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西葫芦根系

2021-12-04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葫芦棚室秧苗

钟 霞

西葫芦产量高,棚室种植平均亩产可以达到10000kg。俗话说“叶靠根长,根靠叶生”,根深才能叶茂,要想西葫芦获得高产稳产,养护根系是关键。西葫芦属于直根系深根性作物,主根发达,入土深,移栽主根不受损伤情况下,入土深度达1.5~2m,所以培养西葫芦强大的根系非常关键。

如何开启西葫芦健身养根之路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控制好生长环境

温、光、气、肥、水、土、菌等环境条件对西葫芦根系生长有很大影响,调控好这些环境条件,对其根系养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 温度 西葫芦是所有瓜类蔬菜中耐低温能力最强的。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地温),高于30℃根系就会弱化,维管束变细;低于12℃则根毛脱落,且脱落后不能再生。所以应尽可能提供适合根系生长的温度条件。白天最适宜的棚室温度为22~28℃,夜温为15~17℃,在10℃左右的温差下,根系最为活跃,生长最好。

棚室种植要尽可能提升棚温和地温,主要方法有选用高质量PO膜、采取多层覆盖、起高垄或M形垄定植、滴灌、垄面覆盖小拱膜、暖气加热等,千方百计在深冬季节提升棚温。夏季则尽量降低地温,通过喷水保持垄面湿润,采取覆盖稻草、秸秆等措施降低地温,给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1.2 光照 根系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强则根系生长良好,反之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会出现只长秧不长根的情况,而且根系还会弱化。所以棚室种植要选用透光率高的PO膜,棚膜要勤打扫;阴雨天要尽可能每天卷起棉被或草苫,让散射光照射进棚内;如果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要科学补光,控制秧苗旺长,促进根系正常生长。

1.3 水分 西葫芦耐旱不耐涝,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大,但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又有不同,合理的水分供给有利于根系生长。一般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75%为宜。

浇水方式采取滴灌方式,禁止大水漫灌。田间务必排水良好,不能出现积水,积水超过8小时根系就会褐变,超过12小时根系就会死亡。

根据不同栽培季节和棚室蒸发量来控制浇水。深冬季节(也就是每年12月22日至次年1月22日)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建议浇水,因为此期外界气温偏低,棚室内蒸发量极小,秧苗处于维持生命的极限状态,一旦浇水就会造成地温急速降低,对根系造成很大损伤。根系一旦受损,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越夏栽培要尽可能采取小水勤浇的办法来降低地温。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秧苗对水分需求量大,要小水勤浇,保持垄面湿润,以有效降低病毒病发生。

1.4 气体 西葫芦根系好气,其适宜的氧气含量是10%~21%,若氧气不足10%会造成根系褐变死亡。所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也是养护根系的重点。

要增加土壤含氧量,就要调整土壤孔隙度,只有疏松透气的土壤含氧量才充足。西葫芦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为66%,要达到(保持)这个孔隙度,就要多施用腐熟的秸秆、稻壳、锯末等有机物,必要时可以使用珍珠岩,总之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土壤透气性,给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棚室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很重要。光合作用是产量形成的关键,而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决定着光合作用强弱,也就决定了根系数量,最终决定棚室西葫芦产量,所以棚室栽培西葫芦要适时补充二氧化碳气肥,保持地上地下生长平衡。上午9:00左右光合作用进入旺盛期,此时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在养护根系的同时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西葫芦品质。

要记得及时通风换气。每天揭开棉被或草苫以后要通风换气,即使遇到阴雨、寒潮天气,只要条件允许,也要短时间打开风口,哪怕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也可以,通风的目的不是排湿,而是换气,让新鲜空气进入棚内,有害气体排出棚外。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棚室内安装风扇或风机,风速以0.6m/s为宜(清风拂面的感觉)。试验证明,秧苗晃动不仅能促进根系生长,还能提高自身抗性。

1.5 肥料 西葫芦喜肥,要给予充足且均衡的养分。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根系生长尤其重要,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6%时西葫芦长得最好。施肥时要增加有机肥的量。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有机肥包括海草酸、腐殖酸、甲壳素、沼液、糖液等,尤其深冬季节,要适时提早冲施这类有机营养液,促进根系生长。

有一些化肥对根系养护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钙、磷、锌和硼肥,磷肥决定根的数目,钙肥决定根的粗度,锌肥决定根的长度,硼肥决定根的寿命。所以这类肥料不能缺,要及时补充。

调整合适的碳氮比利于养护根系。西葫芦根系生长最合适的碳氮比是25∶1。当然,有机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适最重要,而且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才能施入土壤。

1.6 土壤 土壤是西葫芦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中必须选择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否则就要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西葫芦根系生长最为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是6.5~6.8,EC值为0.5~0.8mS/cm,土壤孔隙度为66%。

1.7 生物菌 土壤中合理的菌群数量有利于保持根际微生物平衡,抑制病虫发生。生产中要及时补充生物菌,目前使用最多的是EM菌。同时为了减少对微生物的破坏,不能使用含有氯、铜等金属离子的药剂灌根。

2 采取合理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

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多举措来养护根系。

2.1 土壤深翻 耕翻深度必须达到40cm,太浅了不利于根系下扎,而且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效果。

2.2 起垄栽培 改平畦栽培为起垄栽培,可以增加耕层深度,扩大根系活动范围,冬季棚室栽培中还可以有效提升地温;避免积水,保证根际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

2.3 滴灌 改大水漫灌为滴灌,不但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有效控制浇水量,避免因浇水量过大而出现田间积水。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冬季棚室内的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2.4 合理控旺 秧苗一旦出现旺长就会影响根系生长,同时本身抗性也会下降,进而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所以要及时人为干预。药剂控旺非常关键,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是叶绿素,1次效果不明显还可以再喷1次,对秧苗没有危害,安全高效。

2.5 叶面补肥 根系衰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秧苗老化,生产中可以采取叶面补肥的措施延缓衰老。可以叶面喷施氨基酸加钙肥,15天左右喷1次,生长期喷3次,能有效延缓衰老,延长根系寿命,提高产量。

2.6 小苗定植 西葫芦根系生长快,木质化早,易老化,根系再生能力特别差,所以育苗时要采用大穴盘,尽量低龄移栽(1叶1心时),苗子太大会出现盘根现象,定植后缓苗慢,根系生长不良。

猜你喜欢

西葫芦棚室秧苗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稀土在棚室蔬菜种植中的妙用
农民
初春大棚安全防范莫放松
有毛刺的西葫芦,新鲜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