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1-12-05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吴清岩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吴清岩
现代社会,创意、创新、创业正在成为时代的主流。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创新才能应对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国家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通过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高校众创空间的起源及发展
众创空间是从欧洲的“创客空间”转换而来的,英文是“Maker Space”。“Maker”翻译成中文为“创客”,含义是喜欢创新生产的一类人。“Maker Space”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阶段被翻译成制造空间,就是后期的创客空间。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创客们在同一空间内可以进行共同合作,从而在开放性资源知识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新事物。
在我国,“众创”是在2014年诞生的。达沃斯论坛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轮草根创业和大众创业浪潮,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还推出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迎合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业服务平台,从而为社会中的广大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生成经济发展创新动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更为明确和具体。国内各高校也依托自身优势和特点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众创空间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二、高校众创空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高校众创空间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激情
一般情况下,高校众创空间可以划分为创意理论和创业实训两大部分,包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四个核心要素,即创意社群、创意实践、创意开放资源和创意协作空间,具体由办公管理区、创意讨论区、创业仿真实训区、创业公共服务区、创业项目孵化区、创业成果展示区与项目路演大厅等构成。众创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也可以真实感受到创业的整个流程,因环境的影响而滋生创新创业的意念。
(二)高校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搭建了实验室,帮助学生完成从创新到创业的飞跃,并包容学生的失利
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有一个产生、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也是如此。高校众创空间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一个发展和纠错的实验室,学生的创意落地是一种突破,从一种想法变成一种实体,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众创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实验的环境,学生从而获得自己人生当中难得的经验,有利于步入社会更好的发展。
(三)高校众创空间通过孵化项目,促进初创项目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虽然有梦想、有创意,但在许多方面还是新手。众创空间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行业分析、融资对接、财务与法律顾问、活动沙龙及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扶持,降低了创业风险与创业成本,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通过众创空间,学校定期举行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政策宣传、创新创业成果展等多项活动。通过参赛获得专家指导、资金扶持等。通过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对接,引进律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专利代理事务所等创业孵化、法律、工商注册、财务、会计和税务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程化服务。在孵化期内免除房租、水电、物业等费用,同时享受政府创业孵化基地的各种政策优惠条件。
(四)高校众创空间通过展示创新创业成就,发挥宣传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
高校的众创空间是创新创业项目的聚集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地。通过众创空间可以看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大一刚入校的学生,现场参观学习众创空间的场景,了解优秀创业团队的事迹,自身的创新创业意念被激发,主动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中。学生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更容易沟通和相互理解、支持,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根据对高校众创空间的调研,入驻空间的学生团队逐年增加,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参与学生上千名,创业成功率逐年提升,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
(五)高校众创空间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载体,有利于科技研究成果转化
高校教师是科技发明的重要力量,每年各个学校都有教师申报专利与科研项目,产生科研成果,其中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学生的项目,可以将发明专利在项目中进行实践,带领或指导学生共同创新创业。近几届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中有很多教师的成果或者师生共创的成果。学生的众创空间为师生的共创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可以让项目迅速落地,促进科研成果与经济的结合,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
(六)校企共同开发与运营众创空间,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
高校不断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资源,发挥整合优势,加强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同时,通过建设众创空间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与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行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建培养基地,实施联合教学,建立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大平台。现在许多学校的众创空间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和运营的,通过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等模式创建一个空间,吸引创业学生入驻。或者采取企业冠名方式,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到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并与企业、政府、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
三、高校众创空间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高校众创空间由实体空间向云空间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众创空间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拓展,而且这种模式更加便利,覆盖面广,不受场地等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推广自己的创意,招聘项目合作者,在网上就创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二)高校众创空间由单个向联盟发展
高校众创空间联盟以优化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打通大学生创业者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建立高校之间的创业资源共建共享、有效协同的沟通平台,成为互联共享的载体。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开发创新创业网络课程、招募创业导师等系列活动,助力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成果展示、比赛活动和项目研讨等,更加广泛全面地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更加专业规范
目前,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主要以学校独立运营和校企共同运营为主要经营模式,多数是非盈利性质的。这种运营与行业发展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不利于长期发展。随着对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模式的探索,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契合高校自身发展状况,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运营模式将得到较好的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总之,高校众创空间在培养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众创空间的发展将遵循行业规范要求,在拓展时间与空间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