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路径探析

2021-12-05陈春宏胡燕萍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抗疫

陈春宏 王 军 胡燕萍

(1.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四川 成都 611137)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全体中国人民积极主动参与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彰显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思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逻辑起点,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是爱国主义在个人情感层面的体现,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的殷切关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时代主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爱国主义的主题。[1]这是国家梦、人民梦和个人梦三者的有机统一。第二,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本质[2]。 要同时紧扣爱社会主义和爱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第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落脚点。第四,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它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助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五,爱国主义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凝聚14 亿中华儿女的“粘合剂”,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心针”,指明中华民族前进方向的“指南针”。

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疫斗争中的彰显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全力以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疫情阻击战。在抗疫斗争中,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得到充分论证,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统一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1.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

疫情防控是对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道德觉悟的一场大考。从抗击疫情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人民在这场世纪大考中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

一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中华儿女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如国家干部、党员同志千方百计减小疫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同胞不幸感染新冠病毒时,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抢救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主动捐款捐物,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等。

二是忠心报国的担当作为。面对重大疫情,成千上万的“逆行者”挺身而出,冲向一线。医务工作者身先士卒、坚守一线;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志愿服务者无私奉献、不畏艰辛;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投入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抗体制备等工作;教育工作者精心备课,上好网络课程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三是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每逢国难当头,定会涌现一批批爱国仁人志士奋不顾身地保家卫国。疫情面前,抗疫战士毅然逆行、不计生死;也有许多人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下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决心。如武汉市一名医生李文亮在抗疫战斗中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牺牲;徐州市一位支部书记厉恩伟连续13 天坚守一线,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等。正是这些防疫英雄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固的城墙,才赢得防控态势的持续好转。

2.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得到充分论证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3]爱国主义的本质在抗疫中得到充分论证,厚植了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加深了人民对党的领导的认可。

一方面,抗疫中的伟大实践论证了爱国与爱党的高度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表现在党中央高度重视、集中统一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情况。他亲自指挥并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防控对策,为防疫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同时,他亲自前往抗疫一线调研指导,慰问工作人员并为其加油鼓气。

其次,表现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身先士卒、坚守一线。疫情期间,党员同志用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5]

另一方面,抗疫中的伟大实践论证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天的中国熠熠生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的紧要关头彰显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疫情发生后,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党员同志、社区工作者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冲锋一线、日夜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宅于家中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热心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成为防疫后备力量。

其次,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有效应对疫情,全国人民迅速形成“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三百多支医疗队伍、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冲向前线;全国十九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的城市;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短短十天建成等。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出色的领导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更加坚定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3.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统一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中国主张的爱国主义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7]在重大疫情面前,中国不仅肩负起了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责任,也不忘自己作为大国的担当,主动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一方面,立足民族,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竭力保护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疫情爆发后,党和政府时刻挂念海外同胞的安危,积极加强与驻国政府间的沟通,全力保障其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面向世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在抗疫斗争中,我们团结一致,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积极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竭力做好本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和救治措施;同时,主动向国际社会公开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经验,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医疗物资和团队援助等。有效防止疫情向国外蔓延,为全世界抗疫工作争取宝贵时间,积累有效经验。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路径

抗疫过程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英雄事迹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契机。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抗疫这个特殊教材,利用抗疫中出现的爱国事迹、爱国行为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使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

1.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的建设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重视。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堂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首先,要讲好中国抗疫中的爱国故事,突出育人效果。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来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思政课堂,突出爱国故事的育人效果。讲好爱国故事要立足于两点:一是客观真实阐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还原历史真相;二是注重结合时代特色彰显故事的道德和价值引领作用。课前,思政课教师要用心选材,关注故事的吸引力;课中,要创新故事的讲述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在后疫情时代,讲好爱国故事,传承爱国精神,对于激发和厚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将为其今后强国志、报国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炼抗疫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培育扎根人民、为国奉献的责任和使命意识。思政课堂上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要立足于扎根人民、为国奉献的责任和使命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8]思政课教师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此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提倡主动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到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实践之中,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的主旋律作用

新媒体是当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最迅速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媒体中的主力军,其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深受网络的影响。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9]自疫情爆发以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宅于家中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这就使得网络媒体成为了大家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许多感人抗疫故事涌现在网络媒体上,成为了备受广大学生关注的“热文”。如医务人员在除夕之夜积极驰援武汉;广大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等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海外华人华侨踊跃捐款捐物等。这些爱国事迹在网络空间中鲜活生动地培育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紧紧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开展互动性强的网络宣传教育活动,使得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嵌入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这既丰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也坚定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效地传播了网络正能量。

3.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典型示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工作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利用好先进典型和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是后疫情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路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10]

自疫情爆发以来,领导干部科学指挥,党员同志主动请缨、奋战一线,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逆行”,夜以继日地奋战,以血肉之躯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坚固的城墙。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人物,如率中医药“逆行”的英雄张伯礼院士、84 岁高龄依旧“逆行”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仍奋战于抗疫前线的张定宇院长等。每一位冲锋在一线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等的爱国事迹都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大学生。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要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高校要及时抓住契机,积极创造条件,使抗疫先进典型、榜样人物的鲜活素材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以此来传递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从而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4.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相对侧重于以课堂教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1]这类学习方式较为传统,思想性、理论性较强,但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在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所以,后疫情时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来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在抗疫时期,许多学生踊跃参与志愿活动,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如信息登记、定时消毒、门岗管控等,为我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在志愿活动中,他们也接受了最生动、最直接的爱国教育和爱国精神的培育。同时,开展意蕴丰富的爱国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一种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遗址等,走入历史现场,深入感悟中国革命历史,深临其境地了解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在可触可感中追寻爱国精神的踪迹,有效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实现对其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和升华。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抓住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契机,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爱国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其能动性和主动性;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培育过程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从而使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心中,厚植和坚定爱国主义情怀。

抗疫斗争淬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当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让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而且要放眼未来,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之中,激励广大青年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是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保证祖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高效利用中国抗疫中的鲜活素材,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