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职业院校中医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探索

2021-12-05杜高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众创导师空间

杜高鹏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1 提升中医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能力不足等已是摆在国家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认真探索实践,以探索出符合中医类专业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1.1 转变中医学类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中医类专业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自身特点较难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较其他专业更为困难;不少师生尚不能正确看待创新创业教育,对其认知还存有误区,认为医学行业针对性强,特别是中医类学生认为课堂中学习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等都是古人留下的正确知识及理论,根本无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专属于创新能力强、创业意愿高、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

1.2 通过创新发展中医,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现行中医医疗及相关行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望闻问切”等形式进行诊疗服务,其模式创新不足。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改革和高度重视健康产业的背景下,其服务模式与现代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创新才是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必要途径。中医类专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能将个人兴趣和梦想结合在一起,通过自身努力拼搏,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3 有利于从创新中觅得商机,拓宽中医类专业学生就业渠道

中医类专业学生相对西医或医学技术类专业就业渠道较窄,就业形式单一,但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商机。古代医者行医多为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类专业具备自主创业的基础条件和意识先导。而以中医养生、保健理疗、康复调理等为主导的新兴健康产业逐渐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医药所蕴含的创业商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中医类专业学生正确认识中医文化的魅力,从而建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从中医药宝库中觅得商机,拓宽其就业渠道。

2 职业院校中医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中医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一方面职业院校中医类专业学生课业负担重,必修课的课时量较大,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不强,没有突破原有的创新创业模式,且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较少,缺乏示范效应,导致学生对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不重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愿不强烈。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

大多数医学类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片面,在开展活动时重形式轻效果,忽略学生个体差异、主观能动性及创新创业潜能的发挥。选择学医的学生大多专业归属感强和职业忠诚度高,面对繁重的医学课业,学生更加无暇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部分社会舆论将医学生自主创业视为荒废学业和不务正业,使得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受挫。医学生的父母对孩子毕业去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学生本身,因此大部分家长并不支持、鼓励子女自主创业。而中医类专业学生更讲究师承,学习的方剂、疗法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创新创业意识更加淡薄,观念相对落后。

2.2 研究理论与实践契合度不够

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很难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医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师没有找到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结合点,大多注重理论的讲授和缺乏实践及模拟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导致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离。

2.3 没有突破原有的创新创业模式

中医类专业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创业项目难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学生忽视对中医类器具的创新研究,没有将中医创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缺乏创业平台对资源的整合,没有将课堂理论教育、课外创业实践、创业比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个性化指导等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类型包含了校内组团型、区校合作型、校企合作型、国际合作型、参赛办班型、专业试点型六大类别[1]。但是适合高职院校的创新模式不多,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寻找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 构建“1 +X”模式的众创空间

3.1 “1+X”模式

“1”是指集中建立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对众创空间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活动。在基地设置众创空间管理办公室,导师团队工作室,金融服务、工商注册及法律法务咨询室,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室,路演厅,洽谈室等。“X”是指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所涉及中医药不同的专业领域,如养生、保健、针灸、推拿、美容、康复等,分别成立项目组,实施项目支持及运行。各项目组由众创空间指派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给予指导并开展活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地,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其真正感受创新创业实践[2]。“1+X”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为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

3.2 众创空间导师团队构成

众创空间的建立不仅积极打造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着力增强组织、协调、服务和辐射带动等方面的软实力,不断提升众创空间的综合实力[3]。采取“专业导师+创业导师”的双导师模式,专业导师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创业导师为社会兼职人员(医药企业的管理者、医药行业专技人员等)。由于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学生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需要有专业方面的支持,专业导师发挥专业课对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创业导师则以辅导员和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专家或校友为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使其具有优势,能够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3.3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的运营

初创阶段,各项目在实验实训室开展活动,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对产品和健康服务项目进行完善。利用专业的设施设备,对产品进行试验,分析论证有效性、安全性,完善提取、加工、制作等技术。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借助专业设施条件,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专业技能,如在专业导师指导下进行推拿手法、美容技术、艾灸、拔罐、刮痧等技能训练。同时,创业导师指导项目及产品的前期包装和策划方案。项目成熟后,入驻众创空间门店对外运营并进行孵化。专业导师协助解决运营中的专业问题,创业导师指导项目的开展,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外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1+X”模式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依托众创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研究

