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策略探究

2021-12-05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赖吉红

亚太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建设文化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赖吉红

为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本文拟从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任务和实施步骤出发,阐述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具体策略。

一、严格遴选标准,抓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队伍和项目选拔

(一)选拔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协助的学生网络文化建设队伍,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阵地的主人

培育建设过程中应抓住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党员、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学生骨干,他们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积极主流,有着较强的行动力和号召力,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另一个主体是普通学生中的“网络大V”,他们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熟悉网络、善用网络,集聚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在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能更好地凝聚和引导学生。这两个主体既能代表学生广泛的需求,也是网络文化工作室不断创新和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高、熟悉网络环境、热衷思想引领的专家学者与名家大家,营造师生共建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积极组建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班主任等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互联网解释中国奇迹、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能够听懂和认同;另一方面,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网络公信力的高校“大V”,鼓励有底气、有本事、讲政治的专家学者开专栏、开博客、开微信,放大主流声音,反击错误思想和言论,把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这些内容入耳、入脑、入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遴选一批具有网络育人功能的项目,着力建设一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作为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反映,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项目的选拔应把握几个关键点,即是否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服务,是否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利于提升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否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保证遴选项目能丰富育人工作的内涵、拓展育人工作的外延。

二、注重组织培育,抓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过程管理

(一)聚焦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重点建设

1.坚持学生导向,抓好阵地建设,从服务切入

加强网络思想引领,整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大力建设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和主题性教育网站,主动创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网络思政文化作品。建设网络共享课堂,整合优质学术资源,开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共享。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好“易班”平台,探索网络互动社区建设模式;开发个性化、特色化App,丰富线上服务功能;推进教师和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育人的覆盖面。

2.坚持影响力为根本,抓好内容建设,从黏性入手

坚持内容为王,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服务,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表达形式与呈现载体,围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创作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网络文化作品。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以校训校歌等为载体,创作网络视频作品,激励大学生传承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开发校内手机App,权威解读学校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广泛宣传学校重要成果,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热点。

(二)立足品牌化和优质化建设,加强过程考核

1.立项申报,严格准入,注重品牌化建设

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指导委员会,组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导师团队。项目遴选前期,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组队。按照“重点项目、特色项目、一般项目”分类立项,注重选拔特色鲜明、品牌整合高的项目,既要有综合性的网络文化工作室,也要有特色的文化工作室,旗帜鲜明、各有所长。

2.中期检查,能上能下,注重项目化运作

在过程控制方面,可引入“台账”的方式。各立项项目要拟定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预测阶段成果以及团队的成长周期等,并将相关的原始材料进行记录,作为中期检查和终期结题的重要参考依据。立项中期,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团队、项目运转和影响力进行评估,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对于中期检查合格的项目继续给予资金支持,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予以整改,整改不合格的项目则终止立项培育。

3.考核评估,落地推广,注重优质化产出

在结果评估方面,可引入“答辩”机制。项目指导委员会综合分析项目实施的整体情况和答辩情况,从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三个层面评估其影响力,把影响力作为检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成果的主要标准。对于触犯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评选一批学生原创网络文化成果,及时推广优秀网络文化成果。

(三)注重激发师生内生动力,强化激励机制

对于管理人员,完善培养培训和激励评价体系,解决好职称职级、待遇、培训、发展等问题。对于专业教师,修订职称评审文件,出台网络文章认定细则,并将认定结果作为科研成果和职务职称评审依据,量化教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情况,计入教学科研工作量,努力培育一批网络名编名师,开办一批网络名站名栏,发表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对于学生,将参与网络文化工作纳入学生综合考评,把网络文化工作成果进行创新学分认定、创业扶持或志愿服务认定,在学生的各类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

(四)加强制度管理和技术管控,严格安全管理

1.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对于批准成立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备案各工作室的网站、域名和IP地址,坚持落实主体责任制,明确教师和学生责任人。严格落实“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和“用户实名注册”措施,定期对各工作室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督查。同时,加强学生团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增强学生对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和批判能力。

2.加强技术管控和危机预警,制定网络安全应急机制,多方联动、构筑合力

积极参与高校网络联盟建设,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目标。学校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工作室动态的监管,对于出现舆情的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此外,应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三、推动成果转化,抓好大学生优质网络文化成果推广

(一)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完成产品输出

积极应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文化传播形式,创作微电影、微课堂、微动漫、微公益广告等网络文化产品,培育网络文化品牌。把建设成果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中来。例如将优秀的网络原创文章、原创网络漫画、图片汇编成册,汇编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将一些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音频或视频改编成舞台剧、话剧,在校园内演出;把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想法或做法落地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等。

(二)总结成功培育经验,促进百花齐放

认真总结优秀案例,深度挖掘建设经验,做好经验推广,辐射和带动其他网络建设管理工作。例如,在前期试点的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中选拔几所高校作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示范高校开展经验交流;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困难组织研讨,解决基础问题;积极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公共平台进行优秀文化成果宣传;打破单一高校模式,鼓励有着相似文化或地域背景的高校整合资源,建设有地缘特色的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注重与传统媒体衔接

网络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于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能忽视不管,放松警惕;对于新媒体也不能过度放纵,突破底线。两者要保持同一导向要求和内容标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实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形成立体多样、交叉融合的校园传播体系。

猜你喜欢

大学生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