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1-12-05崔颜宏牛小艳闫君宝张中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第一课医务解剖学

陈 歌,崔颜宏,牛小艳,闫君宝,张中军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通过隐性渗透、润物细无声,寓思政教育于各类专业课程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2]。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作为踏入医学殿堂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3]。同时,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4]。因此,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职业素养,进而发挥医学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

鉴于此,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以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为例,渗透思政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以期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1 开学第一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一年级是其中最关键的一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人生态度、职业素养与精神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在开学第一课就渗透思政教育,找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有助于尽早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 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与实践

2.1 颁奖视频开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共鸣,增强专业自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5]。84岁的钟南山院士、“无胆英雄”张伯礼院士、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士、少将陈薇院士,他们奔赴疫情一线,可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充分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力量。为了致敬抗疫英雄,铭记他们所做的贡献,国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学生观看颁奖视频,在心灵受到震撼之时,教师对学生选择医学专业、选择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志愿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美,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现阶段应该怎么做。通过设问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寄予厚望,希望学生把握好大学时光,不负韶华,努力打好专业基础,坚定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决心,将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宣读医学生誓言,深刻领会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不同于其他行业从业者,他们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责任,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关爱生命,传承博爱,崇尚科学”的理念应从步入医学殿堂开始就深植于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自觉以此为准绳,坚持身体力行,坚守职业精神,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所以,在开学第一课组织宣读医学生誓言,不仅体现从一般学生到医学生的转变,更是对自己选择医学这条道路的一种表态和承诺。

首先,学生全体起立,高举右手,齐声宣誓,在这种颇具仪式感的活动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进而使医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深植于心。紧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出要求:“刚刚通过庄严的宣誓,我相信同学们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都有所体会,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都有深刻的感悟,那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自觉恪守与践行医学生誓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医海无涯,学无止境。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人,加之医学博大精深,因此,既然选择医学这门神圣的职业,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经得起辛苦钻研,耐得住寂寞,在校期间学好理论课,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第二,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为病人解除痛苦、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我们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关爱生命,发扬博爱精神,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提升人文素养,守护健康,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3 结合国内外人体解剖学发展史,开展爱国主义和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教育

在开学第一课,着重讲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这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古罗马时代医学家盖伦、画家达·芬奇、近代解剖学之父维萨里、威廉哈维、达尔文到我国的法医学之父宋慈、清朝王清任、第一代西医黄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等,讲述他们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励志故事,以及勇于指出传统理论中存在的错误的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进而坚定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决心。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医是严谨的,是需要不断实践和创新的,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实践,求真求实。

2.4 开展遗体捐献教育,启发学生对奉献精神、生命价值和职业责任意识的思考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形态学范畴,因此大体标本对课程学习来说不可或缺。然而目前由于我国遗体捐献制度不完善,人们的捐献意识淡薄,我国遗体捐献量远小于需求量[6]。在开学第一课,播放遗体捐献者的心路历程视频,讲述医学伉俪李秉权先生和胡素秋女士双双捐献遗体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遗体捐献者无私和伟大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在实训课上尊重爱护大体老师,开始实验前要感恩追思,课上要保持安静,严肃认真,珍惜学习机会,课程结束后要向大体老师鞠躬致谢。通过遗体捐献教育,学生学会了感恩,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3 教学反思

3.1 增强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使命与责任,不仅要拥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在开学第一课,播放共和国勋章和人民英雄颁奖视频,教师对学生踏入医学殿堂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表示欢迎并寄予希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同时,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在医学学习、工作中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有勇于实践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对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以及相关成就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通过遗体捐献教育,使学生在感受捐献者伟大精神的同时,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从而对无私奉献、敬畏生命、感恩回报等价值观产生共鸣。

3.2 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畏难心理,塑造课程第一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其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有着很大影响。刚接触医学课程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有焦虑、畏难心理。开学第一课教师精心设计,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解剖课折射出温暖的人性光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而且激发了后续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开学第一课,奠定课程基石,这便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3.3 教师是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播先进文化,更要在学生品格塑造中起到积极作用[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认识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其次,团队合作,集体备课,充分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精神、价值、逻辑、思想以及哲学内涵,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呈现,言简意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再次,在课堂中做好思政元素的融入工作,注意语言传播的有效性,运用多媒体自然渗透,避免突兀与生搬硬套。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转变。

总之,在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对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早期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人体解剖学及其他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大思政格局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第一课医务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