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福建龙岩地区鼠疫流行及其防治研究

2021-12-05林曦李永宸

关键词:鼠类龙岩鼠疫

林曦,李永宸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935年龙岩鼠疫流行,当时媒体《中央日报》《申报》《中华医学杂志》分别以《龙岩鼠疫猖獗日死数十人》《龙岩鼠疫蔓延》《龙岩鼠疫死百余人》《卫生署派员防治龙岩鼠疫》《杨永年谈福建龙岩一带鼠疫严重》为题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也极为重视此次疫情,派遣医疗团队参与鼠疫防控,设立该省历史上首个鼠疫专门防治机构——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防疫所。由于龙岩地处闽西山区,不像厦门、福州等重要口岸引人注目,当今学界对1935年的龙岩鼠疫流行关注不够,未见专题研究成果。近代龙岩地区鼠疫的传入与流行情况、1935年龙岩县鼠疫的政府应对及其影响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龙岩地区鼠疫传入路径与鼠疫流行

1.1 龙岩地区鼠疫传入路径

龙岩地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包含龙岩(今龙岩市新罗区)、漳平(今漳平市)、永定(今永定区)、上杭、连城、武平、长汀7县市区。其中龙岩、漳平、永定、上杭曾有鼠疫流行。《中国鼠疫流行史》认为福建鼠疫最早于1884年由香港传入厦门,并按以下方式传播:首先在港口居民住宅区蔓延流行,然后通过海岸沿线、主要水系以及陆路交通等方面的生产生活活动逐渐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从城镇到农村,由点到面地向全省各地传播蔓延[1]936。

美国学者Carol Benedict认为厦门鼠疫来自海南儋县,述及福建省及邻省鼠疫可能的传播路线,“鼠疫传播通常发生在四个区域城市(福州、厦门、温州、汕头)贸易体系及其腹地范围之内”,龙岩和永定的鼠疫分别由厦门和汕头传来[2]。当时的防疫工作者认为永定、上杭属韩江流域,鼠疫可能由潮汕方向传来。“闽西之永定、上杭,似顺粤之梅龙江由汕头、潮州而来。”[3]伍连德亦持此观点,“除永定与上杭或为例外,上述各区,其最初传染,均由厦门而来。”[4]

龙岩地区大致以玳瑁山脉为九龙江和韩江流域的分水岭。龙岩、漳平县为九龙江流域,永定、上杭县属韩江流域,通过韩江与广东及海外进行贸易往来,这或许是防疫工作者推测永定、上杭鼠疫来自广东的依据。

通过梳理龙岩及周边地区疫情发生的时空次序,可以发现龙岩、漳平和永定县鼠疫自厦门途经漳州传入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路径为:①沿九龙江北溪,经漳州的华安县传入漳平县。漳平县位于九龙江北溪的上游,北溪流经华安、龙溪后与西溪汇合,注入厦门海域。据《中国鼠疫流行史》调查,鼠疫于1884年传入厦门梧村,接着通过商贸旅行及货物集散,沿九龙江扩散到海澄(1884)[1]936、龙溪(1887)[1]936、华安(1887)[5]。1888年,漳平城关发现30名鼠疫病人,其中25名不治身亡[1]1157,这是龙岩地区第一次出现鼠疫流行。②沿九龙江西溪,经漳州的南靖县传入龙岩和永定县。龙岩、永定二县东邻漳州南靖县。1888年,鼠疫由漳州传入靖城[6],同年传播至南靖西北部的金山乡[1]1150。1892年和1895年,金山出现散发性鼠疫[1]1150。《龙岩市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适中永和村发生鼠疫,死亡1人。”[7]适中位于龙岩、永定和南靖三县交界处,清代福建驿路由南靖沿西溪河谷进入龙岩,首先到达适中驿,再向西往永定、上杭和长汀[8]。据《永定县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大溪乡西科村游勤养从漳州染上鼠疫回家,致一家30口先后染病死亡。”[9]适中驿极有可能是龙岩和永定两县鼠疫传播的中转站。1905—1913年,永定疫情还曾沿韩江传入潮州府的大埔县,再传回上杭县的峰市乡,“抚市传到大埔百侯,复由百侯传入峰市(按:1940年后划归永定县)”。《中国鼠疫流行史》亦记载1913年峰市首次出现25例鼠疫,悉数死亡[1]1351。

