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装饰元素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2021-12-05王双
王 双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1 切口装饰概述
1.1 切口装饰概念
切口装饰也叫斯拉修(Slash)装饰,是一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装饰元素。服装史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意大利风、德意志风和西班牙风3个阶段[1],而斯拉修装饰则是德意志风阶段服装风格的主要特色。斯拉修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表现在服装上便是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等工艺,主要流行于15~17世纪[2]。
1.2 切口装饰来源
关于斯拉修装饰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瑞士庸军军服。瑞士庸军巧妙地将破布撕碎,填塞在战服上的破洞中,由此产生了许多褶皱和杂色。既是出于好奇,又是为了表达对战争英雄的崇拜,这类奇怪装束很快便风靡欧洲各国[3]。另一种说法是,15世纪曾经有一种穿在内衣外面紧贴身体的衣服,出于活动方便,在肩、肘等关节处切开,再用带子系起来穿,从缝隙中露出内衣衣料,但也是瑞士军人使用后才流行于欧洲,也就是从底层自下而上流行起来的一种服装装饰[4]。
2 切口装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切口装饰在服装设计手法及工艺中的应用
切口装饰既有粗犷淳朴的气质,又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包容性极大。切口装饰是对面料的一种再造,以“破”的形式存在,通过破坏现有面料表面,使其具有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特征,按照设计手法可以分为未完成状态、破烂感、陈旧状以及透空状4种表现形式[5]。
2.1.1 未完成状态有毛边、卷边、缝份外露3种工艺形式
(1)毛边常见于服装款式的下摆部位,很多时候所呈现的状态取决于面料的性质,也有人为地做些特殊工艺处理。这种看似粗糙却不失别致趣味的装饰,在过于精准的压力下得到一定的轻松感。
(2)卷边多出现于针织面料上。将针织面料的这种特性运用在服装装饰上,形成另一种未完成的质朴感。这种装饰设计感常用于领口、袖口等处,呈现特殊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外观风格。
(3)缝份外露是人为刻意造成的状态,由此创造出一种可看性更强的款式。与传统形式将缝份藏于服装内部相反的是,故意将缝份呈现在服装表面,有种故意打破传统的创新感,随性慵懒,更保留了突出的未完成性[6]。
2.1.2 破烂感有撕裂、破洞、脱丝3种工艺形式
(1)撕裂形成的效果就是不规则的,有种暴力美学的意味,体现了一种粗犷野蛮的反叛精神。在完好的面料上通过切割、损毁等方式,使面料破开、不规则,由此产生随性放荡的视觉效果。
(2)破洞的处理方法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抽丝和挖孔。抽丝是将面料局部的经纱或纬纱抽出来,形成只有经纱或纬纱的大小不一、形态无状的局部破洞。挖孔更简单直接,大胆打破面料表面的完整、光洁,制造局部的镂空,也是一种反传统的设计手法。
(3)脱丝是肌理的一种状态,透过脱散的丝线,可以看到若影若现的肌肤,有种野性的性感美,视觉刺激更强烈。这种设计手法大到高级时装秀场,小到街边的小摊贩,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2.1.3 陈旧状有洗白、做旧、补丁、不同的纽扣4种形式
(1)通过洗白、磨白等手法也可形成独特、丰富的色彩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刺激。经过特殊漂白处理的面料作为各种丹宁款式相当前卫,深度手工磨砂等做旧手法看上去更加朋克,还可以做出特殊图案效果,如同扎染。
(2)做旧可以改变面料表面的视觉效果,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水洗、打磨、化学腐蚀等,可以使面料褪色、磨损,呈现在衣服的领口、袖口、下摆和裤脚处,制造别样又有个性的视觉效果。
(3)补丁,也称补花,是指服装、被褥上为遮掩破洞而钉补上的小布块,类似于服装上修补用的贴布,现在多表现为服饰上的毛球、牛仔绣、布贴、袖章、徽章等,是服装装饰配件的一种。
(4)纽扣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纽扣已经从最开始的实用功能发展到实用与装饰功能兼具。纽扣的材质、大小、颜色构成以“点”为主的装饰效果,同时,成排的纽扣更是创造了以“线”为主的装饰效果。
2.1.4 透空状有网状、切口重叠两种形式
透空多表现为镂空,给人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巧妙利用了虚实变化,将二维平面分割并形成一定的三维空间,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剪纸、窗花。破烂叠加是一种常见的透空方式,通过在面料表面添加质地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肌理效果。随着无规则的叠加,从最上层布料的破洞里可以透出里层面料,甚至一个切口透空里能看到所有的叠加面料,形成层层相间、虚实透空的别样空间,使服装产生一种明暗、有序的变化效果。
2.2 切口装饰在服装设计风格中的应用
切口装饰元素在当代服装上的应用相当广泛,上到高级定制,下到平价服装,都能发挥作用。切口装饰元素的传播体现了服装潮流先由下而上地传播,后由尖端潮流引领大众潮流的综合传播模式。很多设计师都从切口装饰手法中吸取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
2.2.1 解构主义风格
20世纪80年代,反体制思潮在年轻一代中崛起,一种属于东方美学的解构主义恰恰迎合了这一思潮,此时切口装饰与解构主义的应用不谋而合,形成了一种宽松、破破烂烂、如乞丐般的服装,代表有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后者更是被称为“现代乞丐装的始祖”。刻意的立体化、破碎、不对称、不显露设计,表达了一种对西方舶来文化的反对和挑战,更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美学文化的博大精深[7]。
2.2.2 朋克风
朋克风源自20世纪,切口装饰为这一风格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韦斯特伍德的风格迅速引领了英国的朋克风,并且登上了当时流行文化的顶峰,这也让她成为真正的“朋克教母”[8]。撕口子或挖洞的T恤、拉链、铆钉、烟熏妆等都是朋克风的标志,时至今日,这些元素仍旧牵动很多年轻人的心。
2.2.3 香奈儿风格
说起毛边就一定会想到香奈儿的粗花呢高定套装,对商界人士来说,它代表地位和品位。时尚界向来喜欢标新立异,香奈儿更是不时带给人们惊喜,精致的裁剪、高档的面料与毛边的结合不仅消除了压抑与拘谨,还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惬意和洒脱。香奈儿套装与毛边的结合在精致之路上为切口装饰开辟了新的创新渠道,谁说不修边幅就不能高级,时尚就是不停地推陈出新。
2.2.4 街头风
街头服装对切口装饰的包容性是最大的,融入了许多新的游戏规则和草根理念,大胆、活泼的破烂面貌,制造出放肆、傲慢的感觉和一种新奇的快乐。值得一提的是,切口装饰元素还给穿着者发挥想象力留有一定的空间,例如将牛仔裤的裤脚拉毛,还有人在布料上增加磨毛、做旧等工艺改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图案,在不改变原有款式设计的情况下添加个性化设计,这是切口设计在牛仔面料上的应用特色。
2.2.5 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强调包容性[9],体现在装饰上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切口装饰既可以和非常破碎的服装搭配,形成破破烂烂的形式,也可以和严谨的服装搭配,创造一种碰撞和混搭的乐趣[10]。
3 结语
时尚的创新设计是在不断往返变化中进行的,切口装饰源于文艺复兴,时至今日,仍旧保留着最原始的影子。很多世界级设计大师都为切口设计的风格魅力所折服,从中提取灵感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切口元素能在今天仍然受欢迎,不仅是因为有独特的魅力,也是社会大众追求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然。在以后的创新设计中,要借鉴切口元素的审美特征,汲取营养,提高服装设计水平,在不断的创新中达到更高的审美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我国服装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