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微浪潮,上好小学数学微课

2021-12-04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二小学李明英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微课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二小学 李明英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收获了显著的成效,微课便是其中的一种。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一直以来都不理想。当前微浪潮下,将微课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抽象晦涩的问题,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对如何在微浪潮下抓住机遇,开展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征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依托现代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将某一知识点(通常是教学重难点或疑点)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围绕其科学设置教学环节,以实现深化学生理解所学的目的。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受到的限制,教学手段数字化让学生能够在任一时间、任何地点拿起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特别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成效。

(二)微课的特征

1.“短”

“短”是微课最典型的特征,通常来说,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这一特征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高度契合。小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是由其思维习惯决定的,微课视频解决了冗长教学带给学生的疲劳感,以紧凑的内容编排突出教学主题,简化了传统教学一些不必要的烦琐流程,效率更高。此外,较短的时长使得微课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较少,不至于影响教师的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

2.“小”

微课的教学环节集中在十几分钟内,内容微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课堂的研发者。一个微课视频即标的学科的一个重点知识,以突破其中难点为目标,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另外,微课视频资源容量较小,在线观看不会耗费过多流量,同时占用设备存储空间小,为学生的传播交流及存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此外,借助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学生也可以成为微课视频的制作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精”

微课虽然简短,然而其内容的编排与结构的设计却精益求精,需要在极短的时长内将一个问题的重难点进行突出,这是微课视频的核心要义,即微课视频必须确定一个明晰的主题。同时要保障内容推进层层深化,这要求在设计微课内容时需要注重各部分的高效衔接,使得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能够对具体知识产生清晰的认识。此外,微课视频的精练还体现在其对部分抽象知识的直观呈现方面,能够让这部分知识原理的讲述更加生动形象,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4.“便”

微课视频这一教学资源使用起来极为方便。首先,微课所涉及的内容通常坚持重点突破导向,在教师的科学编排下能够形成主题鲜明、内容完备的“学习小环境”,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学习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讲述过程不可再现的不足,学生可以随时就自己遗忘或者是不理解的部分进行回顾。其次,微课给予小学高段学生学习必要的“停顿”时间,能够让其在部分需要深度思考的环节停下来,便于其在深度思考中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这都是极为便利的。

二、微浪潮下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的策略

(一)统筹考量多方因素,科学设计微课视频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中,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教师需要立足于数学教材内容,并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微视频内容选择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切实提升微课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设计微课视频还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因素,秉持分层原则,梯次配置微课视频内容的难度。此外,小学数学微课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固有的时空桎梏,能够整合海量的互联网线上教育资源,故而在进行微课视频内容的设计时必须注重教学主题的明晰化,以此搭建微课视频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微课视频的观看后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内容的教学为例,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重点内容,教师采用了分层模式设计对应的微课视频,围绕核心计算公式S=ah,按照解题应用的实际难度将微课视频分为三个类型:(1)基础微课视频。其内容为教师出具一些常规的平行四边形,同时给定其边长与高的具体条件,让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2)中级微课视频。教师选择一些常规的平行四边形,给定其面积与边长的条件,让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高的求解。(3)拔高微课视频。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自主测量计算所需要的条件,并据此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掌握情况选择对应的微课视频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二)重视微课学习平台建设,密切师生交流

微课视频应用需要贯穿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相对较高。其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需要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传送给学生,让其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并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疑惑,初步把握数学知识的要点。课后阶段,教师需要将对应的巩固强化微课视频传送给学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实现内化吸收,这两个环节均是在教师控制以外的课后时间进行。为确保微课视频教学成效,教师需要注重对微课学习平台的建设,做到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完整的教学反馈来持续调整教学方式,通过密切的师生交流,助力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建立起了“学生—教师—家长”三者联动的数学微课视频学习监督联动机制。首先,教师将有关“圆”的先期导入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下载完后进行自主学习,该微课视频同时还内嵌了一张学习任务清单,需要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完成。其次,待课堂内容讲述完毕进入“圆”的巩固拔高微课视频学习后,家长需要同教师进行密切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微课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另外,对于存在疑惑的学生,教师建立了班级学习微信交流讨论群,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解决对应的数学疑难问题。

(三)利用微课营造浓郁课堂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属于抽象性与逻辑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发育尚不成熟,认识事物也多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理解对应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应深度挖掘微课视频的内在优势,将部分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直观呈现,助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此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数学探究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再者,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时,还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使其参与到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来,拓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广度,培养其创造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后,即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操作上较为简便的微课制作工具,指导其掌握基本的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每个学习小组制作属于自己的主题微课视频,有的小组在微课内容中融入钟表发展历史,有的小组则注重“时、分、秒”时间计量的具体应用。在参与到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微课视频短小精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应统筹考量多方因素,科学设计微课视频,重视微课学习平台建设,密切师生交流,利用微课营造浓郁课堂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微课视频的引入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助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微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