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资源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2021-12-05阿拉坦其木格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城乡人力资源

双 喜,阿拉坦其木格

(内蒙古财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当前,我国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和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专家学者们对我国乡村如何开发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多,并从土地利用及其产权制度、技术培训、人口转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文化旅游、金融投资等多角度提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建议,但很少有人把乡村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城乡差距的早期研究从威廉·配第指出的农村劳力流入非农产业的驱动原因、亚当·斯密的农村劳力向城市迁移、拉文斯坦“移民法则”等人口迁移理论[1,2]开始的。20世纪以后,E.S Lee(1966)在他的《迁移理论》一书中指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人口最初居住地和迁移目的地的排斥力或吸引力。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和Jennifer Day与Peter Ellis等人通过定量模型构建研究城市与乡村关系,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心地与周边地之间发展速度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中心地区的城市和城市群对周边农村区域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能实现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3]。

随着我国人口和其他发展要素持续流入城市,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正面临落后的危机。一方面,城市极化效应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不断外流使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缓慢,农村正面临空洞化老龄化,相对贫穷和落后局面,从而,城乡收入差距将逐步扩大。

国内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已有了广泛的研究,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学术界里仍然存在某些差异。吕萍提出,通过大工业带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生产力发展,实现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4]。盛辉认为,实现城乡融合需把发展和协调布局生产力作为基础,以城市带乡村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动力[5]。李文宇认为,前段时期应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后时期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力度加大,要尊重城市乡村发展的基本规律[6]。陈艳清认为,农村发展是解决城乡一体化的第一要务,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7]。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徐祥临认为,利用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从基本上改变不了强对弱、上对下的格局,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激发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8]。何红认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城乡空间的高度融合、城乡资源要素对流和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等措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9]。

综合上述理论与观点,焦点在于城乡融合发展,在分析和阐述上集中于人口迁移的原因、城市对农村的吸纳和辐射效应及生产力布局、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等角度,而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提到的甚少。本文把人力资源的作用和配置利用作为切入点。

二、人力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同步及城乡差距越来越扩大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一)人力资本就业及分布现状

1.人力资源在三产业中分布情况

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就业与产业儿者的结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三次产业在GDP当中所占比重出现第一产业弱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升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70.53%降到2017年的26.98%,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1978年5%上升到2017年的2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从1978年的12.78%增加至2017年的44.91%,呈现上升趋势。三大产业结构变化中的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吻合,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这意味着人力资源在布局或配置上出现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格局,尤其转移到第三产业的人员占多数,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些有文化的,特别能够带头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人力资源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的第三产业,形成了农村缺乏人才、城市集中人才的格局。

2.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大量的人力资源因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涌入城市。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年轻人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愿在收入低、生活环境和条件差、工作艰苦的农村就业,而都集聚在城镇,就算在城市只能够满足基本生活也仍不愿意回到乡村生活、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了大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劳动力集聚到城镇,农村缺乏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在配置上出现城镇与农村之间不均匀、不平衡现状。

人力资源是重要生产力,特别是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二)人力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集中在城镇而农村缺乏人才

人力资源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如果将具有高智力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源理解成高校毕业生,即人力资源,据国家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自2015年的749万人达到2020年的874万人,并每年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就业状况分析表示,吸纳人才的主要行业分别为机械、制造、电子、通讯、互联网、金融、专业服务、文化、体育、娱乐、能源化工、环境、制药、医疗、汽车等,而这些行业或产业基本都集中在城镇。从就业人数看,国家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同年12月的失业人数为3920万人。简单算出2020年需要就业人数是2019年年底的失业人数和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之合,大约有4794万人。而2018年和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1312万人和1352万人,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降为1186万人,也就是说,城镇需要就业人数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之间的差额很大。但是需要就业的人去农村的却很少,尤其是高校毕业的人力资源前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更少。从而农村缺乏领头人,缺乏人才。

