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建设的现实挑战
2021-12-05蒋建波
蒋建波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我国新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改革,建设智慧化的校园,架构一体式与智慧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笔者通过调查,尝试剖析当前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挑战
1.教育集团校间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壁垒。
各个教育集团共同研究和自主开发的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强自身在区域内的主体地位,汇聚教育集团之力研发的优质资源一般不会轻易与其他教育集团共享。有限的优质资源和日益高筑的数据壁垒导致教育信息技术资源重复制作,产生大量的数据垃圾。
2.教育集团校间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不均衡。
将资源优势校与薄弱校组建成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管理、师资、信息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集团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取决于资源优势校的能力,集团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成员校教师的自主创新热情,实现由个人智慧到群体智慧,再到集体智慧的转变。
二、校区自主建设的挑战
1.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欠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教师迫切需要增强信息化运用的意识,提升信息化运用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性变革要求教师把传统的课堂面授和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规避二者的缺点,实现信息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但在现实中,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师管理的保障能力尚欠缺,不同规模的学校都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教育管理精准化不足。
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经常凭借已有的经验进行决策,难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全流程的精准调节与管理。部分校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能力欠缺,既不能有针对性地统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全局,也不能因地制宜地协调学校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硬件资源的严重浪费、软件资源相对稀缺、优质资源难以实现交互共享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3.双空间融合教学环境缺失。
双空间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新型教育环境。物理空间包括智慧教室、教具学具等,目前各智慧校园已经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虚拟空间集各种云端资源,能根据学生所处情境的不同,呈现个性化、强交互、小粒度的新型空间,构建校内校外可学、线上线下联通的混合式开放性泛在教学环境。目前部分学校网站尚不具备保存这些资源的条件,还须进一步建设。
三、家校合作方式的挑战
1.家校合作方式单一。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校合作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基于Web 2.0网站的家校联系方式。这种路径多以班级博客形式开展活动,随着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官方网站的退出与关闭,各种基于班级博客的家校协同合作模式有逐步淡出的趋势。二是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的家校联系方式。基于QQ、微信等通讯手段开展的家校联系方式,增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双重影响。目前,这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在中小学占比较大。三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下的家校共建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开辟了学校教学的新时空,将教学活动延展到校外,使家校合作模式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交流方面具有跨越时空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合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然趋势。但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家校合作方式仍相对单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
2.家校合作范围狭窄。
笔者在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检索后,发现关于家校合作课题内容的新探讨相对较少,泛在学习等创造性研究成果未能在此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仍停留在家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层面。学校应充分利用创造性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实践活动,构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尝试从信息共享延伸至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逐步由原先技术支撑的教学协助,走向教学模式的创新。智慧校园的实施和建设不仅指向基础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以广大师生为核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优化人才培育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