1.2 龙岩地区鼠疫流行概况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的调查,龙岩地区鼠疫分别于1888、1898、1899年首见于漳平、龙岩和永定三县,并在这三县反复流行,直至1951年[1]1136-1367。

龙岩县鼠疫流行46年次(1898—1950),疫区分布在10个区、19个乡的81个村,疫村数占全县总村数59.42%。共流行281村次,发病3 034人,死亡2 771人。其中以1935年流行较严重,在8个乡的18个村内,发病398人,死亡356人[1]1340。

漳平县鼠疫流行44年次(1888—1945),疫区分布在1个区10个乡的43个村,流行163村次,发病5 952人,死亡5 377人。其中以1935年流行较严重,在1个区1个乡的17个村内,发病425人,死亡340人[1]1156。

永定县鼠疫流行52年次(1899—1951),疫区分布在31个乡的437个村,疫村数占全县总村数30.24%,共流行1 283村次,发病13 728人,死亡11 647人。其中以1918、1921、1924、1945、1946年流行较严重,年发病人数500~700余人[1]1347。

上杭县的鼠疫区一乡(峰市乡)三村划入永定县[1]936,故新修方志未见上杭鼠疫记录。1939年8月,《申报》报道连城发生鼠疫:“闽南沿海及闽西内地二十余县之鼠疫,因医疗机构与药品两皆缺乏,致疫势日继猖獗,尤以永春、惠安、连城、莆田、仙游等县,死亡枕籍。”[10]但地方志与《中国鼠疫流行史》均未载。《长汀县志》记载伯力士曾于1934年到此调研,确认长汀无鼠疫流行,“国际卫生组织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派国际鼠疫专家伯力(士)率员到县,调查鼠种及鼠疫疫情。经调查及细菌培养,确定县内家鼠野鼠均非鼠疫型鼠种,并确定为近百年来无鼠疫区”[11]。武平县未见鼠疫相关记载。

与清末民初流行于北方的肺鼠疫不同,南方鼠疫绝大多数为腺鼠疫。“人间鼠疫大多由于野生啮齿类动物冬眠后,在动物间形成鼠疫流行,然后传播于家鼠,再通过鼠蚤传播于人。”[12]福建防疫工作者认为,龙岩地区“气象条件适合鼠类与鼠蚤的繁殖,鼠类及鼠蚤密度特高,具有鼠疫流行的自然条件,鼠疫传入后持续不断在鼠群及人群间流行”[1]956。

2 1935年龙岩县鼠疫防控

1934年6月,龙岩城郊发现鼠疫病例,波及当地驻军,东路“剿匪”军司令部急电内政部和军政部,请求派出医员协助除疫[13]。龙岩县城连凌霜医师制作多张涂片标本寄往南京[14]。南京方面核实后,由卫生署全国海港检疫处令厦门海港检疫所医官纪乃文带领助手到龙岩,组建龙岩防疫委员会(下文简称“防疫会”),协同驻岩军医开展疫情调查。经调查发现,龙岩城郊的苏溪头、船形厝一带有16人死于鼠疫[15]。

