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民宿发展探析
2021-12-05焦凌云
焦凌云
(内蒙古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乡村工作的全新发展规划,为未来乡村社会长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乡村振兴战略将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统一,强调产业兴旺、社会转型、文化革新同步推进,从而实现全方位乡村文明的振兴与延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成为重要产业,而乡村旅游占据着主要部分,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这一背景下,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中一种住宿的新形态,给广大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住宿的重要选择[2]。与此同时,民宿发展也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拓宽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3]。
二、民宿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一)民宿的起源
“民宿”一词最早起源于国外,指人们利用自己闲置的资源结合当地的环境、文化及生活习惯形成的一种小型住宿方式,它的面积大约在800平米以下,楼层不高。与普通的旅馆和饭店有所不同,民宿的条件相对简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游客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在我国民宿起源最早的地方是台湾,由于当时海峡两岸交流频繁,大陆人民大量涌入台湾观光旅游造成住宿地方紧缺,因而开辟了一些不同于旅馆的地方专供游客们住宿,慢慢演化后来称为“民宿”[4]。而大陆民宿发展也是较为迅速的,我们借鉴一些外来的经验形成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民宿,例如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旅馆等等[5]。虽然初期还不成熟,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民宿产业越来越成熟化,并逐步走上了正轨。
(二)民宿的定义
“民宿”指利用农村的空闲房间或者是闲置的房屋, 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及旅游资源等, 以家庭副业的形式, 提供给游客住处。与一般的旅馆酒店有所不同,在民宿里可以与主人交流周边环境、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及悠久历史,也可以让游客之间互相交流,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体验乡村生活的气息,令人放松身心仿佛回归故里[6]。本文研究的旅游民宿主要是游客观光旅行时参观、居住的民宿。
(三)旅游民宿的特征
1.情感性
人们对住宿有亲情化方面的诉求,渴望在旅行观光的过程中体会到回归家乡、回到故土的感觉,情感性是民宿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带有感情的房屋才能让游客感同身受,才能在心底打动客人。
2.传承性
民宿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休息的地方,在满足人们基本条件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赋予其文化方面的内涵,形成文化主题方面的住宿新形态,同时还可以衍生出来一部分文化产品,当地居民可以把这种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3.聚集性
旅游民宿主要分布一般比较集中,大多处于资源环境比较丰富、经济条件比较发达及交通比较便捷的地方,因此在地理位置上表现出了一定的聚集性。通过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及旅游消费的升级驱动下,推动了旅游民宿更加向聚集性方面发展,因而地域聚集性也成为民宿产业空间分布的重要特点。
4.体验性
由于现在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城市里的人群更多想去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的气息,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因此乡村生活便成为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的一部分。
三、民宿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台湾是中国最先发展民宿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程,最先大规模发展的地区是垦丁国家公园,大约在1981年,在当时仅仅是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不提供餐饮服务。而现在的台湾遍地都是民宿,民宿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是游客们前去台湾必经体验的一个项目。台湾民宿的迅速发展与经营者们的细心有很大关系,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能让游客们体验住宿的同时,还让他们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参与其中,给游客们全新的特殊体验。
民宿在我国发展大概在1980年,最先以饭店与招待所的形式面向大众,在1980年至1988年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外资、合资及民营酒店迅速增加,酒店评星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在1990年以后游客数量增加,商务型经济型连锁酒店逐渐被催生出来,成为大众出行旅游的必备选择。2012年以后中国旅游业迅速膨胀,大众出行由之前的商务出行逐渐转为个人旅游,客栈民宿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民宿产业在中国进入爆发增长期。
民宿在中国首先是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例如四川、浙江等地区,最初是以农家乐的形式面向广大游客,后来逐步去日本学习并逐渐改进完善。因此中国的民宿行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是浙江省莫干山。现在国家旅游局也逐渐出台相关的政策,逐步发展完善民宿产业。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普通的农家乐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精品型民宿成为游客们更加钟爱的选择,因此各地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满足广大游客的喜好,逐渐呈现品牌化连锁化的趋势,民宿群落逐渐兴起,政府持续关注,资本市场注入资金,都促使着民宿产业持续向前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与热闹拥挤的城市相对比,乡村的静谧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现如今旅游民宿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四、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推动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自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开辟了乡村发展新道路,通过改造房屋、建立特色民宿来吸引游客,带来人流量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增长。民宿的发展使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们把建筑物进行了翻修整顿,把闲置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建造了具有乡村民俗文化特色的民宿,形成了品牌化经营模式,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及投资者的眼球,进而带动了周围各个产业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特色民宿作为乡村文化的符号,承载了当地历史发展的印迹,塑造了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乡村形象,大大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质量,又通过把游客留下来体验享受旅游的过程,拉动了当地的消费,提升了旅游总体收益,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2.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民宿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民宿的发展依托了当地的特色文化,才会在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同时,当地民俗的传承也需要民宿的带动,基于民俗下打造的民宿才能独具一格,因而民宿发展的同时既宣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又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因为一方面,人们生活条件发生着改变,一些民风民俗文化可能逐渐被遗失,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地理位置遥远而不为人知,所以通过发展民宿为当地带来客流量的同时,唤醒更多的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意识。民俗是最活跃的旅游资源,民宿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的方方面面。发展民宿的同时,不但让当地村民发家致富,还使得传统乡村成为村民宜业宜居的新家园,因此民俗与民宿的结合必然会推动双方向前发展。
