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裤装发展中流行性的美学价值研究

2021-12-05

纺织报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裤装版型流行性

文 田

(湖北美术学院 时尚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1 裤装的发展流变

1.1 裤装起源的文化背景

早期的裤子是作为一种内衣出现的,为不加连裆的内裤,只有两条裤管,商朝称之为胫衣,《说文解字》中也有记载:“绔,胫衣也。”[1]这种裤子在中国一直使用至近代,而西方裤子最早出现在古波斯(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无论中西方,早期裤子都不能以正式服装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这类裤子多是游牧民族或是蛮夷为方便骑马打仗、劳作所穿的服装。直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类似于日常所见的男装西裤款式,而女式外裤则出现较晚。20世纪,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欧洲女性第一次大胆穿上了与男士同款的裤装。中国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出现,中国传统的满裆裤才被改成方便实用的西式裤,自此,中西方裤子的形制开始趋同。随着第一条裤子的问世,裤装经历了从最原始的遮羞功能到舒适性的改良再到对审美性的追求等多个阶段。

1.2 裤装形式美与流行性的关联

服装的发展变革与流行趋势和潮流的引领者密切相关,由于每个时期人们对美的定义不同,会出现有显著时代特性的服装。这类服装会受到大众的追捧和效仿,进而成为时代标志。例如,在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布里彻斯裤(Breeches),是一种裤脚束紧、长及膝盖的半长裤,是当时欧洲非常流行的裤装款式,和现在的紧身裤非常相似[2]。由于当时对男性身形的审美定位为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态,填充成雄伟蓬鼓的上半身服装与紧身简洁的下半身裤装造型代表着人们对男性气质的理解,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引导着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着装潮流。

在现代服装发展进程中,裤装在几个特殊时期出现了有代表性的款型,对流行趋势影响深远。20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军装对人们的影响较大,结实耐用的军裤成为男女的首选裤型。这种肥大的军绿色裤子系着腰带的造型,基本成为当时的流行。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一条牛仔裤,随后迅速风靡全世界,随着流行的推进,各种款型的牛仔裤相继出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腿收紧、裤脚肥大的夸张喇叭裤造型,而这个时期的摇滚青年背着录音机、骑着自行车穿这牛仔喇叭裤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3]。

基于审美性和多元化要求不断提高,裤装在外形、结构、工艺以及穿着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流行的导向更加多元化,对于款式、面料、工艺的包容性也更强,很难再出现风靡一时的款式。流行周期缩短,流行的类别增加。

2 裤装流行性的现状分析

裤装最初出现是因为功能性的需要。到了近现代,裤装的变化就和当时的流行趋势以及时代背景下人们独特的审美需求息息相关了。很多时期的极端裤型甚至完全违背了人的生理需求,一味地追求独特的审美。也许在现在看来,过于极端的裤型违背了科学性和功能性,但纵观当时的人文背景、历史现象,这些奇特的装束有着重要地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引导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时代标志性的产物[4]。

目前,国内的企业对各类裤装研究很多,从功能性、舒适性以及装饰性各个角度对裤装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设计。国内很多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技术和设备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流行性和审美性的研究不太重视。很多裤装企业是一个版型沿用几年,针对的客户群也相对固定,不会去研究市场发展趋势,也不去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同时缺乏大量的数据研究和体型分析,服装企业的自我定位也相对保守单一。裤装发展的区域化也比较明显,不同地区的服装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以及对消费者的定位差异较大。设计师对流行性的感受和设计制作的核心技术掌握的标准也不一样。沿海地区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较内地更成熟,与国际化的时尚性和审美要求相对接近,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例如本土的汉派服饰,整体的灵活性和时尚性以及风格化都不明显,服装整体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还有待提高。

3 裤装形制在审美性作用下的革新

裤装款式和版型都有独特的发展史和流行周期,只有与当下的流行性相符,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国内裤装版型的流行性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趋同性,技术和审美与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设计的灵活性、时尚性、个性化都还不够,容易造成款型大众化、中庸化,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如何在审美指导下对裤装款型进行革新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3.1 裤装外部廓形的变化分析

裤装的外部廓形取决于设计风格和外部结构,通俗来讲,就是用裁片的各项数据、参数和线条轮廓来还原裤装的款式。形态还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裤子上身后的效果,也就是裤装功能性和流行性最直观的反应。