1935年初夏,龙岩鼠疫再度暴发,“闽东、闽南、闽北均有此项疫症,今年(1935)尤以龙岩一带为最烈”[16]。5月底,鼠疫已造成100余人病亡,福建省政府电汇500元给龙岩县作防疫经费[17]。到了7月份,疫情仍不见消弭,“城区西门一带,平均日死十余人”[18],并再次蔓延至驻军,有军官染疫身亡,绥靖第二区司令兼第十师师长李默庵电告厦门海港检疫所派医官及护士支援[19]。8月7日,福建省政府令闽西各县民众诊疗队全数前往龙岩参加救治,并电请中央卫生署派遣高级医师来闽主持诊务[20]。卫生署派遣卫生实验处防疫检验系主任杨永年带队于8月18日抵达疫区开展工作[21]。杨永年(1901—1987),辽宁凤城人,祖籍河北,1921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后赴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攻读细菌学,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被卫生署派往欧美考察微生物学,并在英国皇家医学研究院和美国中央卫生研究院研修生物制品[22]。

杨永年等人到达龙岩后,接管防疫会,立即进行疫情调查,利用当地隔离病院与县公安局的统计数据,初步估算鼠疫死亡病例在300余人,“以一周围不满五里之县城,人口仅七千余,因染疫而死者,竟达三百余人”。同时指出,“严格言之,其漏而未及调查者,尚属不少”[23]。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防疫会协同县公安局、城防指挥所、当地驻军采取了系列紧急措施:①报告疫情。通告当地医生与各区保甲长,如有患病或死亡者,应即刻向防疫会报告。龙岩公安局和城防指挥部主动调查各处死亡者生前发病症状,如疑似鼠疫患者,通知防疫人员前往核实[23]。②交通检查。“福建现在公路广阔,疫症传播较易”[16],防疫会经福建绥靖主任公署批准,在驻岩第十师士兵的配合下,强制检查龙汀、龙漳公路汽车乘客[23]。③病人住屋消毒。发现染疫者住屋,立即派消毒人员封闭房屋,用硫黄熏蒸,在相邻院舍播撒石灰以消灭跳蚤,经24小时后方可照常居住[23]。④调查鼠种及扑灭鼠类。杨永年调查当地鼠种,发现大多为褐家鼠和黑家鼠,凡有染疫之家,均有死鼠出现,而在隔离病院无跳蚤生存的环境中,健康人接触病人不会被直接传染,据此判断龙岩鼠疫为家鼠型腺鼠疫,“该地此症,纯为鼠类所带之跳蚤所传染”,因此,“根本灭疫办法,惟有从消灭鼠类入手”[16]。防疫会在居民家中投放碳酸钡做成的饵料,用氰酸钙熏蒸全城鼠穴;指导居民将贮藏粮食的容器更换为石缸,并以铁丝网覆盖缸口[24]。⑤预防接种。防疫会携带的疫苗中有150瓶购自中央防疫处,其余为德国进口。“中央防疫处之疫苗反应甚大,故一般民众有不愿注射者,则加以强制执行”[23]。以西安乡三十二保某户人家为例,该户有23人,其中20人接受了疫苗注射,未染鼠疫,而未接受注射的1名老迈妇女、1名孕妇以及1名儿童均染疫身亡。另外,该会抽查100个死亡病例,其中经注射疫苗者43人,未注射57人[23]。接种疫苗是预防鼠疫的常规办法,“至预防接种之成绩究属如何,除公认为合理之预防手续外,此次材料尚不足供判定成绩之用”[23]。开展疫区强制性疫苗注射后,仍有部分人染疫身亡,一则可能与其保护力尚未能来得及发挥有关;二是疫苗的保护作用较难判定。实际上,直至今日仍然未有安全高效的鼠疫疫苗面世[25]。

防疫会注重疫情研究与实际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明确了鼠疫类型,针对腺鼠疫传播的核心环节——鼠类和跳蚤进行重点突破,或直接扑杀鼠、蚤,或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达到了减少传染源的初步效果。9月10日,杨永年离开龙岩,途经厦门时接受《申报》采访时说:“(龙)岩鼠疫乡村较城市严重,死亡共四五百人,现平息。余视察研究结果,拟有预防计划,须费二万余元,返省向陈主席(按:陈仪)报告,并回京请示卫生署”[26]。曾任闽北防疫所所长、1949年后任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的张昱回忆,“他(杨永年)受命来闽工作,是第一个由南京政府派往疫区从事鼠疫防治的人”,“由于工作踏实,仅一个月,即控制了疫情,为福建历史上所未有,不但得到当地军民赞扬,并获省方重视。杨永年可称为本省鼠防工作的先行者和带头人”[27]。