3.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民宿是推动乡村经济的一项重要载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选择,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以及将消费产业由城市转向农村,从而带动了农村民宿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民宿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赋予民宿文化内涵,加强当地村民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当地的民风、民俗,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亲近历史。大部分经营状况不好的民宿都有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的弊端,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多个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种由旅游引发的从农业到服务业、从城市到农村的经济连锁反应正在大量产生。不仅如此,通过旅游业与文化业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文化气息、古色古香的特色旅游景点,再由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由于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了当地服务业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重要推手,以旅游业为核心,通过培育发展现代休闲养生产业集群,逐步打造可供游客休闲养生一体化的服务,实现全村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4.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由于交通不便,使得大多数人无法看到乡村优美的风景,因此自然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开发民宿以后利用壮美的自然风光为当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带来客流量。同时由于当地民宿产业不断壮大也使当地的人文资源受到充分开发利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消极影响
1.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压力
由于众多消费者的到来,许多地方民宿侵占林地进行违章建筑,大肆砍伐树林对环境进行过度开发,这种行为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环境也为村民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压力。当然,民宿的发展给当地带来客流量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游客们的到来必然会引起大量的消费,进而造成了垃圾肆意横生,建筑物乱涂乱画等行为,不仅如此,人们的践踏、外来物的引进、车辆的废气、土壤的流逝都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因此保护好环境,引导消费者的个人行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不影响民宿发展的前提下,倡导消费者保护环境,保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给当地带来了安全隐患
游客的增加加深了来往人员的复杂性,加大了监管难度,给当地的安全性带来了诸多隐患,同时民宿经营造成的噪音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需要加强当地的监管力度,提升居民生活的安全性,并解决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困扰。
五、旅游民宿与乡村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民宿产品本身不够完善
部分乡村民宿与城市民宿相比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因此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够充分的满足游客们的需求。不仅如此,我国民宿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在经营上缺乏创新创造的精神,在产品以及经营模式、装修风格上大多雷同,给游客审美疲劳的感觉。有些民宿经营者缺乏经验,在文化意识上较为淡薄,对地方文化特色并不熟悉,仅仅关注经营的盈利状况,不能够及时发现游客的需求并作出相应改进。
(二)政府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对旅游民宿缺乏有力的引导,在政策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标准规范,并未对民宿坐出一个严格的标准规定,因此现存民宿质量参差不齐,在经营模式上缺乏行为规范。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民宿的规格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完善民宿法律法规,建立民宿平台奖惩制度,整顿民宿的市场秩序,引导民宿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三)缺乏长远性、整合性的地域规划
政府部门对民宿的开发缺乏科学的、合理的规划,部分乡村地区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破坏当地原有地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安全隐患。由于过度不当的开发,会使得原有环境承载力减弱,还会造成布局混乱,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多元化的消费产业链
随着青年一代成为市场的消费主力,整个市场呈现了年轻化的消费趋势,单一的产业链不足以满足消费者们的需求,因而消费需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态,打造多元化的消费产业链也将成为乡村民宿发展的新趋势。多元化的产业链对产业的需求与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同时也会提升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拓宽民宿发展的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向前发展。比如通过民宿群落的方式发展民宿,结合二十多家主流民宿业态,再加上下游产业链,比如文创、娱乐、休闲等功能区间,都可以融入民宿当中。用不同的上下游产业链将几十种单一的品种形成一个民宿的聚集区,这样的方式还解决了单体民宿的痛点问题,推动了民宿产业长远发展。
(二)打造以民俗文化为主的特色乡村民宿
不少地区的民宿由于主题不鲜明缺乏创意文化,感知度不高,因而建造的民宿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导致民宿发展陷入困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建造出一个有特色的有灵魂的民宿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民宿都打着“住民宿赏民俗”这一特点吸引游客,而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也成为游客们认同的一种旅行方式。不少地区举办“民俗文化节”,打造具有民俗文化气息的主题民宿,基于当地民俗文化打造的民宿与其他地区民宿有所区别,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宣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走出一条主题鲜明的特色化道路。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民宿是推动乡村经济的一项重要载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选择,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以及将消费产业由城市转向农村,从而带动了农村民宿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民宿业与文化产业地深度融合可以赋予民宿文化内涵,加强当地村民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当地的民风、民俗,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亲近历史。
(四)加强对民宿治理力度
民宿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提升的同时也会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安全带来诸多的隐患,那么加强对当地的治理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盲目规划不但破坏林木,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要在开发民宿前对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合理规划民宿数量,同时通过对于污水排放系统合理规划,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垃圾分类并加以利用,完善环保配套基础措施等手段加强对民宿的治理力度。政府要完善民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给民宿产业更多的保障,使民宿产业体制更加完善。
七、结语
本文在乡村战略背景下,研究了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得出了民宿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对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条件的改善、产业融合的深化都推动着民宿业向前发展,并使其形成带有地方性特色的产业,从而带动了其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大了对当地综合资源的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民宿巧妙地利用了乡村的闲置资源传承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是乡村旅游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