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家风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21-12-05孙琪
孙 琪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对于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再发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退,相反,社会发展至今,正是有优秀的家风文化为基础才能建立友好和平、互利互惠的发展环境,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代高校教育者已逐渐认识到良好的家风教育对于学生形成优良作风、树立正确三观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1],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高校教育工作也需要将家风建设当作重点教学工作,不仅要将传统优秀家风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当中,更需要提高家风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应用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其本身三观就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2],在这个阶段接收到的各种文化信息都是辅助其形成健全三观与人格的重要内容[3]。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是其了解、学习优秀家风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源源不断地接收优秀家风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日积月累地全面了解传统家风文化,可见,家风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发展。
一、传统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育人理念
自古以来,文化发展与育人制度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紧密,传统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的传承与再发展也需依靠育人制度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愈发明显[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家风文化在文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5]。自此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理念在多方倡导下渐渐深入人心。
当前高校教育的侧重点已不再单单是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其思想发展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保证其形成正确三观。传统的思政教育贯穿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讲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政认知,当代思政教育则设立了专门的课堂,以更专业的授课形式去传输思政教育的内容[6]。同时,高校思政课堂中传统家风文化的比重也与日俱增,主要是由于传统家风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热情,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学生了解、学习思政内涵与家风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家风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比重增加之后,改变了学生碎片化接触家风文化的现状,强化了思政教育与家风文化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系统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也更全面地了解了我国优秀的家风文化。在当前文化强国战略与思政教育发展同步进行的环境下,这种学习方式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
2.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引领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就是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就如同思政课堂设立的初衷一样,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仍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这个目标的实现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能够从多个途径了解到国外的信息与文化,对于尚未完成学业的高校学生而言,其辨别力不足,再加上其三观尚未完全建立,极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7]。种种现实环境都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着不同层次的冲击,这对于我国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除了依靠家庭教育之外,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学生面临的文化环境多变且复杂,这就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政教育课堂的功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发展诉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社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思政课堂转变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加大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比例,特别是优秀家风文化的比例,毕竟文化内容是思政教育最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的部分,我们想要传播文化务必要让学生相信文化的力量,感受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思政课堂中必须充分展现家风文化的魅力,这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传统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必须利用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全方位宣传,特别是其中一些优秀的文化内核,例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不卑不亢等优秀品质,必须借助思政课堂帮助学生得以全面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家风文化的内容,明白其学习的必要性[8]。从另一层面来说,优秀家风文化的广泛融入,也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我们知道,思政教育如果仅仅靠简单或复杂的理论说教是无法让学生深刻领悟的。优秀家风文化的融入就会对乏味的理论说教增光添彩,提升学生兴趣,高校可以通过提取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至于太过乏味。
3.实现家风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快速融合
传统家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三全育人”的普及之下,高校育人体系与优秀家风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完全充当家风文化传承与再发展的载体。时代的变迁告诉我们文化传播的形式与渠道也需要不断变化,传统家风文化中有许多珍贵且独特的内容,其想要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融入多元文化的发展当中就必须经过不断地转化,此时借助高校思政教育就成为了有利条件,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群体是学生,因此在文化的呈现形式上也会依据学生信息的接收特征作调整,调整之后的文化内容与传播形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契合学生的思维[9]。
高校思政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其中也强调了传统文化应用的必要性。当前各大高校也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设计专门的思政课堂,再如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以潜移默化与重点教授相结合的形式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拓宽了教育渠道。同时,基于家风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发展地位,对于我国全面型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传统优秀家风文化的融合发展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 重现传统家风文化鲜明特征
传统文化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历史长河中,文明传承的方式依旧需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特别是传统家风文化,其传承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大众品德的建设。因此,借助一切渠道传播家风文化相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三全育人”视角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化,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多样化、全面化[10]。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家风文化在当前社会文化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高校学生对其了解依旧不足,这对于学生品德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想要让高校学生重视文化传承与思政发展就必须使其了解到传统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加,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人才培养的重心。当前形势下,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重现传统家风文化的特点,通过理论讲述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将家风文化系统传达给学生。此外,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体现传统家风文化的特点,还有助于实现教育感化。自古以来,无论是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通过传统家风文化对后代进行道德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家风文化是实现教育感化的重要手段。
