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讨
——以“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
2021-12-05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张翠翠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张翠翠
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中,需要有效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而呈现出应有的教学实效。在整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有效通过学习通平台教学工具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推行,在课前结合具体情况推送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和学习通互动充分融合,在课后对于相对应的任务进行拓展和巩固加强,进而体现整体的教学成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概述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是一门多样性、综合性的公共课程,融合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使相关方面汇于一体,进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使学生能够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教学标准,为大学生身心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通过该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心理危机预防意识,着重做好自我的心理调节和保健,掌握相关方面的心理健康调节知识和技能,使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认知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进而为自身身心素质的加强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为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往往在心理体验活动等相关方面不能顺利开展,或者开展的实效性与可行性不充分,具体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缺乏应有的规范和标准,导致学生对其没有高度重视,进而使教学效果不能充分满足相对应的要求和标准。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充分融合,进而体现出合力和优势互补的效应,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呈现出巨大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作用,进一步着重针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相对应的引导、启发和监控,发挥更为显著的指引作用。与此同时,进一步有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作为着手点,进而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和优势互补的过程中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学习成效。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策略
本文以“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为具体的案例,重点剖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策略和相关内容,具体体现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和融入相对应的线上教学内容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线上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是关键所在。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借用学习通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超星公司研发和开创,利用这样的媒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融入和释放能量,进而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取得应有的成效,以此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相对应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学习通平台,在上课之前通过预习的模式让学生用手机接收相应的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和反馈,利用抢答等相关形式,以此确保传统课堂模式得到极大的创新和改进,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成效。学习通的覆盖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在教学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不同阶段都要有效融入,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有立体化的数据支持,同时可以通过自动任务和个性化报表的形式进行提醒,让整体的教学和学习更清晰明确,更具备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充分做好线下的教学设计和优化工作
在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线下的教学设计和推进,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在线下要充分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相关方式,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学效果。在具体的设计和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
在线下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通过案例进行启发。特别是针对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提取,以此有效引导教学实践,这样可以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更显著的提升,进而发挥案例的价值和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2.充分做好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更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观点,以此使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学生之间还会有思想碰撞,使课堂的气氛进一步活跃,进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质的提升。
3.更有效地进行角色扮演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对应的故事情节或者问题情境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以及内心感受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充分感知,更有效地进行换位思考,进而使学生的非理性认知或者不良习惯等能够得到充分消除和改正。
4.更有效地设计相对应的团体辅导活动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着重做好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同时也是确保学生在团体情境之中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相关活动。在团体之中,通过团员间的人际交往产生互动的影响,共同发挥作用,这样能够在心理层面产生良性互动,进而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探寻自我,尝试改变,使自我行为和认知更为优化。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方法在学生的团体辅导中可以得到充分应用,也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有效推行,在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融入。
5.充分做好心理测验工作
在该课程教学工作中所呈现出的心理测验工作内容也十分重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雨中人”绘画测验模式,通过这样的绘画测验使学生的心理投射得到相对应的呈现。“雨中人”绘画测验主要是针对个体在压力环境下所采取的应对模式进行评估和判断,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雷电从根本上代表着压力,而伞是一种应对压力的保护方式和资源。例如,在针对大雨场景进行描绘的过程中,如果人没撑伞就会淋大雨,这也充分体现出人在逆境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如果是风和日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逆境因素存在,并且有伞可以应对外界的压力,这说明学生的压力并不是很大,而且可以对其进行良好的应对和处理。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时,在对于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和推进的过程中,要有效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教学模式实施相关内容,进行更有效的推进,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相对应的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学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利用学习通教学模式,进而确保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