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生态茶园创建实践与展望

2021-12-05冯海强任璐怡罗列万王校常

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园浙江省浙江

冯海强 任璐怡 罗列万 王校常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大数据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浙江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历来重视茶园基础建设,茶园效益全国领先。为实现茶产业的高水平绿色发展,践行全国首批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和农业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题,在2009-2017年全程参与标准茶园建设基础上[1],2018年浙江省农业厅启动包括生态茶园在内的种植业“五园创建”工程,通过省农业厅发文组织、部重大协同推广项目技术集成、各级茶园项目支持、省茶叶产业团队专家指导,开展以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多样性维护为重点的创建工作,到2020年生态茶园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评出省级生态示范茶园178个,建成各类生态茶园19.6万亩,整体茶园生态优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推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创建基本情况

2018年浙江省农业厅出台《关于印发<浙江省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并从浙江省茶园基础出发,制定浙江省生态茶园建设标准9条,重点对茶园规划、生态配置、品种搭配、栽培管理、绿色防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包括适度规模、品种合理搭配、其它植物配置、全面绿色防控、应用有机肥替代、提倡机械化等。2019年将面积要求从500亩下调到200亩,归并为5个方面。2020年进一步完善形成浙江省地方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

根据《浙江省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计划在2018-2020年3年里,创建150个省级生态示范茶园。经连续3年建设,共创建178个省级生态示范茶园,完成率119%,面积共计10.56万亩。

2 主要措施

2.1 技术协同推广,提供生态茶园技术支撑

自生态茶园工程启动以来,浙江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三农六方合作、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等平台,集聚科研推广力量,开展生态茶园技术体系集成。特别是2018年度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的“生态茶园体系构建及绿色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投入200万元资金3年时间,对生态茶园标准体系构建、树草生态配置、精准肥培管理、绿色综合防控、生态控草抑草、“倒春寒”防御和废弃物利用等各方面技术研究熟化,集成了一整套生态茶建设和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省地方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和主要9项技术模式总结成图编成的《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手册》,为全省生态茶园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建立的5个示范点均列入首批省级生态示范基地,其中4个作为建设样板在2019年的全省种植业“五园创建”现场推进会上呈现示范,为全省建立高品质生态茶园树立了典型。同时针对小绿叶蝉绿色防控难点,将茶园小绿叶蝉声光精准防控列入“三农六方”协作项目(2018年度),2年来申请发明专利3项,研发小绿叶蝉强声强光精准防控设备和虫情自动测报设备,以及正在实施的2020年度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的“茶园病虫害绿色精准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实施”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生态茶园技术体系。

2.2 省级基地认定,确保省级生态茶园示范性

生态茶园工程启动之初即明确了生态茶园的建设标准和每年计划创建数量,给各市县有序组织、从容推进高品质生态茶园创建和改造留足空间。为更好把关创建基地质量,兼顾效率和公正性,借鉴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认定做法[2],确定了县级组织申报、市级组织验收、省级组织评议的工作方式,先由县里组织符合条件的主体差额申报;市级组织熟悉情况的专家对全市申报主体进行验收,筛选出具有示范性的基地,以建议名额的100%-150%不等数量并按验收情况排序上报;再由省级部门组织省内相应权威专家对验收合格的基地一一评议,对存疑情况现场确认,剔除条件相对不足基地,确保每一个省级生态示范基地的示范性。

2.3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茶园生态化改造

浙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浙江茶园的生态化改造。其中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已完成3个年度3个县的整建制创建,即2017年度的长兴县、2019年度的新昌县、2020年度的开化县,共投入899万元,其中补助751万元,对16个核心示范点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农机应用等生态茶园技术,基地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直接经济效益增加共计1690万元,带动了3县42万亩茶园生态发展。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自2016年开始已有三轮,其中生态茶园方面项目逐轮增加,第一轮33个项目中为4个、第二轮40个项目中为12个、第三轮46个项目中为15个,为快了生态茶园技术在各地的熟化应用。两类项目已完成建设的32个基地中,19个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基地,切实加快了茶园生态化改造速度。

2.4 地方政策支持,提高创建生态茶园积极性

生态茶园工程启动后,各市县在原有茶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对生态茶园建设进行了倾斜支持,并对评上“五园创建”省级生态茶园的示范基地给予补助奖励,进一步提高了业主改造创建生态茶园的积极性。如安吉县于2019年出台《加快提升发展白茶产业若干扶持政策》,对茶园生态化改造面积50亩以上的给予300元/亩补助,安吉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基地9个、各级生态茶园基地2.72万亩,均居浙江各县之首。乐清市政策扶持力度更大,2019年起将生态茶园列入农业扶持政策,对评上省级生态茶园的基地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50亩以上高标准茶园给予2000元/亩补助,对道路、物料输送、防霜荫棚等基础设施各有不等补助,在此政策激励下,虽然全市茶园面积仅2.16万亩、居全省74个产茶县的第43位,省级生态示范基地创建却达到了3个,更成为了2019年的全省种植业“五园创建”现场推进会举办地。