3 龙岩经验:从临时防疫到系统治理

1935年11月,杨永年向福建省和中央卫生署提交了《福建鼠疫调查及防疫简要报告及建议》[28]。杨永年认为福建省应把预防鼠疫事宜作为持久性的行政工作,“慢性鼠疫之防疫工作,必有持久之指定预算,及顾虑周到之办法,方克有解决之希望”,呼吁“福建省似宜设防疫总机关,统筹全省防疫事宜”。在经费落实之前,可先在省民政厅下设防疫专员室,将龙岩县城划为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组建实验区委员会,设立龙岩防疫所,一年后将该地防疫经验和组织形式推广到省内其他重点疫区[28]。

3.1 成立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防疫所

1935年12月1日,杨永年就任福建省民政厅防疫专员,成立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防疫所。原防疫会及平民医院并入防疫所,组建医务室,并在医务室附设平民诊疗部[23]。防疫所由杨永年任所长,东南医学院医学士柯主光和德国化学工程博士兰度雅分别担任防疫检验科和灭鼠工程科科长,其余人员或由卫生署派遣,或从龙岩本地招募培训[23]。由于龙岩鼠疫已趋于平静,防疫所对先前紧急处置疫情积累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开展第二期鼠疫防治工作,同时对闽西流行的疟疾、天花等其他传染病,亦有所兼顾。

3.1.1 治理鼠害 防疫所考察龙岩民居和商店,发现鼠害成因在于窠穴与鼠粮,尤以后者为要,“一地鼠类数目每与鼠粮之额量成正比例”。龙岩建筑特点适合鼠类繁殖:室内空气和光线不足;屋顶和门窗多有空隙,鼠类易于通行;室内储藏之粮食吸引鼠类侵食;鼠类庇藏所甚多[29]。

灭鼠工程科定制统一样式的捕鼠笼采集鼠类和跳蚤,以供防疫检验科实行病理解剖和检验。灭鼠有毒杀和熏蒸两种,方法同第一期工作,所改进之处在于加强语言沟通和规范灭鼠流程。熏蒸队招募熟悉本地方言的工作人员,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灭鼠工作的配合度,“其不能听从指导者,竟由百分之八十降至百分之二十左右”。对一处住宅实施完灭鼠作业、检查房屋卫生状况后,先由熏蒸员填写《福建省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防疫所熏蒸防鼠及房屋改良调查记录》,再由卫生稽查员校正,熏蒸组长与家长签署收执,副本留科归档[30]。

从长久来看,“熏蒸之法,对于管理龙岩鼠类繁殖之价值,颇有限度,最为要者,为取缔庇藏所并限制其食粮”[29]。灭鼠工程科依据当地贮藏食物器皿作了防鼠设计,主要方法是在木材边缘和缝隙包上铁片,防止鼠类啮咬破坏。该科还将样品放在防疫所展览,配上图文说明,供当地居民和商户参考[30]。在防疫所指导下,龙岩县城244家食品店建造防鼠库房144间,新置保护食粮用具3 533具以上,平均每家食品店花费13元8角6分,全城居民家中贮藏食物的器皿已有九成具有防鼠功能。为防止鼠类在民居中繁殖,防疫所上门对私宅进行改造,累计以2 500个特制瓦片堵塞住宅内的沟渠,安装200个通风窗户,对179处住宅的天花板、双层地板和易被鼠类穿凿的墙壁予以拆除[31]。龙岩县政府出台《建筑房屋须知》,自1936年起,新建的房屋需有防鼠工程。如在墙壁与地面交角处使用三合土浇筑一个凹形曲面,防止鼠类穿掘[30]。

