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角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5段博楠
段博楠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450044)
面对工业4.0发展的新态势,“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部署,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育学生个人效能、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决定了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动力能否持续强劲。校企合作是培养新型工程人才的必要条件,不断创新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是地方高校对新工科建设的积极回应。
一、深度解读新工科:内涵及愿景
第一,新工科新在哪里?在新工科的外延和内涵上,新工科与传统工科都有着明显区别。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前沿性,综合性,特别注重新兴与传统的紧密结合。发展新工科并不是对传统工科的摒弃,而是对传统工科的传承和深化。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第二,以何为愿景建构新工科?新工科的实质对我国工程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应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教育层面三个维度引领发展的现实急需。国家层面上,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新工科建设通过培养大批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社会层面上,新工科作为工程学科与其他各类学科的综合体,不仅包括传统工科中的优质资源,也将吸收人文学科作为补充。人文学科的加入为新工科建设带来理性、关怀及伦理价值的实现。教育层面上,在新工科教育的动态过程中,最终愿景是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1]。高校在新工科教育中需要重点把握学与教,在本土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二、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模式
根据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目的不同,我们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三类。
1.以教学为目的
以教学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以高校为主导。专注于利用企业优势培养学生,注重提高其就业能力,打破传统课程设计,优势在于能够按照企业、行业的真实需求培育学生,缩小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断裂带,英国工学交替制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以教学为目的的典型模式。此种校企合作模式特点是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过程,具体表现为参与课程设置,派遣兼职教师等。
2.以科研为目的
以科研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导。专注于提升入驻校企双方科研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2]。2018年,大新药业与重庆大学共建校企合作中心,重庆大学负责提供实验室技术支持和生产工艺优化,大新药业负责技术中试和落地生产。2019年,同济大学与深圳交通中心共建城市交通联合实验室,共同合作推动城市交通创新发展。以科研为目的的模式能够搭建合作企业与高校沟通的桥梁,将地方高校中优质的科研项目引入企业,推动高校科技、企业资本与市场优势的对接,汇聚科研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的价值洼地,发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打通科研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3.以生产为目的
以生产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学校和企业双方为主导。专注于进行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具体操作上多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进行实操,提前接触生产过程,了解流程标准及公司管理;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更早、更好地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三、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证分析
(一)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整体情况分析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在原中州大学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创建于1956年)整体划入,2014年,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整体划入。学校作为郑州市政府主管的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源供给保驾护航。现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良好的普通本科院校。作为郑州市政府主管的地方高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懈努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能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的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共同主体,校企双方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不同,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理念、动机、利益各不相同。既定目标的不同必然使各自的运行机制不同,简单的组合式合作是难以取得效果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发展至今,已有一些成功案例,涵盖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联合研究机构、技术转移等方面。经统计,我校校企合作项目数量为29个,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为156个,涉及全校的12个学院。学校设有校企合作处,负责制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计划、项目调研与审批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各学院设有校企合作联络人(学院副院长),负责各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通过和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达到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学生共赢。
1.订单培养合作模式
订单培养合作模式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达到校企双育人目的。例如: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与郑州亿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郑州中心等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经济贸易学院与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世邦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选派行业专家承担。我校与去吧看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班项目正在筹建中。
从前是跟土地打交道,现在也是。不同的是,“以前是以监测为主,现在是以产出为主。”宜章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科技副县长李孝弟这样评价自己的新职责。
2.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顶岗实习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毕业)实习。例如,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学生到上汽大众等近十家企业进行实习;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到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四川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进行实习;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到郑州新海岸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杰品陈设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进行实习等。此种合作模式学校和用人单位能够共同参与管理与教学,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3.应用技术研究合作模式
应用技术研究合作模式是指发挥学院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例如:信息工程学院与合作企业新思齐公司开展“‘大数据技术’实践实训平台建设”,与北游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实训,企业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助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开展讲学、培训、科研创新等合作项目。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与河南豫清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电动汽车电池组合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8月被省发改委批准设立“电动汽车电池网络组合与维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18年,我校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就共同建立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中国郑州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根据教育部《关于产教融合系列项目常态化申报的通知》和学校工作安排,组织各学院开展“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
4.产业学院、训练营等新型合作模式
在保障传统校企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我校对产业学院、训练营等新型合作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合作过程中与多家单位建立了深厚情谊,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向我校提供物资捐助。2019年3月,我校与凤凰数字媒体教育集团展开合作,校企双方共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以期在数字媒体等专业领域不断尝试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凤凰集团曾与贺州学院合作成立产业学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丰硕成果。我校相关工作人员专程赴贺州学院参观学习,收获颇丰。2019年12月,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我校达成战略共识,签署合作协议。我校作为主要参与者,将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中原鲲鹏训练营。除了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选拔出的五位优秀教师者外,还有来自全省各高校近两百名教师共同参加,旨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创业步伐,助力河南信息产业整体跃迁。此外,我校努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与郑州市啸鹰航空有限公司、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先公司接洽,在拓展办学空间上寻求新的突破。2020年8月,郑州一安水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除菌剂、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证案例分析
1.“上汽大众”SCEP项目合作情况分析
