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338 玉米品种特性及其高产种植技术
2021-12-05周君
周 君
(河南省邓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邓州 474150)
玉米是邓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1.33 万hm2左右,当地雨量充沛,时间及空间分布不均,频繁发生干旱、渍害等自然灾害,不少优良的玉米品种在邓州市表现出抗性较差、早衰、病虫害发生程度重。因此,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以及玉米育种现状,以“中大穗、中秆、较耐密、高抗性”作为目标开展玉米品种选育。
先科338 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以邓316×邓286 为亲本选育而成,2012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200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且稳定、抗逆能力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佳、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本文对先科338 玉米品种的主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总结。
一、先科338 玉米品种的主要特性
1、生物学特性
先科338 玉米品种在邓州市等地作为夏玉米播种,生育期97天左右,与郑单958 对照品种保持一致。该品种根系发达,1~2层气生根。幼苗阶段叶鞘为紫色,叶片颜色浓绿,卵圆形。苗期时表现出很强长势,雄穗分枝中等。花药、花丝颜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株型紧凑,平均叶片数量每株19片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好。
先科338 玉米植株高度平均在265 cm 左右,穗位高度在104 cm 左右,属于适中水平。玉米果穗的长、宽分别在15.2、5.1 cm左右,呈圆筒状。穗行数15.1行,行粒数平均32.5粒,籽粒、穗轴颜色分别为黄色、白色,籽粒为半马齿型。该品种结实能力中等,出籽率平均超过87%,千粒质量平均值在313.8 g 左右。
2、抗性
2010~2011 年,先科338 玉米由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进行接种鉴定。
2010 年。大斑病发病等级3 级,属于抗;小斑病发病等级3级,属于抗;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等级5 级,属于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7.4%,属于中抗;瘤黑粉病发病率32%,属于感。
2011 年。小斑病发病等级5 级,属于抗;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等级3 级,属于抗;瘤黑粉病发病等级5 级,属于中抗;茎腐病发病率34.8%,属于感;玉米螟发病等级7 级,属于感;矮花叶病发病率80%,属于感。
3、产量水平
2006 年,先科338 玉米参加了育种公司的组合鉴定试验,测产平均产量为12390 kg/hm2,与对照品种郑单958 相比增幅为7.6%。
2007 年,先科338 玉米参加育种公司的产比试验,测产平均产量为12489 kg/hm2,与对照品种郑单958 相比增幅为8.5%。
2007~2008 年,先科338 参加河南省多点试验,经过测产,12 个试验点全部表现为增产,说明该品种有着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平均产量为9679.5 kg/hm2,与对照品种郑单958 相比增幅在9.2%左右。
2009年,先科338参加河南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密度水平5.25万株/hm2,测产平均产量可达8568 kg/hm2,与对照品种浚单18 相比增幅约9.7%,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在参加试验的玉米品种中排在第3 位。
2010 年,先科338 参加河南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密度水平6 万株/hm2,经过测产,12 个试验点均表现为增产,稳产性、丰产性好。平均产量达到8932.5 kg/hm2,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比增幅在9.1%左右,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在所有参加试验的品种中排在第4 位。
2010 年,先科338 同步参加了河南省生产试验,密度水平6万株/hm2,经过测产,11 个试验点全部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约为8728.5 kg/hm2,与对照品种郑单958 相比增幅约10.6%,在参试的玉米品种中排在第2 位。
4、品质
2009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先科338 玉米的籽粒品质进行了检验,结果为: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1.12%、4.61%、71.67%、0.32%,平均容重740 g/L。作为普通玉米品种,品质达到国标1 等;作为饲料玉米,品质达到国标1 级;作为淀粉发酵工业玉米,品质达到国标3 级。
2010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先科338 玉米的籽粒品质再次进行了检测,结果为: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0.72%、5.03%、72.94%、0.274%,平均容重738 g/L。作为普通玉米品种,品质达到国标1级;作为饲料玉米,品质达到国标1级;作为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品质达到国标2 级;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品质达到国标3 级。
二、高产种植技术
1、及时腾茬,适期早播
结合邓州市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栽培制度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合播种时间,为幼苗尽早萌发、开花授粉、成熟奠定基础[1~2]。先科338作为夏玉米栽植方式主要为麦垄套种、铁茬直播,在收获上茬作物小麦之前7~12 天套种先科338,小麦收获后及时灌溉,确保一播全苗。尽量在6 月10 日之前完成铁茬播种,播种深度4~6 cm 为宜,播种量37.5 kg/hm2。春季播种时间以地下5~10 cm 温度稳定在8~9℃时为宜,如果采取地膜覆盖方式,播种时间在地温稳定在6~7℃即可[2]。
2、合理密植
先科338 玉米栽植密度结合土壤肥水条件适当调整,一般留苗密度以5.3 万~6.0 万株/hm2为好。如果栽植地比较干旱,栽植密度宜稀;栽植地肥力条件好、水分适宜,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种植采取宽窄行方式,选择单粒播种机,不仅可以确保田间通风效果较好,还省时、省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3~4]。
3、及早定苗
先科338 玉米品种出苗后尽快进行查苗、补苗,以确保苗全、苗齐,长势均匀一致。及时定苗,间苗、定苗分别在3、4~5叶时进行。
4、合理施肥
播种时施入基肥,主要为农家肥以及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实现玉米高产[5]。苗肥施入量控制在较小比例,以实现蹲苗,避免植株旺长。攻穗肥施入比例适当提高,必要时补施攻粒肥。
结合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特点,出苗前施入种肥,一般为尿素75 kg/hm2;玉米长出8~10 片叶后及时施攻穗肥,一般为氮肥375 kg/hm2。先科338 玉米品种花粉量大、授粉持续时间长,表现出很好的结实性,可在穗肥施入的前提下及时施入粒肥,一般在玉米进入散粉阶段后施入氮肥225 kg/hm2。
5、化学除草
先科338 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可选择40%乙莠2250~3000 mL/hm2,或者50%乙草胺乳油1500~1800 mL/hm2,地面喷施进行封闭处理。玉米进入3 叶期前,在地面含水率高时喷施乙草胺等进行杂草化学防除。田间定苗后及时中耕除草[1,3]。
6、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结合病虫害的发生开展防治,针对地老虎、蓟马等,防治药剂可选择40%氧化乐果1000 倍液、50%辛硫磷1500倍液等,喷施;玉米螟防治,可在进入大喇叭口期后选择1%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与过筛细土均匀拌合后丢心,还可对蚜虫起到兼治效果;玉米植株进入抽雄期后要注意蚜虫防治。
7、适期收获
为了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可适时晚收。一般最佳收获时间为苞叶发黄2 周左右,利于增加籽粒质量,产量增幅在3%~5%。先科338 玉米成熟标志为籽粒背部乳线消失,黑粉层出现,苞叶逐渐蓬松变黄,表现出品种籽粒特有的光泽,此时收获可充分发挥品种高产优势。
收获后的果穗及时晾晒,避免堆积过厚发霉。在向阳、透光性好的地点进行晾晒,可搭架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