中提及的“抗震能力的房屋结构”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行业知识息息相关。因此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以此为契合点,设计新颖并与专业知识相关的PPT,录制相关视频材料。教师要控制好录制微课时间,一般时长10 分钟左右。首先,教师可以介绍世界20 座令人赞叹的知名建筑,例如:英国温莎城堡、捷克的布拉格城堡、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等,并附上精美图文和中英文讲解。然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预防地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课文内容的导入。文章中提到的“I-joint structure,column,horizontal beams,vertical support column,highway bridges,concrete pillars,steel rods,light roofs,strong walls,architect,architecture”等与建筑相关的词组和词汇,教师也提醒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答。课前教师可以把这些录制好的微视频发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观看、讨论,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英语视频生动地向同学们展示“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壳中的大板块如何移动”“板块间的压力如何”,并向同学们解释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并说明以现在的科学技术精确预测地震还有难度,人们希望能够预测地震,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2.互动式教学。首先,教师播放根据课前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和同学们反馈意见的制作的语法、词汇重难点微课。在微课中,教师对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组“withstand,detect,enclose,column,fasten,accidental,concerning,precaution,make a/no difference”及难点语法“so that 句型,which clause 从句”要重点讲解。教师设定主题“家庭制定地震应急计划”,划分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词组和表达方式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每组经过总结、整理每个同学的发言,指派一名代表上台做presentation.教师根据各组代表陈述的内容加以点评,打出分数,评选优胜者,给予奖励。

3.网上沟通、反馈。课后老师充分利用云班课学习平台,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近的话题,如“模拟地震演习”作为作业,鼓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表达,通过教师审核可上传视频作业到学习平台共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PPT 演讲、英文辩论或类似“真人秀”等形式。同学们通过社交平台可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相互评价,同时老师给予点评、指正。

六、总结与思考

1.微课的创作和开发成为新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有着丰富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教师应形成科研团队,共同创作和开发微课资源,形成微课资源数据库。

2.新模式下,高校教师要兼收并蓄,积极学习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学生要学会“共享”与“合作”,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互助式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并主动在网络上与教师交流沟通。

3.建立适宜的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只注重考试的分数不同的是,微课新模式下应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新模式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设计会面临着很多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问题,需要高校教师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结语

微课是“互联网+教学”的具体表现。“互联网+教学”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微课只是其中之一。当下,微课在大学教学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大学英语利用微课教学,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很多高校已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且有了初步成果。但是,大学英语利用微课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特别是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还很不够。为了改革、创新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微课等新形式新手段十分必要,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