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
2021-12-05叶晓芸
叶晓芸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城乡差异被逐渐拉大,农村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其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关乎农村的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资源条件(符明秋等,2021)。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存在污染特征相对简单、生态环境处理设施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应当仅靠政府主导,提倡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张丽萍等,2021)。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意义,并对饲料企业在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意识不足、参与度不高、资金投资较少、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进行分别论述,并依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饲料企业展现社会责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价值。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意义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也离不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十分必要,具体体现在:(1)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关系着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农村早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和环保意识,过度开采资源、填湖造地,对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湿地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这些破坏短时间内难以依靠大自然进行恢复,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无法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稳定资源。因此,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居民的美好生活,也会影响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要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因此,生态振兴能为乡村发展带来动力,形成产业人才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宋幸宇,2020)。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生态环境治理创造契机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治理提出了要求,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如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这些具体措施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对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要求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督促农村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转型升级,进一步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霍玉璨,2020)。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同样乡村振兴也为生态环境治理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分析饲料企业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发现,当前饲料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另外,由于饲料企业管理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理念、思路、方式等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企业发展进行联系和挂钩,进而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决策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考虑不到位,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第二方面,部分饲料企业管理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进而会存在一些短视行为,在短期内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忽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有生态环境的支持(邓玲等,2019)。
2.2 资金缺口大,相关政策支持不足饲料企业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缺口相对较大,企业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建设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饲料企业绝大部分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在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饲料企业的关注重点仍然在控制成本、增加营业收入等方面(常烃,2019)。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还存在不够细化等问题。近年来,为加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国拨付了大量的资金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保障,但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薄弱,资金与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对企业的支持政策不够细化及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利润空间有限,对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资金短缺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部分村庄在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后,由于缺乏后续的运维资金,且没有专业化的企业力量来进行运维管理,导致一些环境基础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损坏,制约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张志胜,2020)。
2.3 技术水平难以达到绿色生产要求饲料企业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无法达到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的要求,可能存在对周边环境排放污染物,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负担。饲料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饲料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无法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的要求。饲料企业要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生产,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但部分饲料企业缺乏相关人才和资金支持,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条件,进而在绿色饲料产品生产上缺乏技术支持,造成资源浪费(邓想等,2019)。另一方面,企业对污染物的处置能力有限,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饲料生产车间的冲洗及饲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只经过简单的设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后的污染物与排放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进而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难以满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求(鞠昌华等,2019)。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对策
3.1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加强饲料企业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应立足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首先应提升饲料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饲料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意义、实施目标、实施对策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并时刻在生产过程中融入生态环境的管理思路。从制度层面、员工思想意识层面、具体决策和生产过程等方面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形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持。其次,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饲料企业要主动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行列中,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组织中,积极展示企业正面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认同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获得消费者的支持(程莉等,2018)。
3.2 加强绿色资金支持饲料企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相关政策不完善的问题,饲料企业要加大绿色资金投资,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不健全之处。一方面,饲料企业要投入绿色资金。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饲料企业可以建立绿色资金账户,分批次地进行资金投入,而对于一些企业规模较大的集团化、品牌化的饲料企业应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主动在绿色资金投资方面作出表率,形成资金集约化、规模化,以产业的形式加强生态环境投资和参与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如加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饲料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免相关税收,给予资金拨付、技术指导、人才支撑,帮助饲料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的水平。政府部门要促进饲料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沟通协作桥梁,让饲料企业与相关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加强合作,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同时需要对相关研究项目予以指导(李恩菊,2020)。
3.3 提升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提升饲料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能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保障。第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无害化和减量化生产模式。饲料企业依托农村资源进行生产加工,要在资源开采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将乡村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如进行绿色种植,发展绿色农业不仅能提升饲料产品的质量,还能提升农村土地的营养,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赛有明,2020)。第二,在生产加工工艺上进行技术优化,饲料企业要形成合力,发挥集团、战略联盟等合作优势,提升生产链的技术水平,减少加工废料的产生,实现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生产。第三,加强环境处理处置设备的配备水平,对难以依靠饲料企业力量进行环保产品研发的企业,要通过采购第三方外包服务、购买先进处理处置设备等形式来提升污染物处理水平(袁磊等,2020)。对于有一定研发能力的饲料企业,应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