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5G”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方法
——以广东潮绣为例

2021-12-05吴萌琼邱水财

纺织报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广东文化遗产

吴萌琼,邱水财

(1.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2.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给予了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演变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尤其是“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使非遗项目“活”了起来,也让景区“旺”了起来。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为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发展驱动力,是值得研究的非遗传承发展模式,对于开拓潮汕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推动潮汕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还能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互联网+5G”背景下焕发出时代活力,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本研究以广东潮绣为例,主要通过对广东潮汕地区的实地调研,探讨如何在保护与传承广东潮绣的同时,结合新的创新方法世代传承下去。

1 潮绣概述

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总称粤绣。潮绣是粤绣(四大名绣之一)其中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源并流行于潮汕地区[1]。潮绣是用丝、绸、缎、金银线、棉絮、纸丁等为原料,由绣娘制作。使用的原、辅料相比其他绣种要多,根据不同的工艺,可以分为线绣、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针法变化多样,分别有过桥、踏针、平绣、累钩绣等近百种,以垫高的技法以及金银线刺绣为主,使潮绣作品更有立体的物象,栩栩如生、金碧辉煌,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2006年5月20日,潮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潮绣艺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凸出了潮汕地区独特的外显形象与资源,是潮汕地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象征。

2 广东潮绣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传承与创新人才缺失

潮绣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非常高,现今潮州的绣工年龄均在40岁以上,且主力为六七十岁的老一辈绣娘[2]。由于一幅精美潮绣作品的制作工期长、成本高、价格低,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导致相关人才严重缺失。

2.2 潮绣行业发展受限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潮绣作品大多色彩亮丽,且喜欢运用花草、鱼鸟、龙凤等图案,与现代年轻人追新求异、喜欢玩盲盒的潮流脱节。潮绣品种类似,产品缺少创新,且价格较高,销售市场狭窄,导致传承人的实际收入有限,潮绣精品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并且无法规模化、商业化量产,使潮绣行业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2.3 宣传方式单一

虽然各级政府开展了各类宣传潮绣的活动,但普通群众参与率并不高,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并没有特意了解潮绣,宣传上注重的是文字、图片、公众号,宣传方式单一。而在“互联网+5G”时代,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宣传,则趋于复原古代场景并重现技术,为用户带来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体验。

3 广东潮绣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潮绣对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较高,通常是师徒传承,且学习时间长,专业从业人员有限,因此,需要高等院校针对广东潮绣开设相关课程,持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增加潮绣类课程,并在相关专业开设潮绣类的赏析课、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得到有效传承与创新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在潮汕地区,在非遗硬件设施与专业潮绣人才相对缺乏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专业的潮绣人才始终支持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广东潮绣人才的持续培养,强化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产教融合,提高专业潮绣人才的收入,为广东潮绣人才创建更大的舞台。

3.2 加强产教融合,建设实训基地

将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高等院校开设的相关潮绣课程,可以与文创类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专业潮绣艺人授课,结合潮绣,研发相关文创产品,实现产教融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传统文化水平,为专业潮绣艺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结合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开创良好的潮绣事业发展前景。

3.3 加大开发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潮绣的传承发展应结合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目前,国内市场的潮绣产品由于是手工定制,对技术要求高、制作时间长、价位相对较高,导致相关市场发展不景气。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了解市场对潮绣的需求,使潮绣产品开发多样化、丰富化、价格亲民化,扩大消费群体,结合相关3D打印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化量产,降低制作成本。在利用文字、图片、新媒体、数字人文、宣传片或视频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引进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潮绣文化和文创产品、古代场景进行重现复原,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宣传方式;同时,也要加强针对潮绣非遗骨干、潮绣传承人的培训,组织跨市、跨省域的文化交流活动,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商会,扩大行业从业群体,提高行业影响力。

3.4 发展“非遗+旅游”,打造相关产业链

相关部门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虽然潮绣技艺精湛、作品制作精美,但是国内目前制作的潮绣产品属于大众印象中的奢侈品,价格较高,消费市场集中在高收入阶层,因此,需要将潮绣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针对游客消费需求设计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文创产品需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创建“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相关产业链,丰富潮绣产品,引进3D打印技术,实现文创产品规模化、工业化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扩大消费群体[3]。让普通消费者可以在生活中使用潮绣产品,让普通消费者也能感受到潮绣的美,有助于潮绣产业的发展,为潮绣注入新的活力。

4 结语

在“互联网+5G”时代,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方法,可以引进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古代场景进行重现复原,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宣传方式。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加大开发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建立相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相关的技师、工艺美术师类的职业资格,使传承人可以享受入户、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优势,增强行业的吸引力。高校、传承人、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非遗+ 旅游”的发展模式,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也让景区“旺”起来,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发展驱动力,是值得研究的非遗传承发展模式,对于开拓潮汕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广东文化遗产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Tough Nut to Crack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