2.5 培训宣传推广,形成生态发展共识

在生态茶园创建的过程中,通过集中推介、媒体宣传、培训推进、日常宣贯等方式,在全省茶企茶农中树立了茶园生态发展的共识。生态茶园工程启动之初,即列入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通过业务系统及浙江农业、茗边等媒体宣传发动。首批生态茶园创建完成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业务负责人召开了“五园创建”现场推进会集中推介。每批生态茶园创建后,除在有关媒体典型宣传外,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及各类最美茶园、精品茶旅评选平台中,对生态茶园进行重点展示宣传。另外依托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团队专家和各地茶叶技术专家,累计开展相关培训超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4.4万份,不断提高了业主绿色生产、生态高效认识,营造了全省茶园竞相改造、争创生态茶园的良好氛围。

3 创建成效

生态茶园创建,成功加快了全省茶叶绿色发展的进程。至2020年,全省在65万亩标准茶园基础上,全面推广茶园绿色防控、“减肥减药”和有机肥替代技术,全面提升茶园生态环境与综合产出水平,共创建省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78个,共计10.6万亩,建成省市县各级生态茶园646个、共计19.6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的6.4%,生态茶园已实现由点成面的转变。

生态茶园建设,有效带动了全省茶产业增效。生态茶园可通过改善茶园土壤、环境、生态等,提高茶叶产量、品质,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茶园效益[3]。据浙江省茶叶业务系统调查,生态茶园里化学农药使用量平均降低37.0%、化肥使用量平均降低34.7%,茶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茶叶品质明显提升、茶园效益明显提高,采摘茶园亩产值可达939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31元[4]。带动全省近三年来持续增产增收,2020年浙江茶叶总产量19.1万吨、总产值238.6亿元,分别比实施前(2017年)增6.70%、23.12%,采摘茶园亩产值8359元,比实施前多1126元,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春茶季,仍取得产量增0.22%、产值增5.17%、价格增4.79%的良好局面。

茶园茶区环境改善,不仅提升了杭州梅家坞、龙坞茶镇、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等原有休闲养生热点,更涌现了宁海天空茶境、新昌云上茶乡、淳安湖上茶园、安吉万亩茶园等诸多生态茶园秀美景观,带动了周边茶民宿的开发与提升。2020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出的浙江十大精品茶旅线路中,就有生态茶园50处。生态茶园的创建带动了浙江茶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全省涉茶第三产业增值从2017年的6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91亿元,增49.18%。

4 存在的问题

经过3年的创建实践,浙江省生态茶园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很多瓶颈与不足需要突破。

一是生态茶园技术还不够完善。如在生态配置上,茶园防护树、隔离树、遮荫树等树种选择和种植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还缺少与机械生产配套的种植管理规范;在绿色防控上,对茶园主要病虫特别是小绿叶蝉的精准防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茶园绿色防控设备设施的增多,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需要能够归并实现“一机多用”;在精准施肥上,传统测土配方施肥费时费工,推广效果不甚理想,需要更简便的实现技术。

二是政策支持还有待加强。当前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重点项目和各市县自发政策上,缺少全省层面扶持,做不到各产区政策的全覆盖,影响了生态茶园的推进进度和均衡性。虽然2018-2020年的种植业“五园创建”工程顺利完成,全省已建成近20万亩各级生态茶园,规模占比仍较小、离变共识为共性仍有差距。

三是需要配套技术减负。生态茶园的部分技术,如增施有机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都存在需增加劳动量、加剧劳动力缺少情况,需要有相应的农机支持和智能化技术配套减负。

四是部分人理解有偏差。受市场影响,存在生态茶园等于原生态茶园、野生茶园、有机茶园等误解,认为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甚至不用耕作管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主体对茶园生态的科学提升。

5 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瓶颈与不足,浙江应进一步发挥涉茶生态资源丰富、技术优势明显、专业人才集聚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将生态茶园建设作为浙江茶产业“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做精做优浙江生态茶园,筑牢浙江茶叶品质基石。

一是继续深化生态茶园技术研究。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瞄准生态茶园技术体系薄弱点,以病虫害精准防控、遮荫树的选择与种植技术分别列入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2021年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等技术专项为契机,做好良种化、生态配置、精准施肥、适用农机、生态防控、防灾减灾、综合利用等各方面进一步研究。

二是继续推进生态茶园增点扩面。做好总投资3亿元的2020年中央财政重大项目-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第三轮产业团队项目15个生态茶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争取更省市县更广泛财政支持,以及省级生态示范茶园的持续认定,加快生态茶园创建进度。争取到“十四五”结束,各级达标的生态茶园规模达到50万亩以上、全省茶园生态化明显改善的效果。

三是开启智慧茶园研究与应用。将智慧茶园作为浙江茶园建设的未来方向,在浙江更香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茶园平台已开始试行,新昌、安吉等多地开展智慧茶业建设等基础上,产学研互动进一步深化物联网、各类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茶叶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转化应用,努力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和远程诊断、控制等智能化管理。同时基于当前智慧茶园建成成本尚远高于产出,不拘泥于智慧茶园技术的成套应用,应根据技术发展及时选择投入低、应用性强、实效性好的单项技术纳入生态茶园建设中,实现生态茶园逐步智慧化。

猜你喜欢

茶园浙江省浙江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Mother
Task 2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周宁生态茶园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