防疫检验科对搜集来的鼠类和跳蚤进行统计,据连续观察,龙岩鼠类以棕鼠(即褐家鼠)和黑家鼠为主,跳蚤当中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最多。经分析,该科初步发现鼠、蚤与鼠疫流行的关系:夏季为鼠疫高发期,鼠类和印鼠客蚤指数也在此期间达到一年中最高值;印鼠客蚤指数升高,伴随缓慢细蚤指数降低。实验研究可为治理鼠害提供科学依据、判断治理成效[23-31]。通过治理鼠害、改善环境卫生,“鼠族指数已减轻至百分之五,各住宅内已不常见鼠族之形迹”[31]。

3.1.2 训练防疫人员与设立平民诊疗部 灭鼠工程科在当地招考20名工程队员,每日上午10-12时、下午2-3时为上课时间,教授卫生学、鼠疫流行病学、鼠蚤扑灭法、消毒常识、垃圾粪便处置以及其他传染病常识等课程,前半月理论多于实习,后半月则实习多于理论,经两次考试,合格者有17人。防疫检验科招收2名实习技术生,授以鼠疫防疫和普通病理检验技术,每日下午2-3时授课,其余时间跟随上级医师从事检验工作。漳州绥靖主任公署军医处派来2名练习医师,学习传染病理论知识,参加平民诊疗部的临床和检验工作[23]。

1935年12月5日,防疫所平民诊疗部开业,为龙岩居民诊治鼠疫以外的常见病。因龙岩疟疾流行,诊疗部常备抗疟药品。1935年12月,诊疗统计显示有58名疟疾病人,占了该月诊疗人数的1/4。有感于当地妇产科医师匮乏,诊疗部自1936年1月20日实施妇产科免费治疗和免费接生,还开展花柳病免费治疗、妓女检验等卫生事宜[23]。

3.1.3 整合本地医疗力量 防疫所调查龙岩医疗资源,除公立平民医院外,有13家私立医院,但都不设病床,设备简陋;拥有医师资格的医师,为数极少;药房共有3家,规模均很小,除一家能调剂处方,其余两家仅销售普通成药。私立医院各自为业,对公共卫生重视不够。“医界同仁,对社会卫生事业,缺乏领导人才,对公共卫生之推进,视若无睹,均取旁观态度。”此外,龙岩公安局未设立卫生科,全县公共卫生行政付诸阙如[23]。龙岩私立医院对种痘收费昂贵,一般贫民大多无力接种。防疫所成立后,邀请同行举行座谈会,商讨本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通过3项决议:由防疫所提供天花疫苗,推行免费种痘;筹备医政公会;防疫所可为私立医院提供医学检验和医疗器械消毒业务。此举一经推出,仅1936年2月便有901人接种牛痘[30]。

3.1.4 防疫宣传和学校卫生 以福建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名义印发《可怕的鼠疫》丛书1 000册、《要免天花,快种牛痘》传单1 500张;在公共场所张贴《快种牛痘,以防天花》标语50 000张。工程队执行灭鼠作业时,附赠防疫宣传品。通过在交通要道布置防疫宣传艺术壁画、借电影院放映幻灯片等形式引起龙岩居民对传染病的重视。1935年12月,防疫所协同龙岩各界,举办冬季大扫除运动,除按照普通扫除原则检查卫生外,特别注意宣传鼠疫防疫事项。杨永年走访龙岩各所学校,发现大多数学生营养和发育欠佳,学校卫生缺失。他认为省立乡村师范学校作为龙岩最高学府,实施学校卫生工作,可为全县各校表率,又因其师范性质,如积极向该校学生灌输卫生常识,将于社会卫生改进有所贡献。1936年春季学期,防疫所与省立乡村示范学校合作组织健康委员会,定期到学校举行健康演讲,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疾病矫治,开展校园大扫除活动[23,30]。

