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路径优化
2021-12-05单红生何艳冰
单红生,何艳冰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生动的案例教学和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动口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统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各高校纷纷进行《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一、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概论》课实践教学在不同高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
(一)实践教学实施状况参差不齐
《概论》课实践环节在不同类别的高校中实施力度不尽相同。对于综合类、文法类和师范类院校,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就是强项,优秀的教学团队、扎实的学科基础、配套的实习基地等为《概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这类院校实践教学落实比较到位。而理工等专业性较强的高校,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较为薄弱,教师队伍和科研能力也存在不小差距,而且,这类院校更多致力于专业学科的建设,从而对《概论》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也相对较弱。
(二)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偏少,实习功能受限制。目前大部分的实习基地是学校领导或者是任课教师利用个人关系建立的,没有向政府或相关部门争取支持,造成实习基地的不持续性,或者是基地的实习功能不完备,导致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或者是每学期接待学生数量有限。二是由于师资不足,《概论》课普遍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概论》课作为必修课,要求每位在校生都要认真学习并且作为统考科目录入成绩系统,而每个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又受编制的限制,这样就形成了有限的师资力量和庞大的学生人数的鲜明对比,许多高校只能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导致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组织开展富有新意的实践教学。三是实践教学管理松散,考核不合理。虽然各高校把《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都写入了教学大纲,但由于教育理念或者是教学条件所限,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都缺乏整体规划,也没能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甚至缺少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完备的考评体系,不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认识到《概论》课实践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地位,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再加上大班上课教师也很少能有机会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二是大部分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更多时间去改进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但教学方法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仅仅是把教学工具从粉笔和黑板转变为屏幕和鼠标而已,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三是实践教学的形式还仅限于传统的模式,或从地方选取主题到博物馆、纪念馆、警示教育基地、名人故居、战争遗址等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或以时间节点开展的植树节、清明节的文明祭祀、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或以能力拓展为主题开展的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的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机关、工厂企业、社区等进行的一般性社会调研等。
(四)学生满意度有待提高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递媒介的多样性打破了原有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学生受教育的途径,使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载体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和弱化,各种合法的和不合法的信息以快捷的方式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教师们原有的教学预见性和前瞻性很难发挥应有效用,不能很好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与此同时,社会又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一来,一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他们对共产党的先进性产生疑问,因此对《概论》课没有任何的兴趣,课上经常玩手机、睡觉等。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路径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教师本人来说,首先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在备课和课堂上严格按照《概论》大纲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真正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融合起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实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或只是“走形式”等现象。其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方法,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起来,把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点睛之笔,积极构筑“大思政”教育生态圈,使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其爱党爱国的情感,培养其理性思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还要发挥好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优势,通过合作创新,更有利于提升育人能力,见功见效。
(二)学生需端正态度,提升兴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明确《概论》实践课对培养自身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所赋予的时代重任,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对《概论》实践课等类似课程不重视、有抵触情绪,甚至于有“及格万岁”的心态。同时,也不要认为自己在中学已经学过思想品德、历史和哲学等政治课程,而这些课程与《概论》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又有重复的地方,或者认为实践教学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以及实践教学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对《概论》实践课要有深入的了解,避免学习目的功利化。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致使大学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仅仅认识到专业课对将来就业的帮助,一味地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思政课的学习,他们没有认识到《概论》实践课对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业技能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将来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急功近利,对实践课存在敷衍了事现象。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其他任何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一样,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学校领导首先要改变观念,扭转原来侧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一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实践教学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二是要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加大对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不同方式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从而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营造有利于其成长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大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因为《概论》课的特殊性,学校可以依托政府职能部门等多途径对《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从社会层面来说,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一是国家要提倡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对他们付出的劳动给予认可,对他们创造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政府要出台政策,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做好舆论宣传,为提供实践教学条件的单位或部门保好驾护好航。三是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要积极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营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协助学校完成实践课的教学,让实践课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
对《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要结合理论课的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更能增加课程的针对性和直观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概论》课还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组织好教学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实时调研工作,指导他们如何选题,怎样开展社会调查,如何进行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并且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等,并结合标准对其进行考评。另外,还要通过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导任课教师把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融入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其了解世情党情民情,提高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来进行选题和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做到“三个结合”和“三个突出”。
“三个结合”:一是要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课内实践主要以师生异位教学、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教学片等形式进行,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外实践主要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读书、看录像和政治学习等形式进行,它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二要将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集中实践主要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它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分散实践主要以学生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进行,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要将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基地实践是指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布置任务、考察实践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现场亲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讨论完成作业,学生可以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生活实践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电影周和爱心工程等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教师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的“三观”教育融于活动中,强化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自主实践,自主实践中教师仅是学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二是突出情境实践,情境实践是釆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切身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促使其情感向坚定信念和意志转化。三是突出网络虚拟实践,网络虚拟实践是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幵展的网上调研、网上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虚拟性的实践活动,这既拓展了实践的空间,也延长了学生实践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把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于实践教学过程,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个结合”体现了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和灵活性,“三个突出”指出了实践教学在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途径。运用“三个结合”和“三个突出”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增强时代感,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的认识度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可采用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集中整合,确定不同的主题,将学生分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担不同的角色上台发言,台下的学生针对台上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形成台上台下的良性互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最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做好归纳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选择鲜明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和点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案例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更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高校可以定期邀请专业教师选择专题开展讲座,包括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和人才的需求问题等方面,以便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社团活动、建立专题网站、创建第二课堂等,精心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校园文化育人。
(四)完善保障制度
一是要健全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并及时了解其成效。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实践环节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在国家、社会、个体等不同层面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认同。三是要制定激励机制,对于从事实践教学并且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非常突出的可以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树立先进典型,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通过对《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不仅推进了实践课程的优化,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观。同时,也把课程思政的建设融入实践教学中,丰富了《概论》课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