2010年12月28日,上海大众汽车与中州大学校企合作SCEP项目在中州大学正式签约,上海大众汽车实训中心也同时揭牌。上海大众汽车SCEP项目,全称“上海大众——职业学校合作培养计划”(SVW College Education Project)。该项目在上海大众汽车的主导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在合作院校开设“上海大众班”,实施订单式培养方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建中州大学——上海大众汽车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位于中州大学英才校区。作为一所综合实训基地,集汽车销售实训、售后服务等教学培训为一体。大众班同学利用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在技能学习等方面表现优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徐亚楠同学获得2014年大众班奖学金一等奖,大众班胡绍鹏同学获得2015年大众班奖学金二等奖。我校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大众班同学人才培养过程,带领大众班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表现优异。在2014、2015年两届上海大众SCEP校企合作项目技能大赛中,汽车专业郑路教师、张学涛教师带领我校大众班学生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黄振亚同学荣获个人三等奖,并获得奖金1000元,学校以总分318分获得团体第七名。大众班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良好,河南豫港华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裕华上联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新密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济源市盛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濮阳盛宇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安阳市大众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众捷汽车有限公司等大型汽车经销商均接收我校大众班学员为正式员工。
“上海大众班”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上海大众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实习相结合,既接受学校教师的教学指导,又接受售后服务中心资深技师的培训,掌握上海大众汽车产品服务技能,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上海大众汽车特约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服务技能和专长的技术人才,实现教学质量最优,教学效率最好,教学成本最低,达到企业、学校与社会多方共赢。通过订单式培养和SCEP项目的实施,上海大众汽车为我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也积极发挥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服务。合作效果显著,在订单培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方面值得郑州市高等院校学习借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将继续为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不断努力。
2.“世邦机器”之“世邦班”项目合作情况分析
2014年6月20日,上海世邦、原中州大学举行了校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商定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开展订单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习以及教学、科研和产学等方面的合作,更好地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大发展空间,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原中州大学与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安排、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了深入地沟通与合作。上海世邦投资建设了三个设备先进、环境优美的新教室,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共开设“市场营销世邦班”“电子商务世邦班”“机械工程技术世邦班”3个冠名班,招收学生120人。世邦班目前服务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四个学院、涵盖十二个专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了成熟的教学计划。世邦班的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完成授课,如电子商务班由企业技术人员开展photoshop、网页前端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市场营销班由我校教师完成机械制图的教学、机械工程技术班由我校教师完成市场营销、商务礼仪等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的开设是对合作班同学现有知识的针对性补充,使学生在掌握原专业理论知识之余,学习更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这将对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合作情况分析
2015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中州大学)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深入融合,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永久性设立河南省陶瓷技能培训中心和中国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分站,双方共同投入380万元建设成一个兼具陶瓷传统文化教育、历史名窑产品创作、培养中华传统文化自信、训练创作技能、提升陶瓷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水平等多目标、多功能的陶瓷实训基地,供河南省内,特别是郑州市区域的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学生、社会产业职工进行陶瓷创作培训和技能训练。
我校升本后以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为主,原有的科学+技术,延伸出了艺术+技术的艺术工程新概念。2018年,我校成立中部地区第一所文化遗产学院,跻身全国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目前,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陶瓷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申报设立的有关新规,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牵头,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三方强强联合,向(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申请成立了“中国陶瓷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分站” 建设“河南陶瓷馆”,服务于学校专业建设与陶瓷技能鉴定站的培训工作。文化遗产学院配备有国际一流的陶瓷培训设备和师资。从陶瓷原材料选矿工艺设备、泥料加工工艺设备、机械成型设备、手工创作设备和工具、烧制窑炉(电窑炉、天然气窑炉、全自动控制的电气两用窑炉),陶瓷创作生产的72道工序设备齐全。同时拥有陶瓷理论培训教室和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工作室5个。成立“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培育陶瓷产业人才队伍的有效方式,为此,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深度合作,从2016年开始按照技能鉴定站的条件要求进行筹建,联署办公,发挥双方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内建设了技能鉴定站检测区和办公区,总有效面积2546平方米,购买检测与实训设备280万元,并派人参加各种陶瓷技能鉴定培训,经过两年的筹备和试运作,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符合了成立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站条件,特向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申请,成立“中国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站)”。中国陶瓷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站)成立后,完全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要求,制定相关运作规范和规章制度,服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保障鉴定站合法、合规、合理的运作,为河南陶瓷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为全国陶瓷行业发展积累经验。
四、新工科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路径
1.回应产业发展需求,破除学科壁垒
我国工程教育历史将近百年,培育出不计其数的工科人才,他们绘制出宏伟蓝图,让美梦成真。百年的历程也随国家发展经历了数次变革,工科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工科视域下,学科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力以及综合型的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坚持学科群对接产业链,专业群对接技术链[3]。优化学科布局,鼓励学校各个学科之间融合、竞争,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整合发展。建立跨学科校企合作基地,着力打造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按照教育部要求,新工科要体现出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五个特征。地方高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全面把握外部资源优势,吃透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了解分析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新态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
2.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优化校企合作平台
以往校企合作很多仅限于学生在临近毕业前的短期实习,或为企业提供基础性人才培养,无法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高技能型工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应彰显“三协同”主体,发挥政府、行业及企业、高校三方作用。政府应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前提下,统筹规划校企合作项目,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区域经济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相比于企业,行业协会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校企“点与面”合作。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对接,能够充分发挥行业中介桥梁作用,落实行业指导机制,为学校的招生及学生的就业提供宽广的途径,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更能学习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更早地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通过校行、校企、校政联合攻关,共同优化校企合作平台,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等,积极构建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
3.以培育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新工科人才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应该具备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强的实践能力,他们不但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更要具备自主创新的家国情怀。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时期,应当以培育新工科核心能力为重要环节不断更新与本校发展相适应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尺度。OBE与CBE两种教育范式给了新工科高技能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新思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与基于能力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4],都强调相关考试的成绩不足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职场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只有使学生掌握核心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表现优异。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ABET)制定了工程人才应具备的11项能力。包括能够理解职业和伦理、有意识并致力于终身学习、能够使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技术与工具等。除此之外,新工科人才还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工匠精神,涵化中国精神,涵育中华民族气质。地方高校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不断完善多主体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为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