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1-12-05渤海大学张东伟

亚太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萧军锦州红色

渤海大学 张东伟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锦州红色文化资源简介

红色文化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革命斗争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所内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外化为祖国大地上的各种展馆(厅)、遗址、文物等资源。红色资源链接着过去和未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厚重文化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是思政课堂上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育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来,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家国情怀,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锦州是辽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同时,锦州的战争历史也非常悠久,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松锦大战和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就发生在锦州,被称为“新中国的曙光升起的地方”。这些战争给锦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来源。锦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的一系列红色文化资源

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包括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塔山阻击战战斗遗址、配水池战斗旧址、牤牛屯前线指挥所及周边战斗遗址等一系列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我党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辽沈战役期间,为了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伟大斗争,辽沈战役的胜利从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我党我军的战斗热情,党和人民对解放全中国的信心倍增,辽沈战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二)东北交通大学遗址公园、锦州南山生生果园和锦州苹果廉政园等文化资源

东北交通大学遗址是80多年前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建地和义勇军战斗遗址,是全国唯一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攻打日军师团级司令部战斗遗址,又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地。锦州南山生生果园是爱国人士李善祥先生为抵制日货而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苹果基地,改变了市场上日本苹果泛滥的局面。“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毛主席生前不止说过一次,而是说了三次。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李善祥先生决定将生生果园一切财产全部捐献给人民政府,充分体现了李善祥的爱国主义情怀。锦州苹果廉政园就坐落在生生果园内,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廉洁自律的作风,也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萧军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坐落在锦州凌海市,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学气息的标志性建筑,收藏有萧军作品手迹、生前录像带、线装古书、名人字画及其他各种资料。萧军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配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萧军早年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用笔进行文学创作,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萧军对党和祖国忠贞不渝,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是我党的真挚朋友,毛主席曾评价他是一个“极坦白豪爽的人”。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源于长期的革命奋斗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映了百年来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史及价值取向。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把红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举措,是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影响力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对青年一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学是关键中的关键,在课堂上赢得学生的喜欢和拥护,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当今一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更侧重于体验感和浸入感。所以,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教材。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就可以结合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等具体的红色资源来讲述,甚至可以把课堂搬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来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近距离地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使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教材内容变得鲜活起来,诸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会像放电影一样生动起来、凸显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多元的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广泛传播,互相融合,互相激荡。西方一些国家为了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动摇政治信仰和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确保青年一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思政课教师的重大历史使命。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红色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号召他们争做爱党爱国、努力奋进、敢于担当的一代新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是最好的书籍。通过讲述东北交通大学和锦州南山生生果园的故事,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伟大的抗战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真实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有效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思政课,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学习,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其融入思政课堂,成为一种必然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借助本地的革命遗址和各种革命场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经典著作等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并逐渐使其接受认可红色文化,崇尚革命历史,提高对我们党和国家红色文化的追求,更好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利用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学习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基于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教师团队

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对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必然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红色文化底蕴。同时,要将思政课讲得有底气、有力量、有内涵,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最富有内涵的理想信念,在思政课教学中用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构筑中国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因此,首先我们要对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统一的有关红色文化发展历史的实践教育,可以带领教师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战斗遗址、锦州苹果廉政园等基地进行参观培训,让教师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经受爱国主义洗礼,从而在授课中更加有底气、有力量。其次,思政课教师要集中学习和整理文献史料,形成能够在课堂上使用的文字材料和案例库,集中进行备课,反复演练磨合,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最后,要定期举办理论培训会、教学座谈会,定期对教师进行学习教育、理论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因此,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武装一个强大的思政教师团队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有效地融入课堂,使好的思政课像糖溶解到水中一样,让红色文化资源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充分利用VR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红色资源带给学生的浸润效果

V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简称,通过VR技术,可以构建虚拟三维空间的高度仿真模型,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产生强烈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感受,获得浸入式的强烈体验感。将VR技术应用于锦州红色资源的开发,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比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时,通过VR技术,可以将辽沈战役的战争场景建构出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战场上密集的枪林弹雨,体验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体验我们党为了建立新中国而付出的艰苦努力。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让课本上枯燥的文字鲜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主动型”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模式使得本来就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革命历史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思政课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效果较差。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由原来的单一化、纸质化逐渐变为主动化、多样化、信息化。如在给艺术学院学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授课,比如让学生通过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成立一个包括导演、剪辑、摄像、编剧等的剧组,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角色,从而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建立思政教育红色实践基地,实现实践育人

高校思政课程有其教学规律的普遍性,同时也有本身的特殊性,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之外,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明确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鹊志,做奋斗者”。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及,当个体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围渗透中时,个体会在无意识中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其个体意识在不自觉中被主流意识形态占据,这样的个体即具备了符合国家需要的主体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社会实践是把个体意识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锦州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紧密合作,如在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交通大学遗址、萧军纪念馆等各类红色资源场地建立渤海大学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学活动。比如给文学院的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到萧军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参观萧军纪念馆,结合萧军的生平和文学作品,讨论萧军为什么能够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党的真挚朋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参观走访,利用实践调研、红色故事比赛、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形式,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融入其中,感同身受,引发情感共鸣,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萧军锦州红色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萧军纪念馆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追忆红色浪漫
攻占锦州东大梁
围攻锦州 会战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