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疾病防控:早期过“三关”全年保平安
2021-12-06韩方平宋长太
○韩方平 宋长太
近年来,河蟹病害呈上升趋势,如“颤抖病”“水瘪子”病等时有发生,甚至暴发,这与气候条件、水质环境、营养保健和饲养管理等综合因素有关联。一方面,河蟹属低等水生动物,本身缺乏免疫功能,且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对症治疗;另一方面,河蟹有坚韧的甲壳,外用药物渗透作用较差,内服药也因患病蟹会停食、拒食,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对河蟹疾病防控应从源头抓起,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使河蟹不生病或少发病,尤其早期要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消除发病的隐患,以确保全年养殖安全。
一、清塘消毒关。池塘是河蟹终生生存、生长的场所。经一个周期养殖后,池底积累了大量的病原生物、动物尸体、残饵粪便和有机碎屑等物质,这是日后蟹病发生的“定时炸弹”。因此,冬春清塘消毒是养殖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必须认真做细、做全、做好。清塘消毒的程序是排干池塘积水、修补池埂漏洞、冰冻曝晒池底、使用药物消毒、解毒过滤注水等,其关键点是消毒药物选用,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有些药物可造成环境的极度恶化、诱发河蟹日后病害发生和与蟹的品质下降等。如使用高剂量农药(敌百虫等)、菊酯类药物泡塘是“水瘪子”病的重要诱因,灭扫利等聚酯系列药物,药物残留时间长(500度日),泥土中的残留药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缓慢排出,对河蟹生长极为不利;如为控制青苔,使用含除草剂或硫酸铜成份的药物,可导致日后水草的停止生长和上市蟹掉爪等等。所以蟹池消毒应选用传统的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安全药物,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使用,不能因省工、方便而选用含有隐患的药物。
二、蟹种放养关。建议具有一定规模的成蟹养殖农户建设自己的蟹种基地或蟹种塘,选购优质蟹苗(大眼动体)进行自育蟹种、就近放养,育种过程中使用投入品做到心中有数,蟹种的质量把握性大,还可避免长途运输的损耗。外购蟹种一定要到正规的、信誉度高的、有资质的蟹种场选购优质蟹种。首先,购蟹种前要到现场调查蟹苗来源,培育过程中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和疾病发生情况;其次,要选择活力好,反应迅速敏捷的蟹种,肉眼观察体色、肥满度都好的蟹种,主要通过膘体,扁平度,肝脏色泽等方面去识别和判断;第三,要识别蟹种肠道是否有食物,在捕捞前已升温的情况下要适当投喂,尤其是后期选购的蟹种,经过漫长或冬空肠的蟹种是日后发生“水瘪子”病的最大隐患。另外还要检查种是否有无磨爪、黑爪、掉爪等现象。蟹种放养把握放养时间,避免低温、恶劣天气放种;同一池塘蟹种放养力求规格一致,有利于早蜕壳和蜕壳期一致;根据养殖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亩800~1400只之间,过密过低都将影响养殖产量、规格、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蟹种放养时要浸泡3次,吸足水后用1%~3%食盐或万分之一的新洁尔灭药浴15~20分钟进行消毒,减轻应激反应。
三、环境营造关。水草、螺蛳是蟹池环境营造的重要载体。蟹池中栽种水草的作用是净化水质、改良底质,为河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部分水草是河蟹营养丰富的天然补元饵料,还能起到防暑降温、防止早熟、防风避寒和防病治病的功效。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天然活性饵料,能摄取池塘中的残饵和底泥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同样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草栽种和管护是河蟹养殖重要工作,前期做好适时播种和移植,适当施肥壮根,调节蟹池水位、促进水草早萌芽、旺发。投放螺蛳要抓早,力争在清明前第一批螺蛳投放入池,但一次性不宜投放过多,避免造成前期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河蟹生长。蟹池中栽种的水草和投的螺蛳要严格挑选,不可在上年发病蟹池中选购水草,栽种和投放时要进行洗净、消毒等处理。
(通联:224054,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水产养殖场 电话:130044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