2.人力资源流入农村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农村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撑,有了人才资源,农村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每一年度发展和建设计划,才能够推进农村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虽然以“大学生村官”政策措施补充农村的人才缺乏,但并不是每个村都配置了大学生村官,而且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身份是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期2-3年,配置到每个村里大学生村官人数也只有1-2人,无法充分发挥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领头人和人才的作用。农村需要的是长期为农村发展而居住在农村、服务农村建设的人才队伍,或者是农村基层公务员队伍。但是当前人力资源流入农村基层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为了打破人才资源在城镇集聚而农村缺乏的局面及将在城镇停留的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引入农村基层,需要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改革和创新。

三、人才资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而缩小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匀状况下,增加农村人才资源有助于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科学合理的构建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本流动体系,才能够实现城市和乡村资源分配合理化。由于基层组织对开发乡村人才资源及其利用没有足够的重视,故此造成了乡村城市之间的资源分布状况越来越不均衡,影响着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对于农业生产率而言人才是提高生产水平的直接主力,通过合理配置和开发人才资源,能够直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农林劳动力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另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中合理分配和开发乡村人力资源是此战略的重点,对于现在的农牧民脱贫攻坚问题有着绝对优势。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过程当中,合理优化和有效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挖掘出农村内部活力,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度,对于解决农村的缺乏人才、发展不充分等实际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城乡融合发展中人才利用的建议

(一)设置村级公务员岗位,完善人才资源利用制度

人才资源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村有了人才才能够有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规划和计划,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农村设置“村级公务员”岗位是制度的创新,通过“村级公务员”岗位的设置,将聚集在城镇里的有专业知识、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毕业人才能够合理配置在乡村,一方面能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农村地区的因缺少技术人才而导致的发展缓慢、城乡差距难以缩小等问题。

人力资源也包括外出务工并回到乡村的农民,这部分农民已经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或经营管理知识,他们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首先,要出台和完善农牧民回乡创业有效的政策条件,并强化能够让农民愿意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刺激。对于人才资源的积极返乡就业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各种就业信息的及时发布、技能培训方法、有效推荐就业岗位、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探索出有效的措施。要改善投融资政策环境,提高农牧民回乡就业创业者投融资上的支持力度,比如资金贷款申请审批流程的缩短、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村社集体资产等担保抵押物种的多元化,让回乡创业的农牧民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政策的有利宣传对回乡就业创业的农牧民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加大当地政府、媒体传媒、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协同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掀起农村外出人员的回乡就业创业的热潮。

(二)完善投资环境,迎接社会资本“下乡”

在当前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社会民间投资是一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吸引和聚集人才及增加就业的重要部分。在根据乡村地域特点科学制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和规划的基础上,创造乡村建设投融资环境,制定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为社会资本“下乡”并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的渠道。社会资本“下乡”对乡村区域农业、水利、林业、土地、商业、旅游、物流、产品加工、建筑、服务、就业等多领域的开发及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扩大多种经营主体增加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乡村多元化商业实体的扩大和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实体企业,是促进城市和乡村之间资金、政策、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归国人员等人力资源带头创办合作社或建立家庭农牧场、加工农副产品企业、其他服务业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带动发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单个家庭农场、乡村特色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新的城乡融合发展主体,带动各种城市要素和资本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和其他未利用和利用效率低下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新活力。

(四)创新乡村管理体系,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人才振兴,即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和乡村人才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引导力量。一是,农村学生干部管理队伍的选拔要优秀、能干,有经验,有热情,有研究学习兴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领导工作经验,要优化发展农村经济振兴战略领导组织机构、驻村干部、书记等人员的选拔和配置,加强企业基层党员干部的考核和培训,切实纠正基层干部的懒散问题。充实和合理调整乡村基层队伍,让愿意干事、肯干事的干部领导和工作人员能有条件规划做且做成事,探索乡村书记由企业负责人挂职是否更有能力领导,实行人力资源共享、资本资源共享,有效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是,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基层干部人员健全有力的政策导向。鼓励资本、技术、信息方面创造财富的项目进入农村,同时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专家团队。鼓励城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公务员到农村基层工作,保障其在农村基层工作期间的各项福利待遇,并形成机制。三是,加大力度培养农村本土人才。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等渠道,使有学历、有技术和有管理能力、有带动潜力的人力资源下乡回乡,鼓励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工作者落户乡村,回乡创新。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城乡人力资源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