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展现美术学科魅力
2021-12-05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 钟 英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课堂教学要保持动态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有效提升课堂魅力指数,促进教学生成,为美术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展现美术学科魅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崭新追求。教师要深入教材展开研读探索,通过多种辅学手段推出更多互动性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一、动态情境生成,营造魅力课堂学习氛围
设计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突出其动态性,为美术魅力课堂学习气氛营造创造条件。多媒体应用、故事导学、作品展示、实物观察、学习介绍、观点投放等,都有利于构建动态学习情境,可以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充分调动学生学科思维。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和组织,让动态情境丰富生成资源,以服务学科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冷与暖”时,教师在导学阶段借助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信息,并作出观察提示:“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第一幅图是雪山,第二幅是海上日出,从色彩角度展开分析,从感官角度进行体验,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之后,给出鲜明而统一的答案:“雪山图的颜色是白色、青色,观察时的体验是寒冷,而海上日出是橙色、黄色,观察时的感觉是温暖。”教师顺势引入冷暖色概念,要求学生对不同颜色进行具体分类,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为强化学生学习认知,教师准备了一些图形,要求学生做冷色和暖色处理,并对色彩效果进行分析,体会不同颜色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对比中建立审美认知。为强化学生感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对周围景物做色彩分辨,从“温度”角度进行评判。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开始观察身边的色彩,在交流环节学生将观察情况进行汇报: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喜欢穿白色的衣服,看上去就显得凉快,白色应该属于冷色。窗台上有一盆花,开出的花朵是红色的,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温暖的,红色是标准的暖色。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观察解读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强化冷暖色的美术定义。对身边的色彩进行观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冷暖色图案,要求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给学生感官带来冲击。学生美术感觉顺利启动,进入观察环节,并在深入分析中建立冷暖色概念。教师推出图形涂色训练内容,将学生带入实践应用环节,美术课堂学习气氛逐渐浓郁起来。教师动态情境设计适合,给学生提供色彩训练内容,增加了更多学习体验机会。教师跟进观察,根据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调整设计,这是教会学生应用的结果。
二、悬疑问题生成,提升魅力课堂教学品质
美术学科教学辅助手段很多,借助问题展开教学是最常见的,教师要注意不断创新,对问题设计形式、呈现形式进行创意改造,以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科思维形成冲击,提升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问题的设计,或者鼓励学生展开质疑学习,也可以推出辩论话题,或者是借助问题展开知识竞答活动,这些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创新设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数。
学生对一些趣味性美术问题有主动探索的意识,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组织和调度,让悬疑问题发挥重要助学作用。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设计,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或者是让教师解读问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和研究的机会,训练效果会更好。在教学“蔬果的剖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打开多媒体播放视频《有趣的蔬果剖面》,作出观察要求和提示:“仔细观察每一种蔬果的剖面图案,你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开始观察和分析,介绍看到的情况,如火龙果的剖面图,学生从点点的分布角度做介绍:“不管纵向还是横向剖面,火龙果都包含丰富的“点点”,这些点点分布均匀,多到数不胜数。”再如猕猴桃剖面,学生这样介绍:“猕猴桃的剖面有点,也有线,还有面,形成点线面的结合。”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拿出一些蔬果,如黄瓜、南瓜、土豆等,要求学生现场解剖,观察其截面,说说其突出特点。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教师继续投放问题:“这些植物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和结构呢?你能运用美术的视角做阐释吗?”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体验:“黄瓜横截面呈现外圆内角的特点,内部图形为多角形结构,如果是成熟的黄瓜,还有一些白色的种子分布其中。南瓜横截面更有特点,外围有一些波浪形褶皱,内部有不少空隙,其颜色为橙红色,瓜子分布不均匀。”教师对学生观察情况进行归结,从美术角度引导,要求学生对这些形状和色彩做进一步确认,将学科学习推向高潮。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短片,给学生进行直观展示,设计具体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思维。特别是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专业训练。学生在具体介绍时都能抓住其特点,从点线面等角度思考。学生对视频观看、实物展示、操作体验等学习活动有强烈的参与热情,教师做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使其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三、灵活活动生成,丰富魅力课堂操作体验
美术课堂需要诸多活动支持,教师在活动内容选择和活动形式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生成,还可以提升课堂魅力指数,给学生带来更多活动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美术活动形式有很多,生活写生、美展参观、现场创作、作品讨论、实物观察、竞赛游戏等,都能够带来更多教学生成资源,为魅力课堂构建提供助力与支持。
