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

2021-12-05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郭幼虹

亚太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人教版主体意识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 郭幼虹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其知识体系较为庞大,课堂教学的难度也较大,若是教学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势必会增加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按照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便完成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的预期目标。但一直以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均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与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未能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主体参与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分析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尤为关键和必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立足教材,从教材中去挖掘可应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确保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总的来说,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在教材知识点挖掘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将教材知识点与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借助心理感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主体参与意识。比如在人教版必修2“三视图”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飞机、磁悬浮列车的三视图,并配上动听的音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些伟大发明背后的故事,对学生给予足够的情感鼓励,以此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第二,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时可以参考“生活即教育”思想。具体来说,在挖掘教材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史知识引入课堂,尝试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历史,并谈一谈微积分对数学的影响,然后引入导数的知识。再比如向学生讲解人教版必修5“等比数列”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麦粒与棋盘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既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又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人教版选修2-1“椭圆”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油罐,而后让学生分析油罐的侧面有什么样的性质。再以人教版必修1“函数的表示法”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某地区的电信资费标准为:当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时收费0.2元,超过3分钟后,每超过一分钟要多收费0.1元。则你能写出通话收费与通话时间的函数表达式吗?这样的函数称之为什么函数?”相信通过提出这样的生活类问题,学生可以大受启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强。

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性的修改与完善,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比如可将一些教材上的例题转换为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可以选编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在思考和探究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在人教版必修2“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空间三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为几个部分?”学生理解和思考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此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转换成另外的形式,即:“一块蛋糕切三刀可以切成几部分?”这样的问题势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可大大提升。再比如进行人教版必修5“解斜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池塘宽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思考和探究,设计出测量的方法。待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便可以引入解斜三角形的知识,此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很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有助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吸引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唤醒主体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总的来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设计递进型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每一位学生均参与到学习中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比如在人教版必修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思考两个平面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当门发生移动时,目前这一种位置关系是否会发生改变?”“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为什么是垂直关系?”“你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怎样处理的?(这一问题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知晓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未知知识点,这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第二,确保问题足够新颖和富有思考性。要想彻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始终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给学生提出新颖和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中,继而成为数学思维的主体。比如在向学生讲解人教版必修1“二分法”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贴近生活的问题:“某水库闸房与防洪指挥部之间的线路发生了故障,但是因为线路长达10km,所以实际检测故障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且在夜晚会有很多的困难。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的去查找,维修人员需要每查一个点便爬上电线杆子。如果让你们去解决这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样的方案?”这一道题目从实际生活着手,问题有着趣味性和新颖性,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利用二分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主体参与意识。

第三,问题要有足够的开放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时,要把握至关重要的两个点,一是要让所提出的问题有梯度,虽然起点低,但却有发展性和层次性;二是要控制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难易适中,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而解决问题。

三、牢牢抓住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寻找准确的时机,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寻求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

第一,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而后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探究,必要时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辩论,此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可以强制性地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第二,抓住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高度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表情和举止,认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开展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与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可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务必始终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来对待。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时,教师可以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确保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人教版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