3.2 龙岩经验推广至福建全省

1935年赴龙岩考察时,杨永年便留意到闽北松溪、政和二县鼠疫亦炽[32]。他彼时已预想在龙岩积累鼠疫防治经验后,“就原有之整个组织,以次推及其他传染中心”[28]。1936年,建瓯县设立闽北防疫所,下设5个防疫分所或防疫队[31]。1937年春夏,福建发生大范围鼠疫流行,尤以闽南地区为甚,龙岩鼠疫也有复燃态势。中央卫生署长刘瑞恒于1937年5月下旬自福州南下视察闽南疫情,“防疫工作,须大规模计划,俟视察完毕,当与主管人共商进行”[33]。5月30日,刘瑞恒谈到:“闽鼠疫有数十年历史,每年均有发生,本年达十余县之多,死亡已三四千人,实际恐已近万。……本人已与陈主席商定五年扑灭计划,决在闽南、闽北、闽西,各设防疫所,为防治中心疫区,各县设分所,办理灭鼠及预防、隔离医院等工作。”[34]

据1936—1937年福建鼠疫疫情,杨永年拟定了全省防疫新计划,自1937年7月1日起,全省鼠疫防治机关按新计划新预算实施。福建全省防疫总所设于泉州,直属省政府。在泉州设闽南防疫所,负责闽侯、长乐、闽清、永泰、福清、莆田、仙游、德化、永春、惠安、安溪、晋江、南安、同安、龙溪、长泰、海澄、漳浦、云霄、诏安20县鼠疫防治,并在福清、惠安设防疫分所,仙游、莆田设防疫分队;闽北防疫所仍驻建瓯,负责南平、古田、顺昌、将乐、泰宁、建宁、邵武、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屏南、沙县、尤溪16县,在政和设松(溪)政(和)防疫分所;龙岩防疫所扩充为闽西防疫所,负责南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连城、长汀、漳平、华安、永安、宁化、清流、明溪13县鼠疫防疫事宜[3]。

福建全省防疫总所3个分所当中,以闽西防疫所工作成绩较为出色。时人评价:“龙岩自实施防疫,改良旧有建筑物后,近年已罕有鼠疫发生。去年(1943)全省鼠疫那么样流行,从前鼠疫据为老巢的龙岩却见例外,足见环境卫生改善的重要。”[35]

4 结语

近代福建省鼠疫最初是外来输入性传染病,此后因鼠类过度繁衍、卫生建设滞后以及缺乏统一的卫生行政领导机构,鼠疫在数十年间成为福建的地方病。鼠疫连年流行制约着福建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农村复兴计划”,当时的公共卫生专家敏锐察觉乡村卫生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经济问题,乡村卫生关系到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复兴。龙岩地区地处闽西山区,龙岩县是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因而1935年龙岩鼠疫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与医界的关注。龙岩鼠疫防治取得的经验与最大成果是促成了福建全省防疫总所的成立。杨永年主导规划和创立了全省—闽北、闽南、闽西—县三级鼠疫防治机构,标志着福建省防疫体系的开始。有学者评价1935年龙岩鼠疫防疫实验区防疫所“对全省卫生事业的开展起到了先导的作用”[27]。1937年,由于全面抗战的爆发、防疫经费的缺乏,以及防疫部门人事变动过于频繁,导致闽省鼠疫疫情反复。“本省防疫工作成绩固多,而缺点亦复不少,最大缺点为人事变迁过繁,因人事之不断变迁而影响防疫机构不断改组,致防疫工作无一贯计划。其次则为省及县无确定之防疫预算,遇到疫病暴发时,临时筹措,不特无补于缓急,而且每多浪费。”[36]1938年,杨永年调任西北防疫处处长,也为福建鼠疫防治留下遗憾。

猜你喜欢

鼠类龙岩鼠疫
爱情只有悬念
爱情只有悬念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冷库鼠类防治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