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比较视野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问题与路径

2021-12-05吴蕾蕾庄兴忠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益教育

吴蕾蕾,庄兴忠

1.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以社会价值为导向,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公益创业追求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效益的统一,是对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商业创业的实践反思。社会公益性是公益创业的根本属性,市场经济性促进公益创业持续发展。公益创业教育是随着公益创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培养公益创业人才的教育活动,而非创业教育的公益化,公益创业实践是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基础。2005年,哈佛大学格雷格·笛茨教授首次提出“公益创业教育”,认为公益创业教育是培养能够识别机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企业家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高校具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天然优势,肩负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因此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也应运而生。“创业”“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教育”“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四者之间存在着层层深入、递进细化的内在发展逻辑。在“双创”战略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力探索。

1 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以及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既具备创业教育开创性、创新性的本质属性,又可外延至社会意识和道德教育,包括解决社会需求或问题、获得公益企业规模、获取资源、发掘机会、探索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以及评价成果[2],以创新性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现阶段国内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湖南大学于2008年10月开设国内高校首门公益创业课程,并于2009年9 月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公益创业学教材。此外,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展了公益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在课程教材开发和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从外部的时代背景以及公益教育创业本身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使命来看,目前公益创业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人简单地把公益创业教育视为商业创业教育,甚至在公益创业教育和商业创业教育之间划上等号,忽视了公益创业的核心属性—公共利益价值。具体而言,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从本质上而言,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更注重对公益创业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由公益文化传播而带来的社会创新驱动力的提升。因此,单纯地将是否成功创业作为评价高校创新成绩的指标有失偏颇。二是过度地强调创业个体成败,主观地忽视了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国家战略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以及高校创业教育本身对于学生个体在思维模式及创新能力上的提升。

1.2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教学针对性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内容笼统化。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职业规划”“就业导向”等基础性创业课程开展,针对学生公益创业精神和社会服务意识等的专业性课程严重不足。同时,课程本身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及实效性,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无涉及。本课题组对691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7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公益创业教育没有太大实际作用,对于创业实践本身帮助不大。二是课程进度统一化。接受公益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态度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按照高校传统的大课堂、统一授课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往往是事倍功半,也扼杀了对真正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发掘。三是缺乏必要的实践课时。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由于缺乏相关资源投入,学生能够进行实践的机会较为有限,实践平台较少,许多高校甚至以邀请名人分享创业经验取代课程实践,这种与真实公益创业场景的脱节,直接导致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工作的虚化、弱化、偏化,使得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创业教育的理想成果是真实的创业项目,但“公益就是免费”的观念在我国还比较普遍和根深蒂固,政府、社会和高校对于公益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有限,对其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重视度不高,从而导致了落地创业项目不多。

1.3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欠缺 公益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讲授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当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由于公益创业教育在高校中仍旧是边缘弱势学科,无法获得大量关注,许多高校尚未设置单独的创业教育教研室,更无从谈及公益创业教育教研室,教师也大都由其他专业课的老师或辅导员兼 任[3];本课题组在对创业教育授课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来自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兼职教师占6.6%,来自高校经济或管理类专任教师占12.1%,其余均是从事就业或创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二是教师质量待提高。创业课无法完成项目孵化的弊端已经凸显,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公益创业经验。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任课教师普遍缺少创业经验和实践经历,调查显示仅有8.8%的授课教师曾经有过公益创业的体验;在对是否参与过企业经历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0.9%的教师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其他授课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但大都不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模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讲授,从而大大降低了公益创业教育课程的效果。

1.4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公益创业教育的体系包括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等[4]。我国许多高校针对公益创业教育制度的适应性研究仍然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公益创业教育发展速度较慢,高校对公益创业教育的资源支持程度不足,造成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现状。二是欠缺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机制。指导和反馈机制是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学手段与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优化学习质量、加速学习进程,规避内容笼统化、课程进度统一化起到重要作用[5]。三是缺乏有效宣传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公益创业作为有益尝试,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知。高校应引起重视、进行合理宣传,营造良好的公益创业氛围,并逐步建立完整的公益创业教学发展机制。

2 国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典型实践与经验

21世纪以来,公益创业教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政府、企业、高校和非营利组织在公益创业教育方面的交流日渐增多。从政府、高校、社团组织、社会力量等要素对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

2.1 市场机制主导,社会力量驱动,政府辅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的青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其创业教育的历史积淀也最为深厚。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机制上的鲜明特点在于以市场机制和资本原则为主导,社会因素起到辅助和协同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十分有限。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致使美国政府压缩了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供给,迫于竞争压力,非营利组织只得运用商业运营模式来创收以弥补政府压缩经费导致的经费不足问题,公益创业由此产生。到20世纪80年代,私募基金组织、高校和协会是美国公益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截至2001年,包括义工在内的美国公益企业雇员超过1 500万,约占美国劳动人口的27%,产值贡献率为13%[6],并且全美已经有148 所院校提供公益创业教育[7]。因此,美国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

