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下线上巧融合 集体备课呈新态

2021-12-04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阮爱平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讨线下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阮爱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线上集备活动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线下和线上教研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客观要求,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模式应用到集体备课中,可以推动学校教研水平跨上新台阶。SPOC教学平台精致小型,并且仅向目标教师开放,同时教师基于主动性、系统性与多样性原则,利用SPOC技术平台进行集备可以有效加强教师的交流作用,扩充教师的线下参与度。SPOC的小众化和限制性准入的特点能提高教师参与度和积极性,创新地将SPOC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集体备课中,对教师个性化集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笔者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集备活动的深度融合,提高集备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的集备活动新模式。将传统的集备活动——单纯的线下集备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延伸,拓展了集备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效解决了单纯的线下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集备活动的有效性。

一、线下:落实任务形成共识

普通高中传统的集备活定时且定点,一周安排一次,每次时间为两节课,活动地点是相对固定的,备课组教师相对固定面对面的线下研讨交流,时间紧,任务重,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备课组教师集中在一起,至少要研讨交流两节课甚至五节课的教案、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作业以及下次集体备课的分工等。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常因时间等多种原因,集体备课成为某位主备教师给大家展示自己个体备课的成果,没有时间展开研讨,备课组其他教师没有发言的时间和机会,或是充当“听众”,或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事”。这种“有备无研”的教研活动,主备教师既没有压力,也无法形成动力,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提供的成果质量更是大打折扣,集备活动流于形式,集备的任务目标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从单纯的线下集备活动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集备活动,需要重新定位线下集备活动的要求,集体备课研讨交流的内容应从“面面俱到”转为“重点突破”。一周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教师个体备课线上充分研讨交流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归纳提供研讨交流的结果,如下周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课堂例题的选取、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件的使用修改情况、教学设计(教案)的最终研讨定稿以及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布置,形成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评价,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中,备课组成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查看资料。如此,备课组教师能明确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什么教学情境、设置哪些问题、运用哪些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若有不同的想法观点,授课教师也能通过平台以留言或私信等方式与课题组的成员或主备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主备教师也能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改进,为线下集备做好准备。通过线下集备教研活动,备课组教师在上课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明确自己应该通过什么路径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二、线上:深度研讨共同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线上集备活动为备课组教师提供了自由的时间与地点,研讨交流活动由固定模式转为灵活状态,集备活动的时空得到拓展延伸,活动空间由校内固定场所转为网络平台,活动时间由每周两节课延伸为“一周”时间。线上集备活动时空上的拓展延伸,为备课组教师的深度研讨交流提供了保障。备课组教师按照线下集备活动的分工和要求,通过指定的教学平台,如人人通空间、UMU互动平台、希沃信鸽,由主备教师将个体自备的教案或教学设计、课件、作业等相关资源以文档协同编辑的方式推送到相关平台,备课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交流平台(备课组微信群、腾讯会议、钉钉群等平台)对某一问题进行解答,如某章节的教学设计的思路、重点和难点确定的理由及其如何突破、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资源的选用、课堂或课后练习的选择等,或提出新的问题,或推送新的资源。备课组长根据教师线上的交流情况在规定时间对资源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继续线上集中交流研讨,形成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成果,以组内共享方式保存在指定目录中。通过一轮的备课,形成一套备课资料,下一个年段可以通过参考上一年段的成果进行完善,通过不断的迭代形成完全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资料,每位教师也可以根据提供的备课资料进行个性化设计,放到自己的目录中,一轮过后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料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由于知识内容、课程要求的不同,教学需要采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SPOC平台中含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来开展集备,基于一定任务开展集备改变单一的线下集备模式,丰富集备内容与资源以求课堂形式多样。开展线上集备时,对知名高校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进行磨课,以求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功能完善平台,有助于减少教学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线上分散和集中研讨交流,不再是主备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全备课组教师之间平等、充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科骨干名师在集备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备课组教师的积极性,人人在研讨中“发声”,当好“听众”的同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线上不同思想观点相互碰撞,深度研讨,集思广益,不仅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也促进备课组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线下线上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利用SPOC平台进行混合集备,比传统集备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的及时互助。线上记录环节支持线上线下集备,线上线下集备再反馈线上记录。在线上记录环节中,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知识、学习者以及环境进行分析后,随时记录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与疑问,上传到SPOC平台,以便教师可以随时浏览与探讨,使之解决问题。线上线下教研融合可针对疑问、学习活动、教学策略和学习支持进行探讨,对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内容选择、案例开发,以及活动设计的活动目标、活动组织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出详细报告,再通过详细报告得出学生评价指南。

线下线上集备活动,二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一方面,扎实有效开展线下集备活动,是成功开展线上集备的必要前提。线下集备活动分工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时间安排要明确,比如每一框题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要提供哪些自主备课的成果,备课组其他教师的任务。教师事先进行自主备课能准确把握每一框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的重难点有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为线上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线上集备活动是线下集备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实现线下集备所提出目标任务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线下线上二者有机结合,要求线下备课组教师必须做足功课,主备教师负责提供备课后的初稿,备课组其他教师也要做到有备而来。构建集备研讨共同体,不论是线上分散的留言,或是集中的交流研讨,还是面对面的线下研讨,都需要人人积极主动参与,做好资源的收集共享。备课组长要及时将成熟的备课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微课和练习等上传我校的SPOC平台,充分利用SPOC规模小、限制性、身份验证等特点,在集体备课前建立学科小组,组内教师通过身份验证登录后进行资源共享、研讨教学等集备活动。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研组资源库建设,也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组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

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模式,虽然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但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提升了集备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形成了备课组相对统一的集体备课成果,并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高了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种备课模式已成为我校集备活动的新常态,并将在教研实践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讨线下
备课组长的定位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