4.1 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点”

对现有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革,形成一套与中医类专业学科课程以及健康服务产业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一是众创空间导师团队参与专业教学课程设计,大学生创业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机会识别能力,关系到能否将创新机会转化为丰厚利润,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一构成要素[4]。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点”,众创空间导师团队参与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拟订,在原有知识点基础上圈定出可创新点、可创业点,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对创新创业点进行讲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二是众创空间导师团队参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创业逐渐低门槛化,甚至在未来十年会出现零门槛。但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简单地作为一个选修课进行教育,有失偏颇[1]。依托众创空间双导师队伍,专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材编写和授课。根据“双创”教育需要,在创新创业教材编写中加入中医类专业领域的“双创”案例。创业导师开设“双创”云班课,定期组织“双创”讲座,让“双创”教育贴近专业,不再枯燥空洞、距离遥远,使学生能依靠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

4.2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2.1 依托众创空间,打造一支创新创业主力军 大学生创业意向包括创业行为倾向、创业需求性和创业可行性三个方面。研究团队依托众创空间基地,自主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在中医学院全体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全面分析中医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及特点。通过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分析,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性创新创业讲座或进行GYB、SYB等大众性创业培训,指导有意向的学生大胆创新创业,形成一支创新创业主力军。

4.2.2 组织竞赛活动,遴选培育重点创新创业项目 由学校中医学院牵头,学校团委、学生会、养生协会、美容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承办、参与,开展各类健康服务的专业活动、知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均由众创空间基地整合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导师团队担任主讲、指导和裁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遴选出学校重点培育项目,并且由众创空间基地安排专家或科技特派员进行孵化培育及产品研发指导,引导项目可持续发展。由于医学类专业共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和技术要求高,中医类专业也不例外,都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技能锻炼,这就决定了医学领域的创业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成效慢、时间长的特点,加上学生在校期间繁重的课业负担,无宽松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坚持长期创业。在此背景下学校要谨慎遴选重点项目并着力建设示范平台,同时大力进行指导,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

4.2.3 培育重点项目,建立体验式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对于具有专业特色的重点示范项目,众创空间基地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对其进行培育孵化。中医类专业技术讲究以“师承”方式传承知识,而中医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也可沿用此方法。通过众创空间基地协调,组织示范性创新创业项目以“师带徒”形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指导,逐步形成“老带新”“二、三年级带一年级”“毕业生带在校生”等模式。

4.2.4 以兴趣为导向,引导非医学类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学校鼓励创业但不鼓励盲目创业,支持创业但更支持专业创业。中医类专业学生学业繁重,课程压力大,专业归属感较强,应支持和鼓励其学有所用,依靠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从健康服务产业入手,结合现实需要和可操作性,让更多的人享受专业的健康服务。学校也要充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有其他创业意愿的,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众创空间为其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并积极联系校外相关行业专家或专业公司为其进行产品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包装、策划经营等服务,助力学生圆梦。

4.2.5 注重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双创”的动力 对各项目孵化出的产品或成果,充分发挥众创空间基地对外联系的纽带作用,通过三步法助推产品落地、转化和升级。第一步由导师指导相关成果专利申报、工商注册,完成落地工作;第二步通过校企、校地等合作模式,引入风险投资,设置种子基金,组织开展路演,展示推介,助力成果转化;第三步基地通过了解行业企业需求,针对优秀成果进行研发升级或为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提供新思路。

5 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5.1 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在此创新创业模式下,学校2017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人数和培育项目数量均大幅度提升。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和企业数量增加,2016年前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为8项,目前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和企业项目共22项,增长率为175%。

5.2 创新创业参与人数和获奖人数明显增多

以“1+X”模式的众创空间为载体,建立的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下,2017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人数和培育项目数量均大幅度增长,2017级学生在实习前与刚入校时相比,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人数比例提高了60.37%;2017级学生和2016级学生相比,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人数比例提高了33.89%。截至2020年3月,中医学院2017级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参赛24个项目,获得校级奖项16项,市级奖项4项。2016级学生参加创业比赛12项,获校级奖项5项、市级奖项1项。研究表明2017级学生“双创”活动参与度和获奖数量、质量比2016级学生均有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欢

众创导师空间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V eraW an g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导师榜
爱情导师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