外部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裤型和外观美感度,如何结合当下的审美需求,针对不同的面料对裤装版型进行改良设计,提高版型的合体度和审美性,使其应用更具有合理性,是裤装样板设计和研发的重要方向。当功能性和舒适性与审美性发生冲突时,保证审美性,在舒适性和面料的调整研发或是制作工艺上做文章,是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的。例如,早期的男士西裤基本是单一的宽松阔腿裤版型,合体度低、时尚度低,但舒适度高。现在的西裤发展到按年龄场合分类,功能明确,针对商务、休闲等不同场合进行设计,因此,男士西裤出现了大量相对合体、可遮掩身形、松量小、活动性能相对较差的时尚款式。

裤装与人体的体态关联性较强,特别是合体裤装,对于体型的贴合度要求高,而东西方人的体型差异较大,因此,裤装无论是在廓形上还是数据上都会有较大差异,可以参考外在款式,具体要考虑到体型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国内企业和大专院校对男女裤装的版型做过深入研究,并根据中国人的身材特点,研发出了适合各种场合以及功能需求的裤装。但对于如何使裤子的外形通过版型的特殊处理达到一定的审美以及如何让国内企业生产出来的裤装外形轮廓更符合流行趋势,甚至能预测和引导时尚潮流,仍需要引起重视,并要将此看作一个专业的研究课题长期进行验证,系统地进行分类研究。

3.2 裤装内在结构改良的趋势

本研究分析不同外形轮廓的裤型所形成的独特审美效果,开拓新的思路来设计裤装的版型,而内在结构设计也需要灵感来源。通过大数据分析融入版型研究、结构细节调试研究、纸样对比研究以及细节问题分类研究,对版型进行修正,对结构线进行调整,熟悉这些结构因素对裤装外形轮廓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理解设计师对版型的需求,使产品能符合款式设计的初衷。关于结构符合流行性的改良,从两方面展开研究。

3.2.1 大数据分析融入版型研究

基本款的裤型研究已有大量数据支撑,要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合理的分析,包括大量人体数据的收集、南北方体型差异等。经过大量的基本版型研究后,就需要系统地研究如何提高版型的艺术效果,研究不同的数据裁片形成的独特审美效果,并进行记录整理,最终形成完整有效的资料库,节省反复研究的成本和精力。

3.2.2 结构细节调试研究

(1)加强纸样对比研究。纸样对比研究对裤装的廓形调整非常重要,从细节的对比中会发现问题甚至产生创意思维。裤装结构中,由于人体盆骨和腰腹部特殊的结构,裤子的差量把握不好,裆臀部就会出现多褶、余布的现象。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裆部线条的弧度调整、省道的处理、分割线设计、转省、收省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少差量。纸样对比研究不仅能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也能研发不同的结构线,根据流行趋势,可以不断创新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系列款。

(2)细节问题的分类研究。版型的调整不仅可以通过纸样设计直接处理,还可以借助熨烫缝制等工艺手段使版型更加立体,如归拔工艺的运用、链缝线迹的使用。裤装板型不仅受纸样、工艺的影响,还与面料关系紧密,应根据面料的特点,适当结合人体结构调整纸样,使其达到合体美观的状态[5]。

当下制版的角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就版型的形态感和最后成品的着装效果来看,必须对各个时期流行款式的版型进行结构造型处理、美学研究和数据形态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以便后期的研发和造型变化研究,这也是当下裤装研究的重要部分。

4 裤装设计与当下流行性结合的发展方向

4.1 对流行性的快速应变

裤装的流行性交替速度比上装要慢,特别是男裤,很多沿海地区常年只做一种裤型,只针对固定客户群。随着时代的发展,裤装的流行性和时尚感越来越被中青年消费者重视,国际大牌的大力宣传、影视剧的时尚引导、国内外时装文化的冲击、明星带货等促销手段,使消费者的选择面扩大,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更加热衷于跟随流行趋势。因此,对于裤装流行元素的分析和应用也是迎合市场发展的重要考量。

4.2 增加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创意性是中国服装行业相对薄弱的部分,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求新求变,审美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对于整体着装风格、细节搭配有了更高的追求,很多独立设计师、原创品牌以及高定品牌应运而生。设计出来的产品既有符合个性需求的私人定制款,也有紧跟潮流趋势的潮款,还有强调纯手工、个性化审美、面料和款式的独特性、单人单版,甚至从面料源头开始定制。这既可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与众不同的想法,也能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活跃创意氛围,增强文化自信。

5 结语

在裤装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流行性对其影响贯穿始终,对其美学影响更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服装以及服饰品的独特认知,是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推动的外部造型研究、内部结构研究以及能引导趋势的心理研究都是需要深度分析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裤装版型流行性
背带裤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新加坡女性婚礼选择裤装
浪漫剪裁
解析立体裁剪的创新
干练裤装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裙装派VS裤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