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05牛洪玲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会公众风景园林

牛洪玲

(沂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 沂水 276400)

风景园林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具有美化城市面貌、维护城市生态的功能,能促进人与建筑、环境和谐相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融入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文化因素,以构建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为目标,可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充分彰显城市风貌特色,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风景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美化城市风貌,而且具有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杀菌以及构建生态文化等功能,能减少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1]。

1.1 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

工业、交通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烟尘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均是城市环境污染的来源。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肺脏”,可充分发挥其净化环境的功能。例如,风景园林中的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气体(CO、SO2、HF等)的功能,同时可以阻滞烟尘、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优化城市环境。另外,园林景观植物可以削弱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1.2 杀菌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部分绿色植物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通过建设园林景观,城市环境卫生得到良好的改善,能减少病菌感染引发的各类疾病,从而更好地维护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为其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1.3 构建生态文化

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建设追求人居、城市、自然相和谐,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进而构建城市的生态文化,并将其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文化的构建,能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追求自然精神,并对园林景观中蕴含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2 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风景园林设计与建设的目的是构建优美、舒适的城市生态空间。其一方面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供城市居民在其中游览、休憩和娱乐,能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更多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心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人性化设计。该过程中需要追求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多样性、舒适性与和谐性。

2.1 整体性

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其目的是形成统一的风格。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林景观的功能。应结合现实情况,对园林景观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园林景观设计既要形成统一的风格,又要彰显出差异性的特色,避免产生大量“雷同”的园林景观。

2.2 多样性

风景园林设计的多样性,则是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丰富风景园林的服务功能。结合区位条件,具体了解城市局部区域的人口密度、人流量等方面的信息,尽量使城市风景园靠近居民的活动区域,形成公共社交空间,方便人们进行游览、休憩和娱乐。在人口密度、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风景园林景观服务半径较小,会增加其承受的负担,影响其服务功能。服务半径的不合理设计,还会在布局区域形成“盲点”,进而影响风景园林的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差异性,进行风景园林多样化设计,满足社区范围内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需求,从而提升风景园林对人们的吸引力。

2.3 舒适性

以往的风景园林设计重点关注景观的视觉效应,容易忽视人们对风景园林景观舒适感的需求。为了提高风景园林的舒适性,需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观赏视距设计。因为合适、恰当的观赏视距,可以呈现出更为舒适的观赏效果。另外,还应考虑人的行为习惯,让人更好地适应和融入风景园林环境,获得舒适、放松的感受[2]。

2.4 和谐性

风景园林设计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统一、平衡、比例协调、自然过渡等多个方面。其追求在形成统一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布局平衡。可采取对称平衡方法,根据风景园林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均匀分布各类设计元素(结构、颜色、纹理等)。或者采用不对称平衡的方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改变,充分凸显自然特征,减少人为因素,自然组合、随机排列多种设计元素。这种不对称平衡能呈现出平衡、稳定、自然的对称美感[3]。

3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3.1 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主要以美化城市面貌、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风景园林的服务主体是社会公众,因此,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增进人们与城市生态空间的互动,使人们获得舒适、安全的体验;应尊重城市居民的想法,采纳可行性意见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强化其环保意识,认识到风景园林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能积极协作、配合城市环保工作开展[4]。

3.2 提高空间环境丰富度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利用好城市内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例如,结合地区的历史文化,对于具有历史沉淀、文化价值的建筑,应进行保护性扩建、改建。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充分彰显公园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在靠近江、河、湖的区域建设综合公园,打造水上项目,将水面与风景园林搭配起来,对于增加公园景色和改善城市气候有着积极的影响。社区公园的风景园林布局,应更多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专类公园的设计与建设重点是如何紧抓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专类园应有的作用,实现专类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因此,专类公园建设一方面需要靠近人口密度、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另一方面要选择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带[5]。

4 结语

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具有美化城市风貌、维护城市生态良性循环、杀菌以及构建生态文化等功能。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能充分凸显风景园林的整体性、多样性、舒适性与和谐性等特征。进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时,应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满足社会公众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心理需求;提高空间环境丰富度,并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环境效益,为美化城市面貌、维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支持,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社会公众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