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1-12-04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朱华萍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直角坐标勾股定理数学史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朱华萍

数学是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数学新知也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无不伴随着数学家孜孜以求、不断探究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史融入平时的数学探究过程中,既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升华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更能促进学生迁移数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借助数学史,激活学生学习欲望

针对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而数学史的引入能够为课堂增添色彩,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学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数学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并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时,为学生引入了一些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欲。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一些研究记载,先向学生介绍了《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的记载,成功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随后,教师又向学生介绍了古今中外证明勾股定理的一些方法,学生在教师讲解后感到伟人的伟大,并对勾股定理的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学生非常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并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史,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面,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同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进学生主动探究。

二、引入数学史,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单调的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很无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机械,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由此,教师需要改变策略,更多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数学史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它能够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化,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史,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更好地掌握。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史出发,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了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平面直角坐标系又叫作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有一天,他生病卧床,但他并未休息,而是一直在思考问题:如何将组成几何图形的点用数来表示?突然,看到墙角一只蜘蛛在用蛛丝织网,这给了笛卡尔启发,将墙角延伸出的三条线作为三根数轴,这样随便一个点都可以利用数轴上的数来表示,由此得出了直角坐标系。学生在教师讲完这一故事后非常兴奋,对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内容充满了兴趣。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家笛卡尔的数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家的伟大,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内容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数学原本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巧妙地引入趣味数学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很清楚的了解,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活化了数学课堂。

三、融入数学史,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数学一直以来就是让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很多内容都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乏味,实际上,他们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让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融入一些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懂得数学与人们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有着很长久的历史,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黄金分割”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中引入了一些数学史,并引入生活实例,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将高和宽的比设为0.618,是非常闻名且完美的一个作品。学生在此过程中对“0.618”这个数字充满了好奇,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其中的奥秘。于是,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去学习黄金分割的知识内容,并在学的过程中记忆深刻,加深印象。

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兴趣。为此,教师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直角坐标勾股定理数学史
基于贪心策略的直角坐标机器人动态分拣规划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考向分析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特征和应用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对勾股定理的三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