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5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基本苗耗水量主茎

吴 敏

(民权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民权 476800)

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小麦种植量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量的24%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22%以上,在粮食生产、流通、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小麦能作为制作各种面食和酒类饮品的原料,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1]。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是小麦优质高产种植的重要环节。选择小麦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种植习惯等因素,以及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抗病性与适应性等特性。豫东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半冬性为主,可适当选用弱春性品种。在栽培中要突出当地主导品种,避免品种杂乱。

2 播种

选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是小麦播种的关键。小麦的播量和小麦的分蘖特性、播期、土壤质地和播种地生态环境有关。分蘖力强的品种基本苗要求少一些,分蘖力差的品种基本苗要求多一些;高产田要求基本苗较少,低产田、旱地基本苗多一些[2]。例如,中筋小麦基本苗180万~210万株/hm2(行距25 cm左右),弱筋小麦210万~240万株/hm2(行距25~30 cm);稻田套播,中筋小麦基本苗210万~270万株/hm2,弱筋小麦基本苗270万~300万株/hm2。另外,适期播种时,种植密度宜控制在180万~240万株/hm2(大面积种植时基本苗为225万~270万株/hm2);适期早播基本苗适当减少,通常比适期范围每早3 d、基本苗减少约15万株/hm2,但最低不低于150万株/hm2。

3 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质资源,含有氮、磷、钾、钙、镁和蛋白质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但省去了收获工序,而且提高增加了土壤肥力,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虽然秸秆还田有诸多益处,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小麦生长造成危害,如留田秸秆长、还田量大、旋耕浅、秸秆积于土壤表层以及秸秆分布不均匀等均会造成耕层翘空不实、保墒性差、秸秆分解困难,从而不利于播种和出苗。另外,过多的秸秆还会使碳氮比失调,造成麦苗根系发育不良,导致出现吊根、黄苗、减产等后果。因此,秸秆还田后应深耕、耙透、耙实,还田量应控制在3 750~4 500 kg/hm2。

4 精准化施肥

河南省各地区的小麦高产田,产量均在8 970 kg/hm2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是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丰富,其含量分别在20、120、80 mg/kg以上。因此,养分充足是小麦高产的重要保障。

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每667 m2一般需要完全腐熟的有机肥4 000~5 000 kg、纯氮9~10 kg、五氧化二磷20 kg、氧化钾6~7 kg。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将农家肥、钾肥以及1/2的氮肥作为基肥施入土壤,剩余的化肥作追肥处理。对于高产麦田,在小麦灌浆期可喷施0.3%~0.4%的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锌、硼、锰等)+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共喷一两次;还可根据小麦长势,在拔节后每10 d喷施一次氨基酸微量元素+0.3%~0.6%尿素溶液,以增加小麦的粒质量,缓解干热风危害。

5 科学管水

对于已开好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深层渗漏及土壤结构不被破坏,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同时,还要搞好麦田外的三沟排水设施建设[3]。

在小麦拔节前,地温低,地表蒸发量较少,麦苗生长慢,该时期每667 m2小麦日均耗水量仅有0.35 m3左右,因此不需要浇太多水。在拔节至抽穗期,小麦进入生长旺盛期,耗水量大,一个月的耗水量占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5%左右,每667 m2日均耗水量在3.0 m3左右,对水量的需求较多,一旦缺水会导致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因此,此时需保证田间灌水充足。小麦拔节后茎秆和叶片生长快,需水量增大,充足的水分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和大穗数,因此,在此期间要保证60 cm以上的土层有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需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拔节水需早浇,一旦田间持水量低于70%就需灌溉。小麦抽穗到成熟大约需要38 d,这一阶段耗水量占生育其总耗水量的40%左右。特别是抽穗前后,茎叶生长最快,日耗水量可达4 m3左右,如果发现小麦缺水,需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叶面积达到最大,且此期气温较高,叶面蒸腾作用强烈,需水量较大,一旦缺水可导致小麦扬花受阻、授粉不良、籽粒不饱满。因此,需及时浇水抵抗干热风危害,保证小麦正常灌浆和生长[4]。

6 预防冻害

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 g,兑水50 kg均匀喷施,可抑制麦苗生长,增强麦苗的抗旱、抗冻能力。小麦受冻后,应及时补肥浇水,增加小麦营养,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小麦拔节前受冻,可使用壮蘖肥,促使其恢复生长。小麦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浇拔节水,减轻冻害损失,恢复小麦生长。追施量应根据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幼穗冻死率90%~100%的田块,每667 m2宜使用尿素10~15 kg;主茎幼穗冻死率70%左右的田块,每667 m2宜使用尿素8 kg;主茎幼穗冻死率50%以下的田块,每667 m2宜使用尿素5 kg;主茎幼穗冻死率在10%以下的田块,不需要增施恢复肥。

7 化控

为了促进小麦正常发育,要做到促控结合,科学进行施肥、浇水。一是在小麦叶面喷洒多效唑、矮壮素或助壮素,以有效防止麦苗倒伏;二是在小麦拔节期、齐穗扬花期分别喷洒三十烷醇溶液,可减轻干热风危害。另外,适时适量喷施亚硫酸氢钠、赤霉素等,也能起到化控御害的作用[5]。

8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8.1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小麦穗粒减少,影响小麦产量。防治小麦纹枯病,可每667 m2用25%果盾水乳剂20 mL兑水15~20 kg喷施,或使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 g、20%井冈霉素40 g兑水50 kg顺垄喷施。

8.2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需重点防治的病害。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时期均有可能发生,可结合防治小麦锈病、吸浆虫,麦蚜虫等病虫害,每667 m2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10 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 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 g兑水30~50 kg喷雾防治,也可用百丰达30~50 mL兑水15 kg进行喷雾,间隔10 d左右再喷一次。

8.3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多发生于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赤霉病属于气传病害,当小麦处于抽穗灌浆期,同时又遇阴雨天气时,病株残体内的病菌就会大量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引起大面积危害。对于小麦赤霉病,当全田小麦抽穗达到80%~90%时,如果预报有连续2 d以上的阴雨天气,则必须在下雨前一天进行施药,以免赤霉病大面积流行。可每667 m2使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 mL兑水30~45 mL喷雾防治,用药时也可以加一些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小麦的抗性,减轻小麦受感染的概率。

为有效防控小麦病虫害,除了使用化学药剂外,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上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通过栽培、耕作、施肥等农艺业手段对小麦进行生态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9 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质量,增加产量。收获时间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秕粒多,品质差,会造成减产;收获时间过晚,颖壳松散(容易脱粒),穗茎变脆(容易掉穗),遇到阴雨天还容易穗上发芽,导致难溶性蛋白比例下降,淀粉酶活性上升。因此,只有需适时收获,才可保证小麦产量及质量。

猜你喜欢

基本苗耗水量主茎
故城县五角枫耗水特征研究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烟草主茎生长动态模拟与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
沟灌条件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的探讨
基于负压抽吸的节水马桶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