美术学习活动选择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取向,以提升教学针对性。美术活动设计有多重选择,教师要做好活动资源整合,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处理,以提升学习效率和品质。在教学“节奏的美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尝试用手掌击打节拍,让学生跟随操作,背景画面呈现一些花墙、栅栏等图案,引导学生对这些图案进行分析:“美术作品中带有节奏,不仅能够体现出图案的规律性,还能够带来更多美感,这种美体现在工整、整齐上。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找到带有节奏美感的图形,看谁找得更为丰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观察,很快就有新发现,教学楼的窗户设计很整齐,而且带有对称性,体现出节奏的美感。操场的跑道呈现椭圆形,同学在跑道上一字排开,很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其节奏感很强。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观看窗外花园中的鲜花,有高有矮,错落有致,呈现节奏美感。学生在观察中又有一些新发现,地板有花纹,这些花纹带有一定的规律,看起来很有节奏感。同学身上衣服也有花纹,这些花纹有更强的次序性,也是美术节奏的体现。教师对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美术审美包含更多内容,节奏本来是音乐学科的术语,用于美术学习,将美术审美标准有形化处理,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直观体验,不妨深入生活之中,对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观察,形成更多学习发现。”
教师借助音乐作品,将美术学习与音乐联系起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学生对美术节奏美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特别是结合生活观察搜集美术图案,找到节奏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身边有太多带有节奏感的美术图案,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组织,能让学生对美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大与小、高与低、粗与细、曲与直、长与短、宽与窄等,都能带来美术的节奏美感,学生掌握了这个美术学习要领,其美术思维成长将会更为快捷。
四、创新训练生成,促进魅力课堂建设进程
美术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做好必要的延伸推演,带来丰富的学习生成资源,对学生形成相应的历练。借助网络搜集美术信息、制作电子作业、展开网络互动、参与美展活动、开展公益宣传等,都属于美术创意训练活动。教师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美术学科训练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要。
美术训练形式丰富多彩,教师精心选择十分重要,学生对美术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训练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如教学“我是汽车设计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沙盘组、制作组、绘画组、设计组等,给每一个小组设计具体的任务,如设计组要求学生展开创意思考,设计出概念化的汽车模型,用图案形式呈现来;沙盘组要求学生应用沙子为工具,设计汽车模型,建立沙雕。各个小组接受任务后,纷纷开始研究和操作,活动顺利启动,教师巡视学生训练,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美术操作表现各异,好作品不断涌现,教师借助手机拍照上传到学科交互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随时观看,参与评价活动。各个小组制作汽车模型的热情很高,教师组织学生对成品进行参观评价,学生互动活动顺利启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展开思考和评价,指出这些汽车模型的突出特点,对美术价值进行解析,学生美术讨论自然打开。有学生这样介绍:“这款汽车图形设计,其外形带有流线型特点,突出动感,虽然好些地方还不是很精致,但整体显得很和谐,布局很匀称,具有较强的美感。”也有学生介绍:“这些沙子模型在造型设计方面有创新意识,其形状都比较独特,能够体现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教师对学生美术性评价进行总结,从美学角度引导,鼓励学生自然形成美术鉴赏习惯,有效提升学科学习效率。教师指导,学生行动,教与学形成多点互动,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分组设计,给不同学习小组投放不同任务,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美术训练环节,在探索性学习中建立美术新认知。学生有不同爱好,参与兴趣小组后应协调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学习,集体创作美术作品,训练效果会更好。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给学生提供专业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美术审美训练成效显著。
五、延伸应用生成,创新魅力课堂探索实践
美术课堂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延伸思考,注意对接学生生活经历,对学生生活学习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延伸美术课堂,促进魅力课堂的打造。学生生活中有许多美术鉴赏的机会,自然美景、美术作品、典型建筑、生活用品、美术饰品等,随处都可以找到美术元素的渗透。教师从生活美术角度进行设计,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展开美术研究和学习,其鉴赏认知会获得更多成长动力。教师有意识地将美术课堂向生活延伸和对接,势必会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冲击,为美术课堂注入充足的成长力量。
生活中有太多美术元素值得关注,教师从美学审美角度进行教学延伸设计,学生接受将更为自然,其学习体验也会更为深刻。如教学“穿编的乐趣”,教师在导学环节拿出穿编饰物,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其选用材料、穿编技巧、美学审美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对这些饰物具有浓厚的观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研究,教师需要适时进行指导,从美术审美角度给出提示,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在延伸训练设计环节,教师推出生活搜集任务:“在我们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一些穿编的饰物,不妨深入家庭、超市、礼品店等场所搜集穿编饰物信息,并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拍摄成照片,为参与集体讨论做准备。”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这些穿编饰物并不难找,学生能从多重渠道找到这些饰物,并获得相关信息材料。在课堂展示讨论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信息进行重点推介,讲述这些穿编饰物的突出特点,分析其穿编技巧,学生积极发言,课堂展示交流气氛活跃。
教师布设生活搜集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积极响应,说明其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学生结合生活观察进行深度思考,这是学习认知消化的过程,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穿编饰物可以观察,学生搜集没有大的困难,能够确保延伸训练顺利展开。教师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对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一定的观察经历,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唯有形成科学对接,才能达成更多共鸣和融合。
在美术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渗透更多生成资源,以对教学形成多点支撑,顺利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美术教学品质和效率。教师推出动态情境、悬疑问题、创作活动,都能够带来丰富生成资源,成功激活学生学科思维,让美术学习变成一种创意探索行动,提升学生感官快感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品质,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美术学科带有创造性特点,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