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06刘亚妮
刘亚妮
(甘肃省合水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合水745000)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2019 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68.4 万hm2,鲜薯产量1 500 万t,外销鲜薯400 万t,全产业链总产值260 亿元[1]。近几年,庆阳市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产量、效益显著提高。2020 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2.58 万hm2,总产量48 650 万kg。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合水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子午岭腹地,位于东经107°51′~108°42′、北纬35°36′~36°37′,平均海拔1 298.7 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40~150 d,年降雨量450~550 mm,昼夜温差7.4~9.1℃,土壤以黑垆土、黄绵土为主,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2]。2019 年合水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0.2万hm2,平均产量23 700 kg/hm2,与苹果树间作套种的平均产量为16 500 kg/hm2。
1.1 新品种、脱毒种薯广泛应用
近年来,通过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项目的实施,合水县先后引进陇薯、庄薯、青薯等3 大系列10多个新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普遍提高,国内优质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全县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66.67 hm2,二级脱毒种薯 266.67 hm2,一、二级种薯生产的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
1.2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合水县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0.24 万hm2以上,主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肖咀、段家集、何家畔等乡(镇)的塬面区和老城、太莪、店子、吉岘、固城等乡(镇)的后山区,初步形成了塬面产区晚熟淀粉加工型和川道产区早熟菜用型等马铃薯生产2 大优势区域。
1.3 贮藏保鲜能力明显增加
合水县依托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项目建成库容400 t 的种薯贮藏库3 座,种薯贮藏得到完善,减少了贮藏损失,使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保证了马铃薯销售价格稳中有升,收入明显增加。
1.4 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为了进一步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合水县引进培育了肖咀丰源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等淀粉加工、小型膨化食品、薯条加工企业共6家,通过订单种植、保价收购等方式收购当地农户生产的马铃薯,年收购分类加工马铃薯2.16 万t,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推动了合水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 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合水县马铃薯种植以分散农户为主,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管理相对粗放,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且大面积生产仍以密集性劳力为主,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低,脱毒种薯增产增收增效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2.2 保鲜贮藏损耗大
由于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导致鲜薯失水、热生芽、冷受冻、湿腐烂、干软缩等问题发生严重,全国年损失率为15%左右,严重者达50%[3,4]。合水县虽然具有一定储藏能力,但大多农户因运输贮藏费用高而采用分散土窖贮藏,贮藏技术比较落后,保鲜技术不过关,导致鲜薯失水、热生芽、湿腐烂问题较为常见,贮藏损耗大。
2.3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缓慢
合水县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不足,无大型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弱,且以粉条、粉丝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同时,农产品销售信息不畅,经营分散,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畅。
3 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推广应用先进栽培管理技术
从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保鲜贮藏等方面入手,建立优质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全方位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和管理,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流程,实现“藏粮于技”。
3.2 创新完善产业发展模式
探索建立“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农民参与马铃薯全产业发展,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既增产也增收。
3.3 探索完善马铃薯全产业链
通过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与培育壮大当地马铃薯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壮大马铃薯加工企业实力,积极开展马铃薯精深产品研发。同时,鼓励马铃薯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食品加工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探索完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3.4 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
良种配良法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为确保合水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监管手段,对全县马铃薯种薯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测,确保种薯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