从公益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上来说,美国多数大学商学院都设立了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开展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教育,并列入了教学培养计划,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百森商学院等[8]。 从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维度上来看,为了培养创业时代的全球领袖,哈佛大学通过举办公益创业大赛、构建公益创业实践项目、建立跨学科学生社团等众多举措推动公益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全球公益创业教育的领航者。美国成立类似公益企业联盟的会员制协会,建立公益企业家网络联盟,提供创业培训机会和技术支持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而从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实践强调跨学科特性和社会导向。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就由该校商学院、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等多个学院一同打造;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创业者训练营关注了全球范围内的典型性社会问题,包括全球健康和全球贫困问题。

美国政府主要以税收调节非营利活动等手段发挥间接作用,为公益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如美国政府2000年实施了《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规定对设立在欠发达地区的“社团发展基金”实行税收抵免,投资期限超过7年的最高可抵免投资额的39%收入所得税,以此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欠达地区经济发展;政府放低非营利性组织的门槛,并采取免税等促进发展的措施,从而使公益创业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政府推动主导,市场机制辅助,社会力量协同模式:以英国为代表 英国大学生公益创业主要发挥政府的力量。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确定法律地位。英国政府2004年颁布了《公司(审计、调查和社区企业)法令》,确定了新的公益企业形式—社区利益公司,还统一了公益企业法人形式,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公益企业的合法地位,很大程度地推进了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二是成立专门机构。英国政府在2004年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来提高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并且积极推动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三是提供政策扶持。英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手段对公益企业政策扶持,英国贸工部提供资金,为公益创业教育提供业务资源与培训课程,还设立了“业务通”为公益企业提供商业信息和商业建议。此外,英国政府设立发展基金、凤凰基金以及社团发展风险基金等分类基金扶持公益企业的创办。

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机构设置以及政策制定,营造了良好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氛围,包括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在内的许多商学院设立了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公益创业研究,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创业相关的选修课。课程将“公益创业赢利是为了公益”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因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英国高校将商业文化融入到公益创业教育中,依赖企业和商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

其实不仅在英国,在德国、丹麦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对于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大学公益创业,其与北美地区不同的鲜明特质就在于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起主导作用,市场机制起辅助作用,社会力量等因素起到协同、保障、促进的作用。

3 国际比较视野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对策

公益创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多元化支撑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政府和社会团体合力助推公益创业发展,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取知识、信息、资源、资金等要素,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世界一流高校有关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至少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与借鉴。

3.1 注重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文化和环境的构建,强调环境的熏陶和培育作用 通过对欧美国家公益创业教育的研究发现,一流大学普遍重视对公益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公益创业教育理念与办学使命紧密结合。哈佛大学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颁发机构建设的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及领导的支持等,构建有利于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已有研究表明校园文化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9]。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到对整体环境的规划,小到对某个校园草地标语的设置,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

3.2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学生发展和学校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活动中必要的资源和实践投入。首先要组建具备公益创业思维的师资队伍,开设专门的公益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层面上对公益创业知识进行讲授;其次需加强与企业单位、社会各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合作联系,为学生提供公益组织运营实践平台;同时要建立独立的项目孵化平台,比如大学生创业园等,支持项目入驻并孵化,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资金支持;最后在公益创业氛围的营造上,学校可建立公益创业网站,拓展学生公益创业对外宣传渠道,扩大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为公益创业教育活动配备丰富的资源,直接体现了学校对于“以学生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视,同时融合了社会需求,促进高校职能的统一。

3.3 开拓公益创业资金渠道,助力学生公益创业实践 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在创业计划启动的初期和项目建立后的早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一流高校而言,公益创业教育项目得以成形,首要原因多是校友对学校的捐赠,充分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在项目投入运营之后,学校一方面也尽力投入经费,并鼓励公益创业教育机构与社会企业(营利和非营利的)开展积极合作,开拓资金来源的渠道,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所需的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还要为大学生公益创业者聚资引财,积极搭建企业支持平台。社会企业应发挥示范效应,以企业投资入股、公益服务或产品在企业孵化等形式加大企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持。例如联想公司推出的“飙爱心,创未来”公益创业项目,为胜出团队提供10万元创业基金,同时推荐团队进入公益组织进行实习,积累公益项目运营经验,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输血和造血功能。

3.4 建立公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落实系统性发展思维 公益创业教育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融入学校的整体体系中。尽管从目前来看,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还难以称得上体系,但是在梳理其发展轨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总体的发展路径是生态系统式的。从发展的设计,到资源的配置等,都体现出系统式、集群式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术机构与行政力量之间,抑或是高校内部的学术机构之间,甚至包括了高校与以产业部门、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外部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开放合作、共生演进的密切联系。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甚至是必由之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就是要实现“创业性”与“教育性”的相互融合[10]。

公益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深层次地促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开展,以社会为平台,以高校为基底,在创新实践教育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高校公益创业的内涵及外延。在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意愿,从而反哺和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系统的完善,更为合理地构建集“理论性”“实践性”“创业性”“公益性”为一体的创业生态系统,并最终实现高校公益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公益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公益
公益
公益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公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