二、优秀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提高教育者的文化素养
传统家风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过程必定是漫长的,其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高素养的引领者能够快速使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文化学习方式。“三全育人”视角下,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得以充分体现,但对教育者而言,这也是新时代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样化,除了需要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以及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外,还要承担引领者,观察者的角色。对于教育者而言,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考虑到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工作,采用何种方式管理好学生的纪律与情绪,如何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如何做一个好的观察者,了解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想见,在家风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育者的身份会更加多重化,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素养才能处理好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高素质教育者队伍的建设既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保障,更可以为家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2.提高家风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比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是国内文化,还有许多国外文化也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入我国,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显著。总体来看,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渐渐被大众忽视,特别是我国家风文化,其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甚至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成为了一种小众文化。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接触家风文化的渠道更是有限,因此对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是因为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意识缺失。
想要改善传统家风文化的发展现状,还需要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传播困难的问题。高校学生接触传统家风文化的主要渠道就是高校课堂,尤其是高校思政课堂。其功能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帮助学生了解时事政治、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增加传统家风文化在高校课堂中的比重,加入优秀家风文化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系统化、全面化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为学生学习家风文化创造平台。另一方面,学生也能通过掌握的优秀传统知识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是非观更加清晰,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提前做功课。
传统家风文化的学习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应当是刻不容缓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远是其发展的后盾。特别是对新一代青年人而言,文化的学习是了解国家发展历史、民族习俗养成的最佳途径,高校思政课堂已承担起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任,就需要明确传统优秀家风文化传承在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综合提升家风文化比重。
3.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的思维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其接受事物与知识的方式已不是传统的死学、死记。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多元文化与互联网的影响下,对于理解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远比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更轻松、扎实。我们在强调思政教育与传统家风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更需要明白知识的传播与传承也不能依赖传统教育方式,思政课堂依旧是学生学习家风文化理论知识的主渠道,但除课堂之外的学习也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高校学生除了要接受思政课堂教育外,还要学习多种文化知识,对于知识的接受度与理解力是有限的,我们想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风文化就必须防止理论知识过度传输。
思政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还可以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可以定期带学生去观看有关于传统家风文化的纪录片与影片,这些影视内容的选择可以尽量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相连接,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观影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巩固所学习到的家风文化知识,使学生对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合的过程中有独特且深刻的体悟。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有纪念意义的传统家风文化浓厚的场所去切身感受一下文化的氛围,感受家风文化在特定场所中的魅力和运用效果。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家风文化知识组织故事会,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使家风文化知识得以巩固,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4.借助互联网创新教育方式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节奏,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三全育人”视角下,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高校也意识到人才的培养不能一味注重学业成绩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德育。德育概念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德育的基础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家风文化对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借助互联网优势传播传统家风文化,这种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宣传的方式在当前文化环境下可以说是喜闻乐见了,相比于死板的理论阐述,互联网囊括了家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仅有最传统的家风文化,还包括了与学生思维模式更契合的文化接受模式。克服了文化接收片面的弊端,也为高校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文化信息,提前做好备课,尽可能讲述最全面的文化内容。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大量有关于家风文化的片段和事例,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这些事例充实家风文化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传统理论课堂带来的疲惫感与抵触感,全新的学习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内容。
互联网学习热潮来势汹汹,教育模式也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及时作出调整,学生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因此教育者也需要转变思维,利用互联网优势传播传统优秀家风文化,这种形式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者而言也是一种创新与发展,只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与思政教育、文化传承就会成为发展教育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