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茶园生态建设现状实践与对策建议

2021-12-05柳丽萍龚淑英

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茶湖州市湖州

柳丽萍 臧 聪 彭 珏 龚淑英 赵 东,*

(1.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313000; 2.浙江琴忻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13000; 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310058)

湖州是著名的优质茶产区,茶区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茶经中就有“浙西以湖州上”的论述。目前,茶产业已被湖州市政府列入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以“安吉白茶”为代表的湖州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大大带动和促进了湖州市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根据湖州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市政府在“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稳定茶园面积,按照绿色生态要求发展茶产业;在“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更是指出要控制茶园面积,大力发展生态茶业[1-3]。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高质量发展绿色茶业。特别是近三年来将生态茶园建设纳入市对区县考核指标,茶园生态建设大步推进。

1 湖州茶产业概况

湖州市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吴兴区和安吉、长兴、德清县。公共区域品牌有安吉县“安吉白茶”,长兴县“长兴紫笋”,德清县“莫干黄芽”。湖州市目前基本只生产春茶,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少量红茶和黄茶。现有茶树品种以‘白茶一号’为多,有32.6万余亩,另有‘嘉茗一号’、‘龙井43’、‘鸠坑早’和‘浙农117’等品种[4-6]。

1.1 茶文化底蕴深厚

湖州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茶经》故里、名茶之源。它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茶道创世者——皎然的家乡。湖州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州有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贡茶——温山御荈,最早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或“湖州紫笋”,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入贡,作贡长达876年,是我国历史上生产规模最大、作贡时间最长、茶叶品质最好、贡茶数量最多的名茶。湖州也因此获得了“唐代茶都”美誉,被后人誉为中国贡茶之冠,名茶之源。湖州茶文化和名茶资源丰富,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湖州茶产业发展宝贵的资源与财富。

1.2 茶产业发展迅猛

2020年,湖州市茶园总面积42.14万亩,产茶1.14万吨,产值52.8亿元,亩产值1.25万元,总产值、亩产值均列全省第一。以全省13.5%的茶园面积,6.4%的产量,占了全省21.2%的产值。与2009年比较,当年茶园面积仅有25.4万亩,产茶1.2万吨,产值14.3亿元。十年间面积增加了近16.7万亩,产量基本持平(名优茶增加,大宗及出口茶叶减少),产值增加了38.5亿元。

1.3 茶叶质优价高

2020年,湖州市名优茶产量5542吨,产值48.01亿元,亩产值为12532元。省标准化名茶厂拥有量全省首位。湖州名茶在世界茶联合会的国际名茶评比、中国农博会评选、中国茶博会评选、“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浙江绿茶博览会名茶评比等各类评比中,获金奖众多。特别是安吉白茶,2020年品牌价值达41.64亿元,连续十一年跻身品牌价值十强(列第六位)。在湖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奖评审中,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复评)等6家茶企获奖。

2 湖州市茶园建设的实践

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在2016-2020年,湖州市实施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浙北生态茶园模式与配套技术集成熟化》,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建设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生态茶园。并制定了湖州市地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通过标准的宣贯及将生态茶园建设纳入市对县考核指标等办法,全市建设生态茶园17.3万亩。

2.1 新建茶园

吴兴区道场乡浙江琴忻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新建茶园,作为生态建设的样板和美丽茶山来打造,按“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原则进行茶园规划。茶园周边植被丰富,品种多样。茶园道路规划合理,有主干道、支道、操作道,有排水沟和较大蓄水池;支道也种植树木,园相较为优美。茶树品种早、晚搭配。进行了自然留草和人工除草,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式。

2.2 老茶园改造

妙西镇吴兴妙西亿梅家庭农场,为老茶园改造茶园,在主干道种植各类树木,特别是五行茶,留一行种植树木的方式,既是保持了生态,更是美化了茶园。进行了成园留草和种植黄豆方式成园,成园后以生态方式种植。

2.3 老茶园的修复

德清县莫干山镇云鹤茶叶专业合作社,生态环境比较好,有茶园360亩,进行茶园留草管理,增种了树木,生态进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马云曾到德清参观过该茶园。安吉县溪龙镇千道湾茶叶有限公司的里岙山茶园,种植隔离带,茶园留有益草,不使用除草剂,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

3 对策建议

茶树作为南方地区生态林和经济林造林主要兼用树种之一,应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为维持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建设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展茶叶生产,茶园规划、管理必须向生态茶园模式建设转变。

3.1 茶园周边的生态建设

3.1.1科学规划 山地茶园规划应该按山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原则要求种植林木。树种应以湖州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选择3-5种适应性、抗逆性和种间相协调的树种形成混交群落,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系统稳定性。

3.1.2合理植树 在林木树种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所种林木与茶树生长的关系,如养分需求有差异、不能有共同的病虫害等。

考虑到茶园和山体美化,在林木树种的选择上可以从视觉效果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如树形的大小高低对比、叶颜的深浅形状对比等。在林木种植时形成特定的图案等。还可以布置些彩色的林木树种,以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3.2 茶园内部的生态建设

3.2.1幼龄茶园管理 茶园在建立初期的3-4年内,茶树的树冠尚不能覆盖地面,雨水、大风等对地表土壤易造成侵蚀,所以应种植一些豆科植物或留有益草,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土壤结构。

3.2.2成龄茶园管理 投产的茶园修剪的无病虫危害的枝叶就地还田。湖州的茶园很大部分在春茶结束后就进行深修剪,土地裸露增加,对有益草留养,以增加土地覆盖率。对于茶园地表的非干扰性植被和枯落物,一般不需要清理。

3.3 茶园水肥管理

3.3.1排灌系统 根据茶园实际情况因地建立蓄、排、灌的水利系统。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由于这些年湖州地区夏季高温缺水比较严重,可以在茶园中设置小水窖、蓄水池。现有的集水板加水箱也是可以推广的模式,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喷灌或滴灌系统。

3.3.2肥料管理 基肥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开沟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有机肥用量为每公顷农家肥20~30 t,或饼肥3~4 t,或商品有机肥7~10 t;无机复合肥用量为300~500 kg。追肥视茶园生产情况和立地条件,合理施用。可分为春、夏、秋三次追肥,生产茶园的磷肥施用比例要适当降低。

3.4 病虫害绿色防控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从茶园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

强化生态茶园意识,建议将生态茶园建设列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通过举行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的形式,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的指导,并做好示范。

4.2 重视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的方式宣传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茶农认识。普及茶树基本知识,让茶农了解茶树特性及套种树木的益处。

4.3 注重修复

对存在问题的茶园进行科学的生态修复。以茶叶教学和研究单位为技术依托,区县技术推广站为基础,开展生态茶园建设示范点,以点扩面,积极推进全市生态茶园,美丽茶山建设。

猜你喜欢

名茶湖州市湖州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还小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湖州练市小学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